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剖析及解决对策

2019-12-25 01:13郑凤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对策大学生

摘 要:当前,面对不断增强的社会压力、多元化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综合因素的叠加效应,与家庭、社会、学校、环境及其自身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通过分析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剖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生频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等问题,甚者出现轻生现象。特别是00后大学生,入学以来暴露出的问题更加严重,入学新生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出现心理问题并就医治疗。文章对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引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原生家庭埋下祸根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与结婚以后组成的新生家庭相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三观、交际能力、处事风格等都与其原生家庭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出现心理问题和症状,很多都能追溯到他们在原生家庭成长中的遭遇,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原生家庭埋下的祸根。

原生家庭中家庭氛围、父母的关爱、父母的人格特征、父的母婚姻状况、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影响。以00后大学生为例,父母缺位,父母和大学生缺乏情感交流是一个重要方面。当代父母更注重给予子女好的物质生活,不注重和子女的情感交流,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安、孤僻、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也将形成消极、悲观、极端等性格。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大包大揽,学生则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很难融入集体,团队协作能力欠缺;管理过严,甚至总是否定,学生就会感到压抑甚至自我否定。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离婚率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都承受着父母离异带来的痛苦,容易出现叛逆、消极懈怠、无安全感、恐惧爱情婚姻等不良情况。

(二)社会压力促进萌芽

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科技、资讯高度发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等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改变,社会思想观念极大裂变,对大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冲击。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认识世界和共享信息更加便利,但双刃剑同样会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日益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使很多问题日益突出,如贫富分化、金钱至上、道德丧失、读书无用等。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判断,但是缺少真正的社会经验,当原有认知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学生便容易迷失自己,考虑事情容易极端和情绪化,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2)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据了解,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且与往届生相比,应届生对薪资的期望更高。学生在毕业时会有过高的自我评价和盲目的自信,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可是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会让大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对策

(一)家校互联,携手助力大学生茁壮成长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家校的最大合力,激励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道路的积极作用。

(1)及时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当遇到大学生心理问题时,辅导员必须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下线上等方式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与家长共同商榷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溝通引导,充分利用家庭教育。通过面对面交流、通讯沟通等方式,帮助大学生父母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贯穿始终,要自觉从家庭氛围、关爱孩子、教养方式等方面承担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二)辅导员充实专业知识,强化自身能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最信任的老师,必须充实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学会辨别问题学生,及时加以疏导。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其外在表现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分布在不同学生个体身上,就更加变化多样。作为辅导员,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发觉并尽量扼杀在萌芽中,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干预疏导,防止进一步恶化。

(2)以情化人,获得学生信任。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有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是学生不愿轻易告知于人的。要想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就需要辅导员用心经营,用爱感化,获得学生的信任感,使其敞开心扉与辅导员畅谈。

(3)创建档案资料,有据有证可查。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相关资料,有理有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内容应包括:第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原生家庭情况、学生病史、学生经历的重大事件等。第二,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等资料,包括性格品质情况、心理问题症状等。第三,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目标建立情况、人际关系情况等。结合档案,可以较为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调适,提高自我转化愈合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辅导员应当帮助大学生努力提高自我治愈的能力,培养自己精神世界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独立性。

(1)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价值感,悦纳自我。提升价值感,让学生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不断给自己注入正能量,不断提升自信心,暗示自己已拥有足够的能量走出困境。对于学生自我价值感低下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以共情、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转变她对事情的看法,并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价值感。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发展人际交往,融入外界。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接触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交往中,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多参与集体活动,敞开心胸,接受他人,不断改善社会性关系,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减压,释放自我。学会自我减压并且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很关键。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或压力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宣泄口。如: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心理减压,暂时性调整注意力,让情绪得到宣泄;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劳逸结合,达到自我放松的效果;绘画及书法,宁心静气,将情绪宣泄于纸间,感受绘画及书法带来的平和;音乐,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产生共鸣,使身心达到一种和谐,并调节人的生理节奏。大学生在提升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自我宣泄,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看待外界的方式方法也会随着精神状态的改善而改变,自我认可度和社会意识均不断提升,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机率。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因此,为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才,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成因,适当的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廖文娟,林丽萍,蒋立彪,等.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228-229.

[2] 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6):176-177.

[3] 单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J].教育,2016(10):131.

[4] 刘萌萌.大学生心理特征及自我减压方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3.

作者简介:郑凤霞(1991.11-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