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哺育期伦理困境初探

2019-12-25 01:13朱世静郝军燕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女性

朱世静 郝军燕

摘 要:女性哺育期指女性产后哺乳及抚育幼儿的阶段。妊娠和分娩产生的生理变化使众多女性在产后遭遇产后疲乏、盆底功能障碍与性问题影响、体重滞留与身体曲线变化的生理困境。女性产后生理困境进一步导致其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包括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而且,女性在哺育期会面对家庭角色转变、社会角色适应以及家庭经济压力的诸多困境。从社会支持力、家庭支持力、女性教育层面改善女性哺育期所面对的困境,不仅有利于女性自身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关键词:女性;哺育期;伦理困境

儒家传统“女主内、男主外”的角色分工已不能诠释现当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新时代女性大多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甚至创建自己的事业。当今社会,女性在子女的抚养、家庭的和睦乃至社会和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相关报道,2018年人口出生率未升反降。据调查,81.9%的女性认为哺育期是生命中面临诸多困境的阶段,这是导致女性生育意愿降低的重要因素。当代女性产后困境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一、女性产后生理困境

(一)产后疲乏

产后疲乏是女性哺育期经历的最常见的症状。在调查中发现,85.24%的女性表示哺育期疲乏程度较孕前有增高。产后疲乏的原因包括生理学角度的循环血量的丢失、严重的体重下降、内部器官的突然移位、怀孕或生产的后遗症以及荷尔蒙的变化等因素;病理学角度的女性产后常见症状——贫血、感染及甲状腺功能障碍因素。

除此之外,女性孕期、分娩及产后喂养婴儿均需要耗费许多身体能量,很大一部分女性表示哺乳期中睡眠严重不足,相关研究证实,缺少睡眠也是导致疲乏的重要因素。产后疲乏并非随着产褥期的结束和身体器官恢复至孕前状态而结束进程,它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继续并延伸。

(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性问题影响

许多女性在产后会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及性功能障碍等,这些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

调查中,46.19%的女性在产后存在因腹部压力增加导致的尿失禁现象。而64.29%的女性产后性生活频率与质量均明显下降,出现的性问题主要包括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无性快感、性欲低下以及性高潮缺失等。产后女性出现的此项生理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殖健康和夫妻感情和睦。

(三)产后体重滞留与身体曲线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传统观念强调孕期和产后进补,静卧等不正确的膳食、行为方式加重了女性产后脂肪堆积,导致体重滞留,引发肥胖。据最新调查研究,75.24%的女性在产后体重滞留,34.29%的女性甚至体重增加多达5-10公斤。同时产后女性身体曲线也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四肢变粗、腹部皮肤松弛、臀围以及腹围增加以及哺乳导致的乳房下垂。

女性产后面对的无论是产后疲乏、盆地功能障碍还是体重滞留问题,都是相互影响和制约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女性自身及其家庭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除此之外,女性产后的生理變化也是导致女性产后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女性哺育期精神、心理困境

相关研究表明,女性生育经历是一个充满压力与危机的发展性过程,比如早期进行此项研究的外国学者Cronin就提出生育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女性精神、心理上的忧郁、寂寞和挫败感。女性在哺育期会面对诸多精神、心理困境。

(一)自我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冲突

在针对我国210名女性的实际调查中,78.1%的女性感受到哺育期中母职责任和自我发展的冲突。46.67%的女性认为在哺育期中工作、事业因生育子女而受到了消极影响。女性在哺育幼儿阶段大多以孩子为中心,因此而失去了自我。女性产后母职角色适应与抚育子女责任感的建立实施会与其自我发展需求产生冲突。

(二)家庭伦理角色转变带来的精神、心理冲击

女性在进入婚姻以及哺育期的短暂阶段,要经历由独立个体到妻子、母亲、儿媳的多种角色的转变。女性在家庭关系和家庭建设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但同时,相较于传统社会而言,如今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产后女性角色的期待变得更为多元,要求女性在承担社会职业责任的同时,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照顾孩子日常起居,还要肩负起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

调查中,70.27%的女性承认哺育期中家庭矛盾较之前增多。50.81%的女性认为与丈夫的矛盾是家庭矛盾的主要矛盾,而48.11%的女性提到与公婆的矛盾是家庭的主要矛盾。同时,41.43%的女性表示在哺育期中不能很好的处理家庭角色关系。家庭矛盾是女性哺育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三)产后焦虑、抑郁情绪

在对我国范围内210名产后妇女进行的调查中发现59.52%的女性表示产后存在焦虑情绪。不少女性在产后都有“自己快得抑郁症了”的感受。有研究显示,女性产后的身体健康及睡眠状况是产后抑郁发生具有因素。除此之外,女性产后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三、女性哺育期面对的社会角色适应与家庭经济压力

