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前行姿态 保持行走能量

2019-12-25 07:02田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学校

摘要:学校发展自我诊断是在学校管理与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但当我们感受到它的意义并对此开启诊治后,就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作为应对的办法。本文先从理论上给予肯定和尊重,然后根据学校本土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健词:教师;专业;成长

do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11.00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048-04

在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作为学校的带头人,我在带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在适应不断变革发展的大势中,越发地体会到如何在成长思维模式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一定以成长型思维模式为依据,然后确认前行姿态,保持行走能量,提升前行速度,只有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能真正稳扎稳打,落实到位。

一、思维不同,形为迥异

学习发展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龄、职业,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它都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但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了教师在学习与发展的道路上皆然不同。

(一)思维模式的种类

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

1.固定型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具备以下特点:能力不需改变更无需提高,由于年龄或环境的原因,能力不需要或根本改变不了。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他们时刻向其他人印证自己。

这种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白以为是的思维模式,还有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以年龄和能力为借口,以安稳没有竞争的工作环境为理由,拒绝学习。学校当中很多教师存在这种情况。

2.成长型思维模式

具备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虽然在早期接受过一定的培训,但随着时代发展,一定要通过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年龄环境等都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追本溯源,两种思维模式在六个方面存在差异: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固定型思维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不准确,不客观,有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极端,不重视过程,只注意结果。

成长型思维者,相信能力可以学习培养,更可以通过学习发展,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时刻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学习、发展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者,他们认为聪明人永远是成功的。如果认为自己不聪明,那么就更会接受这一点,更加放弃努力,自暴自弃混日子。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我要有社会价值感,让社会因我而不同,让生活有意义,把拓展自己的能力当成目标。

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者,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成长型思维者,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者,给自己定义为无能之人,怎么努力也没用。

成长型思维者,他们欣赏天赋的同时,更崇尚努力。

5.脑波不同

固定型思维者,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

成长型思维者,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

(三)两种思维模式产生的后果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这將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

李·艾柯卡是个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他在任职福特汽车总裁时说,如果亨利·福特是国王,自己就是王储。所以他在享受奢华生活的同时,认为自己独一无二,根本不需要成长学习,直到他被福特开除。之后,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汽车的CEO。当时企业濒临破产,艾柯卡让它奇迹般地起死同生。受固定型思维的驱动,他又一次只重点打造白我形象,全然不顾新车设计和提高生产的重点。最终,克莱斯勒汽车重新陷入窘境。他又一次被解雇。

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好成绩

成长型思维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在提升能力方面和另一种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我们曾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调查及结果跟踪,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学习成绩更高。这类学生即便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好,下次也会努力赶上。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如果考得不好,他们就会自怨自艾,不再找寻自身原因,从而分数很难提高。

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像吸尘器一样,试图背下所有东西。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结果就会迥然各异。

二、现状分析,切实可行

(一)学校发展历史

经开区花园小学1963年建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历了装甲兵技术学院子弟学校、南关区花园路小学、经开区花园小学三个历史阶段。2000年以来,学校在新教育形式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提升文化品位,并在教育管理走向科学化的同时,也带动教师专业发展重新定义并且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1.学校位于经开区合肥路3462号,处于长吉一体化的枢纽节点,有核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周边经济发展迅速,交通畅达,楼盘密集,人气颇旺,不同社会人群、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在这一地带汇聚融合,人口结构日益多元化,给学校发展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动力与机遇。

2.学校办学初具规模,占地面积14955平方米,37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00人左右。各种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同时,装备现代,设施齐全。

3.学校管理渐趋规范。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逐年提升,管理团队站位增高,视角也更加宽广,中层干部与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4.师资队伍基础较好。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校具备如下优势:

(1)学校由一所农村小学演化而来,教师们本性纯朴、踏实,循规蹈矩,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2)教师们善良的天性使得大多数教育者具备一定的教育情怀,在工作与教学中马虎了事的少,认真肯干的多。

(3)团结协作能力强。老师们的个人感情都比较不错,大家平常在工作生活中和谐融洽,互帮互助,能够拧成一股绳,这就为以后的团队建设和群体性学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与保障。

5.办学理念鲜明。学校经过多年的孕育讨论,形成了以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多维互动为脉络的生态教育体系,该体系重点突出绿色生态、情感教育、文化传承等教育诉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

(三)教师发展的问题分析

1.办学规模方面,由于学校地处人口稠密的区域,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学校及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而教师的数量不够。如何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既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又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之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我校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劣势。

(1)进取心不强。老教师们年龄受限,教法老套,管理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需要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孩子们。虽然有经验,但是职业倦怠感强、工作方法保守,对于荣誉的追求和成功的向往麻木,教学热情逐年递减的同时,学习力与上进心缺乏。

(2)年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管理能力严重缺乏,在管理行为上草率,很多问题上束手无策甚至是混乱。由于地域限制、待遇限制等,我区很难招聘到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对于一般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很多基本功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先天的亏缺就已经存在。而且年轻教师流动性大,很多学校当成重点培养的教师,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刚刚开始起步,就离开学校,离开本区,这也是我校甚至是我区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年富力强又经验十足的中间力量屈指可数,这批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希望所在,但是这批教师人数少,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比较多,出现断档的同时更有分身无力之感。每一次的引路课程大部分由他们带领完成,学校的老带新也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任务重,精力有限,这批教师工作十分繁重。

(4)学习的氛围不深厚,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持续学习与前进的教师如凤毛麟角。小学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使得大部分教师不需要掌握太深奥的教学理论,所以教什么会什么是在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们整体的文化水平虽然不低,可是吃老本现象严重,而整个教师队伍缺少学习与上进的动力,大环境松懈,学习与上进力量不足。

