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论”视域下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成长与嬗变

2019-12-25 01:13蔡恒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巴克

摘 要:《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故事中,主人公巴克从一条养尊处优的宠物犬最终蜕变成了一位凶残嗜血的狼群领袖。造成巴克发生巨大嬗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个体发展的“三因素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主要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角度解读了巴克的成长与嬗变。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三因素论;巴克;成长与嬗变

《野性的呼唤》是一本以克朗代克淘金热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虽然主人公是一条名为“巴克”的大型犬,但故事反映出的却是人类的世界。大多数批评家一致公认:杰克·伦敦名传天下归功于他笔下的几只狗。他们就这几只狗受欢迎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最受热议的是它们是否被拟人化书中,巴克原本是大法官米勒的宠物犬,后来被人绑架卖到了阿拉斯加。途中,在经历了“大棒法则”后,巴克学会了收敛、隐忍和服从。在同伴的教育下,巴克学会了拉雪橇,成为了雪橇狗队的一员。为了生存,巴克摒弃了文明和道德,学会了狡诈。领头狗皮斯茨的多次挑衅觉醒了巴克血液中的野心与野性,在打败皮斯茨后,巴克成为了狗队的领头。好景不长,狗队换了新的主人,巴克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在即将被主人打死之际,被桑顿救了下来。它在桑顿的悉心照料下逐渐恢复,并对他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当桑顿被土著叶海特人杀死后,巴克在极度的悲伤和愤怒中,彻底觉醒了野性,为桑顿报了仇。在偶遇一支狼群后,巴克凭借自身的体型优势和丰富的战斗经验轻易地打败了几只挑衅的狼,它获得了狼群的认可并成为了其中一员。最终,巴克成为了另当地人谈之色变的领头狼。

一、理论背景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环境与教育(简称为“三因素论”),在这三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教育虽然也是一种环境,但它有特别的意义,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三因素论”最早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他既肯定了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指出了遗传素质并不能决定个体的发展,而决定个体发展的是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影响巴克成长的“三因素”

(一)遗传为巴克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前提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1)巴克继承了父亲的体型

巴克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体型,在被拐卖前,体重足足有140磅,后来即使拉着佩罗和弗朗索瓦一口气走了一千八百英里的路,在极度消瘦的情况下也有大约115磅,最后在桑顿的悉心照料之下,它的体重又恢复到了150磅,是普通狼的三倍。强健的体型,给巴克提供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力量,这是成为强者并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存活下来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在拉着哈尔等三人去往道森的途中,由于哈尔他们的雪橇严重超载,外加前期对食物的过度挥霍,导致途中食物短缺。饥寒交迫、旧疾缠绕外加超负荷的劳动下,雪橇狗一只只地倒下,巴克凭着强健的体质,坚持存活了下来,最终被桑顿从哈尔等人手中救下。在道森,巴克靠着惊人的力量拉动了重达一千磅的雪橇,为桑顿赢下了一场赌局。

(2)巴克遗传了母亲的智慧和样貌

巴克的母亲谢普是一只体型娇小的苏格兰牧羊犬。该犬种天生气质优雅,头脑极为聪明,性格温顺,但處事富有勇气和智慧,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还能听到半公里外的动静。巴克遗传了母亲的智慧,学东西很快,这为它的强者之路提供了可能。巴克刚开始拉雪橇经常犯错误,不是搞错了缰绳就是跑错方向,但是它因为先天优势,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因此比其他狗学习快,进步神速,甚至获得了主人佩罗和弗朗索瓦的赞许和嘉奖。当队伍停在寒风凌冽的勒巴基湖边休息时,巴克再次发挥出了它的聪明才智,它把窝筑在避风的岩石下面,使得窝里异常舒适和温暖,以至于弗朗索瓦来到巴克窝里发鱼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窝。除了智慧,巴克还继承了母亲的样子,它的嘴巴和鼻子长得和狼相似。巴克最终以自身的实力征服了狼群以后,狼群中派出了代表与巴克相互碰了碰鼻子,以表示友好和认可。由此可见,因为巴克本身长得与狼相似,因此它并没有被狼群视为异类,为巴克最终成为狼群领袖奠定了基础。

(3)巴克觉醒了先祖的原始兽性和统治欲望

巴克虽然加入雪橇狗队伍不久,但它骨子里却渴望着成为领头狗,正是这种旺盛的统治欲望让巴克有了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内部动机。因此,它经常遭受领头狗皮斯茨的示威和挑事。另一方面,巴克爆发出的原始兽性,有时候又让皮斯茨感到心惊,它将巴克定义为“一个危险的敌人”。不断觉醒的原始兽性和统治欲望是把巴克推向巅峰的动力之源。

但是,我们可以说头脑聪明的人具备成为科学家的潜质和条件,而头脑聪明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良好的基因遗传为巴克成功回归野性并最终成长为狼群首领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础,但却不是决定因素。

(二)环境对巴克的成长起一定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所有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产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是我们所说的环境。

