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

2019-12-25 01:13王周刚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民生现代化法治

摘 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推动社会和谐、联动、有序发展的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升华,也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因子,将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传承、联动与创新提供更加宝贵的经验及科学的指导,进而为全面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时代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社会治理概括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四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问题针对性。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正确理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导向和指引作用。

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现代工业社会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轨、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政府治理方式转型的进程中,必然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社会公平问题凸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突发事件不可预测等现实难题。市场与政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大核心要素,市场作为经济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使人们能够相互交往并从事互利活动,但在市场机制的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种种的扭曲,甚至是失灵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环境保护,基本民生建设与公共安全,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权力如何有效制约与公民权利如何有效实现等社会问题,既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一个理念,是在扬弃国家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治理凸显了权力的行使者和管理者向权力的所有者负责并可以被后者监督和问责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它强调权力的所有者、行使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种社会力量合作共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建立一个以科学指引、系统建构为基础、以有序联动为特征、纵横协调、多元治理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依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等广泛多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身就是要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共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法治保障、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治理格局,其本质就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普遍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这也进一步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

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社会治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一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精髓要义对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启示。法治的核心是法,无法谈不上法治,但法的形成离不开道德,法律的制定必须体现道德的要求和精神。法律的制定和运行如果偏离了道德的要求,背离了道德的精神,则法律难以实施,法治也就难以实现。当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仍在探索和发展中,应摆在优先推进、优先建设的地位来进行。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表明:没有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就谈不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法治治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需要德治治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道德评判机制,从而使法治与德治共同发挥其调控作用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得以实现。

三、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升华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为先。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以人民为中心则是我们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实现人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全体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强调人的个体主观感受与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人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作为评判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们物质生活的现代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文化生活的丰富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朴实、生动、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目的。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综合治理的水平,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中的“人民”应该是一个包括个体、群体、集体和全体人民在内的更加广泛的社会范畴。

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因子

民生幸福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诉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民生幸福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如果民生问题解决得好,民生幸福的具體实现程度则会大大提高,政府得到民众的支持、理解的程度也会提高,民生幸福是检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标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促进民生幸福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只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为民生幸福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最大化满足人民的目标和理想,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为实现民生幸福,我们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障人民各项权益逐步得到满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新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利益矛盾,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和生产活力、把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减到最少,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协同作用,保证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分享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成果。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还要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打破一些部门和地区行业之间垄断,用竞争的方式降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物美价廉的公共产品,同时积极发挥广大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促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民生幸福,实现绿色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密切关联的,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升华,也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因子,必将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传承、联动与创新,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提供更加宝贵的经验及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01).

[2] 胡鞍钢,魏星.治理能力与社会机会—基于世界治理指标的实证研究[J].河北学刊,2009(01).

[3] 習近平.古代“礼法合治”有重要启示[D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4.

[4] 罗建文.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8(01).

[5]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D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6.

基金项目:此文是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五位一体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SSZZD029;文章为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五化育人”的路径创新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541。

作者简介:王周刚(1984.08-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法学博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总裁班专家顾问,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民生现代化法治
边疆治理现代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