(一)社会角色适应

女性哺育期由于主要将精力投入在家庭和抚育子女,因此,社交活动很大程度上被缩减。大多女性由于要经历生养和培育子女的阶段使其在职业晋升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长期以来,都是男性占据高层的位置。70.27%的女性认为哺育期自身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51.35%的女性表示在哺育期不能平衡好抚育子女、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由此可见,产后哺乳期女性在适应社会角色过程中面对着很多困扰。

(二)家庭经济压力

调查中58.1%的女性认为经济压力是造成哺育期生活困境的主要因素。同样,数据来源自《人口研究》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生育意愿低,多数因经济压力。在针对我国185名女性进行的第一轮问卷调查中,64.86%的女性认为经济压力的主要因素为子女的教育培养。其次,60.54%女性认为房、车等物质需求是经济压力的主要因素。

四、改善女性哺育期伦理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支持力

(1)加强产后访视及心理健康指导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妇保和儿保部门负责监管针对产后女性及新生儿的产后访视工作,主要包括女性产后自身恢复和新生儿喂养、护理等内容。相关研究提出“产后访视管理中实施按需健康教育,可实现个体化健康教育,满足不同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同样,根据产后女性需求,在产后访视管理中加强女性产后疲劳、盆底肌功能恢复以及体重控制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将有利于改善女性产后生理困境的問题。产后随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是解决女性产后生理困境的重要措施。

调查表明,83.33%的女性认为在产后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然而,79.05%女性尚未得到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访视的心理帮助。在基层医疗卫生产后访视工作中,注重产后女性心理问题的发现并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将有利于改善女性哺育期所面对的精神、心理困境问题。

(2)推进女性就业政策和机制的改革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在产后普遍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和工作压力。相关专家指出,虽然我国已基本消除了对女性就业的公开歧视,但隐形歧视仍然普遍存在,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可能加剧这种隐形歧视。政府要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妇女因生育而造成职业晋升受阻或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受到损害。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育龄人群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推进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改革以及公共服务的改善,特别需要关注政策调整对女性就业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注女性产后所面对的社会角色适应、工作压力等困境并根据女性切身需求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提高女性产后的生命、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经济压力困境,而且有利于人口计划和二胎政策的落地。

(3)跟进婴幼儿照料及教育相关服务

女性产后将在照料子女生活和教育方面耗费很大精力,社会应跟进并完善婴幼儿照料及教育相关服务,减轻家庭照料压力。例如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托儿所和幼儿园以缓解女性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政府可对企业自办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给予适当的补贴。

还有专家提出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阶段,并加大对整个义务教育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女性产后子女教育的压力。政府有必要在托儿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工作单位和民间资本参与婴幼儿童的照料服务和教育服务的提供。跟进婴幼儿照料及教育相关服务有利于缓解女性抚育子女的压力及家庭经济压力。

(二)提高家庭支持力

(1)丈夫支持

无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还是女性产后面对的困境中,丈夫角色的支持作用都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指出,男性更积极地参与子女的照料、教育不仅能降低女性因为照料孩子而带来的职业发展损失,而且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2)长辈支持

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够缓解女性产后疲乏以及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更有利于女性社会角色的适应和工作事业的发展。其中,长辈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很多长辈在年轻夫妇抚育子女过程中的付出是伟大和无私的。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显而易见。如何权衡利弊,处理好三代人、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产后女性及整个家庭需要面对和处理好的问题。

(三)普及女性教育

(1)完善社会教育

在西方自由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碰撞中,很多女性极端的崇尚自由而忽视了家庭和责任的意义。社会教育对于女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据最新调查发现,46.19%的女性认为以往所接受的教育不能让自己很好的应对哺育期所面对的困境。在应试教育、唯知识论、唯技术论的影响下,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各个阶段都缺乏了根据女性特点的有效的思想教育,包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责任的正确认识。通过适当的社会教育形式完善对于女性的思想教育,填补上述教育空白,也是改善女性产后伦理困境的必要措施。

(2)倡导女性自我教育

女性由于性别及生理特点,在哺育期面对的生命伦理困境是特有的。因此,作为女性群体,更需要具备理性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具有强大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女性内心的宁静和丰盈,思想的成熟和强大,由内而外的力量使其在众多困境面前无所畏惧并妥善处置。调查显示,81.43%的女性希望在哺育期得到自我提升和发展。读书、知识、哲思是女性自我成长和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仅有26.49%的女性表示哺育期保有读书的习惯。通过女性社群组织等女性群体促进女性自我教育和成长,对于提升女性的困境处置能力、角色适应能力等也是值得尝试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梨媛,肖红,宗文华,等.分娩女性产后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1):5023-5027.

[2] 李永川,刘玉嵌,艾小庆,等.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J].重庆医学,2016,45(25):3560-3562.

[3] 高平,李金香.产后访视管理中实施按需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02):197-198.

[4] 彭希哲.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目标需要整体性的配套[J].探索,2016(01):71-74+2.

作者简介:朱世静(1984.07- ),女,河北邢台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女性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