把握重大时间节点“实践+理论”从严治团

2019-12-25 01:13席军辉冯丽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席军辉 冯丽华

摘 要:全面从严治团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一大重要要求。高校共青团员是共青团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建设呼唤高校共青团员着力提升自身实践与理论能力。文章通过对高校共青团团员思想现状的分析,结合团员再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性提出从实践+理论两方面进行再教育的途径,共同推进高校共青团员再教育。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员;从严治团;团员再教育

在团十八大会议中,团中央再次明确指示广大青年要不忘初心紧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全面铺开,展现了党敢于在新形势下刮骨疗毒的气魄;全面从严治团是严格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要求、做法的一大重要举措。高校是广大青年接受国民教育的新一阶段,对于高校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高校共青团是共青团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与义务接过从中学共青团传递过来的团员再教育任务。

一、高校青年团员思想现状

高校是一个兼容并包的环境,汇聚着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但是不同学习阶段的共青团员选拔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汇聚到高效的共青团员思想认识存在着差异。思想认知参差不齐,接受过系统的共青团教育的团员思想觉悟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团内教育不够系统的团员,其在大方向上尚能保持与团的路线一致,但在处事与作风上却达不到共青团员的模范引领要求;身份认同感较低,在进入高校之前各地共青团员都是群体范围内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身份认同感,进入高校后共青团员占多数,加之社会不良因素的引诱,部分团员青年身份认同感低,甚至对于团员身份漠然;团内知识与重大讲话精神不积极主动学习,高校拥宽松的学习环境,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经历过高考以后,放飞自我,到校以后又被新鲜事物吸引了眼球,从而忘却与团组织的紧密联系。综上所述,高校共青团承担的再教育任务任重道远。

二、推进高校共青团员再教育常态化进行的途径

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判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更多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前来建设,这对高校共青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不仅需要保持同团员青年与团组织的紧密联系,更需要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再教育任务。文章以四川农业大学团员再教育系列活动为例,介绍一种以活动为载体推进高校共青团员再教育常态化进行的模式。

(一)把握重大青年节点,推进仪式感主题教育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国家抓住重大时间节点与事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纪念与庆祝活动,在全国上下得到高度的认可与响应,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与建国70周年的隆重纪念年,如何利用重大时间节点,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觉悟,成为了全国高校探索的重点。

重大时间节点组织主题教育,有利于团员青年加强与团组织的紧密联系,提升自我身份认同感,有利于团组织及时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高校开展主题教育可以为团员青年提供与团组织紧密联系的机会。推进类似在团旗下演讲、汇报展演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团员尽快在高校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让优秀的人才从中脱颖而出;组织前往革命烈士陵园、革命老区等地,借助环境氛围,以讲授主题微团课,重温入团誓词等多种方式追忆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中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礼和仪式感教育;开展主题座谈研讨等,可将团员青年汇聚一堂。高校共青团员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座谈研讨过程中团员青年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逐渐推进理论创新。

(二)开展导向型“红色”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打造育人实践工程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探索接触社会的一项伟大育人工程。在大学生实践与执行中仍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学生来自中学,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让不少高校学子找不到行进方向,从而缺少自主实践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自行组织的团队缺乏方向性与执行力,对实践地并未做出实质性贡献,实践团队也未从实践地获得应有的实践认知。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好假期有组织、有主题的引导进行团队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从实践探索中认知理论。

导向型“红色”实践是指在共青团路线上进行有方向的专项实践,鼓励共青团员以团员身份发挥先进带头作用,担当团队执行堡垒,保证团队的实践初心。高校共青团可以各地的红色资源为引导,鼓励学生实践团队前往学习,在红色圣地感悟革命先辈所传承的伟大精神。高校共青团在引导参与时,需为团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或实质性成果作后期验收。高校共青团员应该利用实践机会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学习相应团章、团史、团纪等团内知识,党内指导理论,从实践中获得对理论知识的认知。高校共青团可以本校扎根扶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毕业生为切入点,推荐团队前往毕业生所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此一,通过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使其,了解校园与社会的差异,获得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方式与经验。此二,扶贫攻坚的第一线与在校学生所处环境有所不同,通过身临其境获得剧烈的环境反差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社会认知,使其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三)占据新媒体阵地,进入信息化团内生活,实现理论自学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主要拥有交互性(互动性)、超文本性、即时性、数字化、信息量大等特点。新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满足了当代人碎片化时间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如今,校园新媒体平台分为微信、微博、QQ等几类,是广大高校青年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更好的推进新时代建团,新媒体成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阵地。

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校园文化与组织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运用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引领,培育家国情怀。着重宣传党团重要会议精神内容,聚焦时事热点,在团组织生活中积极嵌入对党团理论知识学习,鼓励同学参照“青年大学习”模式进行自主理论学习的同时带动周围同学,促高校青年进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要丰富团员文化内涵,增强院班凝聚。积极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寄语与相关书籍,充实高校青年精神世界,不断提升青年一代思想觉悟;持续关注青年学子思维走向,制定合理试行方案,紧跟党中央与共青团中央步伐,持续为高校共青团建設增添活力。

(四)組建青年讲师团队,精准引导,呈现理论他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高校共青团的团干部是富有朝气的骨干人才,高校内部也诸多对共青团建设关心与支持的有识之士,校内外还拥有大批敢想敢干的优秀青年才俊,他们共同组成了共青团组织的“导师库”。高校共青团从导师库中为青年组建青年讲师团,通过讲师团中有为的创新创业青年做创新创业故事讲解创新创业政策解读,为广大青年拓展新的人生思路;通过资深团务工作者入校进行团员教育相关领域的交流培训与指导,为广大青年深入剖析重要讲话精神,讲解团史团章等内容,呈现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理论他授局面。

(五)加强共青团组织间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共青团建设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要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工作力量。依靠青年学生,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通过引导高校团学组织自发的组织青年团员学习,依靠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多方面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此外,高校共青团、地方共青团与企业共青团同属一脉可以尝试积极合作,这种合作能够为校际、校地、校企三方团委团建工作提供新模式、新思路、新平台。新形势下高校通过“团员再教育”平台交流合作,校际之间互相派遣优秀共青团员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实现校际之间团建交流新模式;组织高校共青团员前往地方红色圣地进行文化学习,形成校地之间团建新思路;企业共青团依靠团员再教育平台,通过为高校青年提供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车间学习等方式,完成校企两方在交流上的无缝衔接,这必将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与企业团员思想的再提升,从而构建团干部和青年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朋友圈”。

高校依托团员再教育活动载体,可探索高校、地方与企业间团建工作交流合作的新模式,为提高全社会广大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提供新途径,不断推进高校、地方与企业三方基层团建工作创新,使得共青团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结语

新时代的从严治党赋予了共青团组织从严治团的内在要求。推动从五四到红色一二九运动的团员再教育,着重发挥重大时间节点的育人功能。以实践+理论的方式为抓手,从社会实践中认知理论,再通过线上理论学习、考核,线下理论自学与他授,有效促进高校共青团员对共青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效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荣校教育、实践教育和团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欣然.新时代高校团员思想引领问题的若干思考[J].新西部,2019(20):117-118.

[2] 王艳.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N].湖南日报,2017-12-16(05).

作者简介:席军辉(1999- ),贵州瓮安人,本科在读,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

*通讯作者:冯丽华(1985- ),四川南充人,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共青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