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创意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为例

2019-12-26 02:36任思斌杨景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园艺术专业

任思斌,杨景胜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政府与高校设立科技园、创意园、创新创业园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为社会提供就业空间、搭建创业成功平台,为客户提供利于发展的空间环境,打造解决难题的助力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导入扶植产业的相关政策,拓展开发市场的方式方法,节约企业发展成本;为合作伙伴创造携手共进的商业模式,带来共同发展目标的客户,分享携手创造的创新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其服务对象应有明确指向,政府的“园”面向社会,更具开放性。高校的“园”则主要面向学生,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该文以大连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大艺”)文化科技创意园(以下简称“文创园”)为例,研究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的搭建方法与模式。

1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是文创园建设的保障

一是有力的组织领导为文创园各项建设提供保障。学校董事会委派住院执行董事亲自抓文创园建设,聘用拥有几十年创业经验企业家任副院长,并专项负责文创园工作。成立文创园工作领导小组,以专家教授为主。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设置了管理部、宣传部、业务部、运营部、项目部、研发部、后勤部,负责基地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产业园业已形成以创意为核心、文化为载体、艺术为表现形式、科技为助推动力的集文化、艺术、科技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发展模式。

二是充足的资金投入为文创园建设提供物质基础。2015年2月大连文创园成立,主体建筑11层,建筑面积21 719m2,配套面积2 900m2。两年来,大艺为文创园投入812万元,其中专项拨款411万元,运行经费167万元,设施改造、维护维修经费234万元。为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董事长每年单独设立200万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学院为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大学生和教师免费提供3年的免租金、免物业费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园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孵化、创新创业基地、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视觉与传媒等园区。

三是完善健全的制度为文创园正规化建设提供依据。注重从源头做起,实行四级联动管理模式,管理采取“项目准入、全面管理、项目孵化、定期考核”四级联动模式。具有规范的创业项目审核流程、创业孵化管理程序、创业管理体系、完善的文创园管理和运作机制,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文创园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条不紊。

2 以人为本,专业为基,项目为体是文创园建设的核心

大艺“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即董事长王贤俊先生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三个一切”思想和“明德,精艺,崇实,尚美”的“八字校训”。“以人为本”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选择“大艺”的每个学子的选择权、家长平等参与治校权,要让他们有“多亏来了”的感觉;二是把选择大艺的学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艺术实践人才,让莘莘学子笑着走进校门,满意走出校门,充满自信地投入社会。

其次是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的艺术应用型人才办学目标的科学定位。创新是时代发展趋势,有识之士都会顺势而为。培养艺术人才是艺术院校的应有之意,本在情理之中。真正体现办学目标定位科学在于“应用型”。一是基于对社会艺术人才模式需求的科学判断,二是科学分析生源学情,三是科学估价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科学的定位,充分发挥大艺的大学职能,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为社会输送急需的艺术实践人才,这是最好的“以人为本”。

最后是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在文创园,积极推进 “校内专业创业导师+行业兼职创业导师+校友创业导师”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聘请创业企业家、投融资专家、法律专家、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专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选聘134名专兼职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训活动。目前,共有2人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库,6人入选辽宁省优秀创业导师库。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效传播了创新创业理论,也撑起了文创园的艺术实践舞台。

“专业为基”是指大艺的文创园与大艺的专业教学对接,既为艺术专业教学提供实践场所,又为艺术专业创新创业提供物质及智力支持。学校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思路,紧密依托艺术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创新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 “横向覆盖全体学生,纵向贯穿整个学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践行了“一三三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一”即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主线。“三”即发挥学院教师、企业导师、社会名师三支队伍的作用。另一个“三”即搭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社会实践基地三个平台。“四”即抓好教育、实践、竞赛、团队四个环节。一是通过系列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把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以项目为抓手,促进专业间联动、师生间互动、舞台上舞动、校企间联合,专业教学融于艺术实践;三是以竞赛为牵引,实现“展、演、赛”一体化,全面推进“大创计划”,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四是培育教师创新创业团队,以师傅带徒弟模式带动学生创业实践。

项目为体是指文创园在指导艺术实践活动中 “剧目、曲目、项目”教学为主体,将全院各专业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大型艺术实践项目。如清唱剧《汤若望》《樱之魂》,交响舞蹈音诗画《和平颂》,大型舞台剧《丝路·青春》全程20多个专业参与,800余人同台,3 000余名师生参与,从编剧、作曲、舞蹈创作,到演出服装、道具、摄影摄像、新闻采编策划等均由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完成,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连接,形成大艺独有的教学特色。

3 政策引导,成效激励,贴心服务是文创园建设的动力

用政策引领学生创业,修订学籍管理规定,针对创业学生,放宽修业年限,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大赛等纳入实践学分,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手册。这些做法消除了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大胆试的机会。

用成效激励学生创业,学院要求教师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必须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和创业实践,将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取得的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的一项指标。

用服务帮助学生创业。一是通过创业指导服务、创业科技服务和创业信息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政策不清、技术不会、信息不畅问题,邀请工商、税务、法律、咨询等专业人士来校对学生做政策咨询;聘请企业家、投资人、成功创业校友、行业精英做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邀请艺术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名师做技术培训,进行技术监督和指导,为学生创业扫除障碍。二是筑巢引凤,基因嫁接,搭建艺术教育教学理论与社会创业实践的桥梁。三是校企联合,探索出了“订单式研发中心→校内工作室实战训练→企业职业化岗位训练”三个层次递进的校企合作艺术实践教学新模式。目前,已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个。实践平台搭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业插上了翅膀。

4 服务社会,融合创新,文化创意是文创园建设的根基

大艺文创园对内是艺术教学的延伸,为大学生文化艺术创业提供平台;对外与企业联合,与社会接轨,是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一是把培养艺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作为总目标。文创园根据自身优势,重点布局文化创意产业聚集,通过强化园区的创导功能和极化效应,形成大连文创企业和人才的积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打造创意产业集群,并以此强力推动地区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二是培育文化市场,带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大艺文创园扮演着传承地方文化、激活大众艺术消费、创新跨界融合的文化市场培育者的角色。融合创新既包括园区内部产业要素的融合,也包括园区企业与外部传统产业的融合。利用大艺文创园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区域领先优势的六大类文创业态:艺术培训、文化体验、咨询策划、研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把园区边界拓展到更大的空间和区域,以创新方式来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聚集城市文化创意街区。大艺文创园要以现有空间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文化设施,以创意文化体验活动、重大节庆事件、非遗资源与民间工艺的创新推广等,打造城市文化创意街区,这既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最终目标是打造大艺文创园区在大连创意城市布局中的品牌效应,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

大艺文创园被评为大连市科技孵化器、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师资培训基地。学院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创业教师云实践基地、科技部“众创空间”、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高校。

猜你喜欢
创园艺术专业
山西农谷青创园次第花开迎春天
留创园发展有了“操作手册”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住建部考察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