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

2019-12-25 01:13于淼淼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纲要

摘 要:高校思政课教学常被描述为“大而空,空而虚,虚而闷”,不能被学生完全真心接受。使学生扭转心态,切实取得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引入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操作。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初探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采用主题讨论、场景再现、学生主讲等多种具体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教学过程,达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参与试教学;“纲要”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传统的“纲要”课在教学理念、形式和手段等方面愈发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探索创设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提升“纲要”课为代表的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一、当前“纲要”课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长久以来,思政课教学常被描述为“空” “ 虚” “ 闷”,学生对于包括“纲要”课在内的思政课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刻板”“乏味” “背”,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正的“入脑走心有情感”。如何使学生真正喜爱思政课,从内心接受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切实终身受益的课程,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尤其是“纲要”课的重要目标。

在实际课程操作当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能够对“纲要”课真正走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于“纲要”课存在先入为主的固有偏见,例如,他们认为“纲要”课就是单纯地罗列历史和反复说教,或者认为“纲要”课就是平时听听课,期末集中背题,考试及格就好的科目。这种定势思维使得学生很难真正重视起对“纲要”课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教师不能够及时扭转学生对于“纲要”课的误解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师生双方不能在课堂上产生有效互动,那么“纲要”课的教学效果一定不会真正显现。

然而,目前“纲要”课的教学实际是很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但这种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其一,偏向硬性灌输。最直观表现是教师填鸭式的单一讲授,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是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感受,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你讲你的,我忙我的”。其二,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单一。大范围使用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的嘴和笔是传授教学内容的唯一路径;引入多媒体后,很多教师的授课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设备,整节课可能都在读幻灯片。毫无趣味的教学手段加之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总之,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不能有效扭转学生对于“纲要”课的固有印象,教学效果无以保障。

传统的“纲要”课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希冀在师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中心,通过具体多样的学习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二、“纲要”课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一是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纲要”课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爱国情感的培养,因此,使学生在课堂听讲后,通过教材知识内化,再经过实践外化为行为活动,才是“纲要”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传统教学只注重教材讲授,不能够在教材的宏观指导下充分结合时事政治和热点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参与式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老路子,使学生在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正确分析现实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是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解决大班授课形式的诸多问题。当前思政课教学的班型是几个行政班组合的大班授课,存在着教学班学生数量多、学生知识背景层次不统一等实际问题,这为“纲要”课在内的思政课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然而,参与式教学可以利用这些难点,提出适应性的具体教学形式,使學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与方式,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来展示自己,与此同时夯实基础理论。

三是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不能否认,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现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式教学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扭转学生的被动听课,引导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纲要”课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形式

第一,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教师在备课时甄选合适学生讨论的主题和具体问题,在课前统一布置给学生,使学生经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观点等一系列前期工作,最后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讨论。另一方面,设计的主题不宜过多,可以在整个学期设计三到四次问题讨论,每次25分钟左右。如在第2次课进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小组讨论;第10次课进行“三大起义的重要意义”小组讨论;第19次课进行“联系实际,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衣食住行和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变化”小组讨论。同时,在适合的选题上,也可以以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在相关问题的前一节课上,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相应讨论题,要求学生课外进行预习,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认真作好充分准备。在正式讨论课上,形式上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还可以使学生始终围绕某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在课堂上运用论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观点。例如,第4次课进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辩论”;在第6次课进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各自观点及论战”的辩论。不过,课堂辩论式不同于辩论比赛,它不需要得出胜负结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技巧等形式不要过多点评,而要将指导方向主要集中在通过对辩题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理解。

第二,采用场景再现的方式。所谓的“场景再现”是指突破单一的教师讲授,通过引导学生模拟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尽可能地切身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意义和经验教训。相比较传统的“纲要”课教学,场景再现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也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进行场景再现教学之前,要设计好再现的具体方式。例如,在第4次课讲授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时,营造情境,请学生扮演谭嗣同朗读其就义前的豪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戊戌维新运动,使学生尽可能深切体会变法人士的豪迈气节。在第11次课讲授长征及长征精神时,学生表演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小故事,加深理解长征事件的背景、时间、路线等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学生能够身历其境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第三,采用学生主讲的方式。将学生请上讲台,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促进课堂互动的“学生讲教师听”。操作这种参与式教学的形式,需要教师对学生主讲的问题进行提前把关,选择不存在学术分歧的问题进行参与式学习的探索。比如,在第13次课中围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行学生主讲,学生对这部分较熟悉,资料容易查找,由学生來主讲比较适宜。具体操作是:将任务在本课的两周前下发落实,要求学生于准备时间内,在负责者(通常是课代表或学习委员)的组织下,实现完成资料查阅、讲稿梳理、课件制作、确定讲者以及试讲练习等步骤。经过两周的充分准备,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上课。为了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教学过程,学生讲课后,要求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进行建议分享。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呈现和生生互动进行点评和指导。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暴露的问题,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红,郭凤志.参与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

[2] 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4).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参与式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JYB11。

作者简介:于淼淼(1990- ),女,辽宁长海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哲学。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落实《规划纲要》,加快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