(5)教师们本身在家庭与工作中会遇到困难从而产生需求,但整个社会环境的浮躁与功利,每个人都想一口吃个胖子,安下心来学习成为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6)面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勇气不足。人类自古以来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都面对两种选择,要么“打”,要么“逃”,而内心的匮乏和知识的欠缺,令很多教师不爱动脑筋,缺少行动的智慧,进而不敢行动而逃避。

三、愿景规划,依托理论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花园教育,即让每一个孩子像花朵一样,在成长中发现自已,在成长中成为自己,在成长中绽放自己。“一花一品”是我们美好的目标。

基于学校的理念,并结合我校教师特点,我们设定教师发展愿景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打造一支具有学习力、发展力、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四、务本生道,制度搭台

(一)依托机制激发热情

“千方百计搭平台,百花齐放创机制。”老教师们故步白封,缺少工作热情与动力,严重阻碍着学校向上向前发展。但接纳现实,放眼未来,大胆有效的尝试也未尝不可。

搭建一个有成就感、有价值感的平台,让老教师们重新得到认可。一个人的幸福大部分来自于物质以外的获得,这是实践得来的真知,面对矛盾与问题,我们大胆借鉴与“拿来主义”相结合,采用四步法来实现,即“跟紧他、树立他、认可他、打造他”。

另外,以学校的省市级骨干教师为依托,在他们的助力下,完成“一带一”“一带多”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们的整体业务素质与学习能力强,在通往成长的路上,他们的感受力与自我觉察力较强,以他们为中心,并附加上很多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师,让他们现身说法,以教师们关心的话题和感兴趣的需求为带动点,成立“好媽妈好老师”工作坊,定时定期地分享成为好妈妈的经验,让每一个教师意识到,通过学习先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成为让人羡慕的好妈妈、受人尊重的好教师,从而激发起一大批在教育自已孩子等方面有需求的教师。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素质小组与群体,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英语、综合、科学组教师整体素质高、年龄适当,学历较高,科研氛围浓,那就直接以他们为圆心,成立“科学家摇篮工作坊”,“Dream is possible工作坊”和“综合实践工作坊”,以这三个工作坊为点,辐射更多的学科,更大的区域面,激发更多教师的潜能,在互补共生、携手前行中找到满足感,重新焕发活力。

(二)利用短板扬长避短

教育不允许出现短板,便短板却决定着水的容量。所以,反思与改变短板的过程很难过也很艰辛,但只有通过延长短板的广度,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并在最终成就教育者的网满与救赎。

办法一:“离开家学习,同家后反思。”一人学习,即是全校学习,一人受益,即全校受益。走出去学了什么,就请进来什么,每次的外出学习不仅是学习者本身的提高,更要完成学校其他教师的学习成长使命。根据学习的内容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分析、一节汇报展示、一份教学反思。在快速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法传授给其他教师,教学相长,惠及他人。

办法二:对照课表搞教研。教学过程是重要的教育环节,教师不可以说不明白话,不可以教不明白课,但学校真的存在这样说不明白话、讲不明白课的教师。体制没有给我们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我们仍然要面对这一难题。

我们采用“一个目标”“两个陀螺”法。一个目标就是重新燃起这些教师的干劲,一个人的动力要么来自需求,要么来自认可,在认可方面推动这些教师们发挥他们的强项,比如有的教师讲课虽然一般,但是与家长沟通能力与水平却一流,那就召开座谈会,让他讲一讲如何搞定家长;有的教师会管理熊孩子,那就召开主题会,让他分享管理熊孩子的策略与方法。总之,让这些教师们从别人敬佩的眼神中去寻找到价值感与认可度。另外,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两个陀螺”就是一方面让老教师同到常规课堂,以常规课为基础,实打实地解决一个问题,明确一个观点,提升某一方面能力;同时让年轻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种大赛,用比赛激励年轻人,让比赛鼓舞年轻人,让年轻人在压力和挑战中成长成熟起来。

(三)感召良知找到切点

教育是用“心”而不是光凭“脑”来做的,教师的职业,要求对孩子们有心细如发的敏感觉察和由内而外的慈悲心,所以找到每个教师的良心平台,并进行良心平台的搭建,也是“曲线救国”的好方法。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家庭,浮躁的孩子,自然会让教师的心生出浮躁与无力感。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问题,没遇到的矛盾,都对当代教师提出了一轮又一轮的新要求,所以,教师们要时刻捕捉到孩子的点滴变化,以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矛盾为切入点,进行共同的学习和探讨,把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部位挖掘出来,把教育者的使命挖掘出来,让这种使命感和柔弱心带领教师学习与前行。

(四)亲近书籍深度学习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学校的读书小组由来已久,学校在一些学习能力强、学习热情高的教师带领下成立诸如心理学、国学、文学、社会学等读书小组,以兴趣为出发点,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宗旨,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好书推荐会”“有效沟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们的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满。

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海市蜃楼,经过正确有效的制度方法是可以做到的,从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堂课开始,关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每一个突发的、但却可以学习与成长的事件中开始,慢下步子学习,静下心来反思,哪怕山高路远,也一定从一点一滴做起。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讨论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3-03-08( 02)

[2l李茹玲.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读《终身成长》[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8( 03)

[3]卡羅尔·德韦克终身成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4]柳海民,孙士杰.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05)

[5]郑友训.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J].辽宁教育研究,2003( 08)

[6]任智霞.浅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启示[J].传承,2007(05)

[责任编辑:周海秋]

收稿日期:2019-04-01

作者简介:田华(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小学校,校长,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成长型思维学校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