(1)环境对巴克成长的抑制

巴克出生于大法官米勒的庄园里,这里很大,屋前有一大片广阔的草坪和枝叶交错的白杨树林,屋后更加宽敞通透,有可以容纳十多个马夫和马童的马厩、有鳞次栉比的仆人居住的木屋、有一望无际的仓库、有绿油油的牧场和浆果地、还有一个大泳池。但这里却也很小,巴克的世界被局限于这座庄园之内。庄园在将世间的残酷和危险阻挡在外的同时,也遮住了巴克认识世界的双眼。它平常身边接触的人都是大法官的家人。夏天,它和法官的儿子外出打猎,或陪伴法官的女儿茉莉和爱丽丝出去散步;漫漫冬夜,它躺在大法官的脚边静静享受这份温暖,有时它背起法官的孙子们走路,或者和他们在草地上翻滚玩耍,一路护送他们穿过人迹罕至的荒野,前往马厩原子去观赏喷泉。狭隘的人际圈让巴克放下了对人的警惕,抑制了它心智的成长,导致它单纯地认为世界上都是好人,养成了无条件地去相信熟人的习惯,以至于轻易地就被园丁助理骗走,卖给了狗贩子。

(2)环境对巴克成长的促进

巴克从一个城市的文明中心被拐卖到了一个荒蛮世界,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那里,不再有暖洋洋的阳光,到处是冰天雪地,再也没有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日子;在那里,不再有大庄园的庇护,生命时时刻刻都处于危险之中,必须时刻警惕,因为那里的狗和人都不像城市里的那么温顺;在那里,不再有不劳而获的好事,要生存下去就得通过劳动来赢得食物;在那里,不再有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有的只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原始自然法则。阿拉斯加的环境把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戏剧化了。在那里,气候恶劣,食物稀少,要活下去,就得比其他狗、其他动物更机敏、更勇猛。[5]摆在巴克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自暴自弃,沦为弱者,然后被这个世界淘汰掉;要么就要不断地改造自己,不断地进步,最终成为强者,存活下来。生存的本能让巴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此,新的环境虽然恶劣和残酷,但却对巴克的成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教育在巴克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3]。

(1)身穿红色毛衣的矮胖男人教会巴克规矩

在西雅图,一个身穿红色毛衣的矮胖男人给巴克上了生命中的第一课。让它明白了做事冲动易怒的后果;明白了弱肉强食的原始生存法则仍然统治着这个世界;明白了一个手持木棍的人就是一名立法者,它必须要遵守他定下的规矩,否则下场只有被活活打死,因为它永远无法战胜一个手持木棍的男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强者,首先要想办法活到那一刻。红衣男人驯服巴克,是为了让它服从人的命令,从而具备可利用的价值。在他的教育的主导下,巴克确实学会了隐忍和服从,即使后来受到哈尔的剥削,也没有反抗。

(2)雪橇狗同伴教会巴克劳动技能

戴夫和索勒克斯是两只经验丰富的雪橇狗,它们非常热爱拉雪橇这份工作,并以劳动为荣。它们出手指点巴克,是为了让它早日掌握拉雪橇的技能,而不妨碍到整支雪橇队伍的运行。巴克在它们的主导下,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学会了拉雪橇,并在后来打败皮斯茨之后成为了领头狗。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巴克曾眼睁睁地看着一只爱斯基摩犬凭借着典型的狼的打架方式,轻易地将比自身大一倍的纽芬兰犬克里打败。巴克因此也跟着学会了狼的狡猾,打架的时候先来个突然袭击,然后迅速跳开,再伺机攻击。

遗传因素虽然能够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但却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缺乏方向性,且易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有可能促进人的发展,也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而不能主导人的发展方向。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三、结语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一书中,巴克在从一只宠物犬蜕变为狼群领袖的强者之路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假如巴克是一只性格温顺的秀珍贵宾犬,那么无论它经历怎么样的环境、受过怎样的教育都将很难成长为狼群的领袖,因为那样的巴克并不具备成为强者的性格和生理条件;假如巴克没有被拐卖到阿拉斯加,依然呆在大法官的大庄园里,或者当它被卖到阿拉斯加以后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那么它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强者(前者的结局是跟父母一樣做一辈子的宠物,后者则会被大自然淘汰);假如巴克没有受到教训,仍然我行我素、做事不计后果,那么它根本就活不到成为强者的那一天;又假如巴克没有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并改造自己,它连成为雪橇队的领头狗都不可能,又谈何嬗变为狼群的首领?

参考文献

[1] Hongyan Yang.Psychoanalysis of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and White Fang[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5:42-45.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9.

[3]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3-52.

[4] 华世坚,泽蓓,张文升.养犬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8.

[5] 周庆艳, 金朝晖,柏钧.杰克·伦敦与野性的呼唤[J].语文学刊,2013:45.

作者简介:蔡恒(1987- ),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助教,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测试、英语教学法等。

猜你喜欢
巴克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7 The call of the wild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Chapter 5 More hard work 第五章更艰苦的工作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空间诗人”的快乐建筑
鸟人
鸟人
巴克兰论罗马法中物的担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