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庸”的主人公英雄

2019-12-26 07:12杨丽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吴用人格结构李逵

杨丽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1460)

卡莱尔(Thomas Carlye,1795-1881)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不讳地宣称:“…可以公正地说,整个世界历史的灵魂就是这些伟人的历史”(英雄和英雄崇拜,1988:1-2)。英雄主义一直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推广的主要对象。中国很多古典文学作品,英雄主义的豪迈之气,更是随处可见。经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妇孺皆知,流传全世界。其中的主人公总是四人行的:宋江、吴用、李逵、花荣;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行四人各具才能。如果把四人的优点叠加到一个人身上,他无疑是完美高大的超我英雄形象。

1 儒家中庸之道

中庸思想是儒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原典。用“中”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一切言行举止,皆须“约之以礼”。孔子认为,人们奉行中庸之道,按照礼的要求约束个人,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通过个人的“中”来协调整体的“中”,从而使“天下有道”,社会和谐,保持相安无事的局面。这是孔子中庸理论的主旨所在。孔子在阐发如何用“中”的过程中,提出了“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叩其两端”(《论语•子罕》),“攻乎异端”(《论语•为政》)等思想命题,所以就有“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使中庸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孔子认为中庸是处理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准则。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萧兵,1995),是中国人的灵魂(董根洪,2000)。中庸之道不仅体现在封建纲常之中,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而且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凡是与文化相关的领域,无不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和谐、持中、适度、均衡等中庸因子无所不在。当然,在小说主人公形象的创作中,也会受到“中庸”的影响。受中庸之影响,从而把大型小说中主人公英雄的优点分散到一组紧密结合的人物身上,正吻合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生来就有的。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本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而来的。在现实生活中,需求不能立刻获得满足,个体就必须迁就现实,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实现需求的满足,所以支配自我的原则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最高部分,处于管制地位,是个体在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分两部分: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理想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良心规定自己的行为免于犯错。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当然,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交织,形成人格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人格的一方面。本我是“原始的人”,是人性中的本能冲动。自我是“现实的人”,是人格的执行者,寻找环境条件允许下让本能冲动得到满足。超我是“道德的人”,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三者如果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人格正常发展。

3 宋江、吴用、李逵、花荣被“中庸”的人格结构

梁山头领宋江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相貌一般偏下,才能平庸不突出,小说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当了令众人臣服的头领?李逵多次冒犯宋江,为什么宋江总是能容忍他原谅他?为什么作者安排李逵死在宋江之前?为什么只有吴用和花荣像赶场一样地吊死在宋江的坟前?

对宋江这一形象的阐释一直是热门,伟大经典作品中创作的主人公不会那么简单。叶舒宪认为“宋江的性格不仅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二重的”,而是多重的,是充满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矛盾侧面的。”

李逵第一次出场时戴宗道:“又是这厮在下面无理。”这一个“又”字就把李逵的性格和处事都交代清楚了。李逵相貌吓人,先天拙劣,档次低下,赌博成性,更没有礼仪观念,说话不加思考。李逵和戴宗相识多年,戴宗也多次忽略李逵的无理和各种缺点,也不少给他银子。为什么宋江两次用10+20+50=80两银子就把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收买得心服口服死心塌地呢?李逵杀人无数,而讲礼仪的宋江为什么总是不动声色并给赏钱呢?直率无脑的李逵为什么总是能说出宋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呢?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吴用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并且他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吴用早期追随晁盖,如鱼得水,大展身手。可在宋江上山之后,吴用为何就偏向宋江一边?吴用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为何不是吴用说出宋江的心思,而总是直率无脑的李逵第一说出宋江的真实想法?

花荣善骑善射,面相貌美。有诗歌赞曰: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他似乎无欲无求,心甘情愿地跟随着宋江,在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毫无说辞地和吴用一同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李逵遵循的是“唯乐原则”,代表着宋江潜意识里最本能原始的“本我”;吴用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则是宋江的自我的化身;花荣,即花容,花容月貌之意,代表着英雄人物的美貌,属于人格理论中的宋江的超我中对美貌的追求和向往。根据儒学中庸思想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合观念,作者创造出宋江的“平庸”形象,在处理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团队稳定、集体和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积极意义。把四人组的优点叠加起来,既有花荣的美貌属于超我部分,又有吴用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是自我部分,李逵代表着宋江最原始渴望自然自在和成功的欲望是本我部分,再加上宋江的用人才能也属于超我部分,无疑是一个才貌双全,智勇有谋的超级英雄人物,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的“超我”完美,有着远大的理想,同时又具备许多美好的品质。

4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被“中庸”的人格结构

唐僧具备去西天取经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具备了令人眼羡的美貌,这两大优点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超我的“理想”部分;但处于妖魔乱舞的世界,唐僧身无功夫,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头脑和眼光,这是被“中庸”的特点。孙悟空上天入地身怀绝技,七十二变能识妖降魔,属于人格理论中的超我部分,但孙悟空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耐性和毅力,并且自负骄傲,这又是中国式英雄中被“中庸”的特征。相对来说,唐僧和孙悟空这两个形象偏重超我的成分偏多。而猪八戒心有杂念毅力不坚、贪吃又懒惰知难而退,但嘴巴灵巧,招人喜爱,所以猪八戒更偏重人格理论中本我的部分,行事的是唯乐原则;沙僧任劳任怨,身手平凡,随波逐流,更多的代表人格理论中的本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四人的优点叠加起来无疑又是一个才貌双全、理想远大、有智有勇、又兼可爱敦厚的超我英雄人物形象。

5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被“中庸”的人格结构

《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头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有曹操和刘备,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小说作者很明显把情感倾向在蜀汉的刘备。可从后来一系列的战争和计谋中,刘备的才能似乎很一般,其最大的特点是爱哭和用人。很明显,刘备的角色很像宋江,作为蜀汉的一个主人公英雄,他的形象明显被“中庸”了。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同生死共命运被绑在了一块儿。关羽力气不同常人,武艺远远高强于一般人,关羽这些特征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超我部分;关羽对上高傲不训,对下又不容忍担当,这些又是运用了儒家“中庸”的手法;张飞性子直率,做事鲁莽,这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本我部分。设计张飞身手不凡正是来支撑他行事鲁莽无礼的特征。小说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聪明过人又风度翩翩,类同水浒中的吴用军事,这一形象人物了解现实,遵循现实原则,代表着人格中的本我。关羽、张飞却敬重刘备,拜他为大哥,唯刘是命。无疑诸葛亮也心甘情愿忠心耿耿地为刘备所用。四人总是一体,优点叠加起来,毫无疑问,具备美貌、胆识、智谋、勇敢等优秀品质一个完美的超我英雄人物。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标榜英雄,塑造英雄形象,或将某一人物的品行加上英雄的光环,使之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追求,凸显社会主流意识的正义性和崇高性。中国作家和中国读者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创造的英雄主人公形象单个而言,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重大缺陷,作者“中庸”了小组英雄们优点和缺点,使其更加真实,贴近生活,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英雄小组中每一个人物代表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方面,又相互交织,叠加一起,构成了具有远大理想、坚忍不拔、有勇有智又有貌的超级英雄形象。

猜你喜欢
吴用人格结构李逵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和时迁比“轻功”
吴用盖房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李逵的爱情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