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通用语理论的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优化设计

2019-12-26 07:1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交际理论英语教学

杜 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近年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英语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英语成为由本族语者使用的语言到国际交流工具,ELF的提出颠覆了本族语者与标准英语的地位。倡导英语由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共同所有。英语通用语研究为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机遇。

《大学英语课程教育要求》指出校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交际有效性的培养。新形势下,高校英语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才能保持高校英语教学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

1 英语通用语理论简述

1.1 ELF理论简介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简称ELF,即英语通用语理论。此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未受到教育学界的重视,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直到21世纪才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1]。英语通用语理论即将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一个基本语言来进行学习和使用,但其并无实行文化霸权之意,只是将英语作为一个国际间不同母语的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手段,并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语言的学习与使用。

随着语言 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ELF理论已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国际上的ELF研究扩展到了多模态资源中交流,不再局限于英语单语的交流。近十年来我国开始研究ELF教学理论,重新构建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设计,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变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相关理论研究

ELF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与传统的EFL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言文化方面两者标准不同。EFL标准是事先规约,有别于此标准的语言现象被认定为错误。学习目标方面,EFL以融入性为特征。EFL则以可理解为特点。学习过程方面,EFL通过模拟内化本族语规则规范语言,ELF顺应具体场景。EFL范畴属于外语范畴,ELF是国际语言研究范畴。EFL理论下语码转换被视为特殊的语言成分,EFL理论认为语码转换是非本族语者用于弥补其语言体系漏洞的手段。

ELF学习以目标社团交流为目的。接受母语者对英语使用的绝对权威。英语更多的被用于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们交流,根据交流任务与实际情况逐步协商达成一致。ELF领域中,语码转换被看做双语使用者拥有的特殊语言资源。EFL属于外语范畴,强调以本族语者交流为目标的外语学习。ELF具有实体存在的语言系统,关注动态的英语交际过程。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与语言交际功能。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背景下,两种理论都主张调整高校英语现有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沿用旧有的课堂要求进行教学。课堂内容重复,造成学生学习的懈怠。两者都意在通过变革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状况。ELF是跨文化交际角度横向扩大教学范围。EAP侧重于语言的工具性纵向延伸英语学习内容。其抽象度更高,语义更复杂。两者对高校英语教学内容的变革为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两种理论都主张用跨文化交往材料进行实践性教学。以往高校英语教学选取材料时多以英美式英语为范本进行严格筛选。忽视了对一些实际存在的与英美英语不同的语言现象。一些难度大的学术文本极少进入课本,所选用材料大多性对简单,经词汇结构的改造。学生接触学习材料过于单一化与标准化。新的研究发现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并不高,对现有教材进行更换有其必要性。ELF指引下选用的材料主要为客观存在的语言资料。保护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文化现象。EAP教学采用的学术性课文源于真实语言材料。要求学生通过评价,分类等手段获取交流学术信息。两者都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实践性技能。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了外语教学与社会需要的结合。高校英语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2 ELF理论下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问题

2.1 ELF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ELF理论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长期局限在本族英语及其文化框架内。基于ELF理论特点的英语通用语教学框架由语言,语用与文化三个系统构成。涵盖本族语英语,是不同母语背景人相互交流的基础。非本族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来自外圈国家与扩展圈国家的非英语本族者的英语及其相应文化。

传统英美英语为单一标准情况下,学生在交际实际中遇到此类英语时难以应对。ELF框架下,教师引导学正确看待不同的英语语言文化。优化英语使用者间的沟通效果。英语使用者双方以语言共核为基础实现相互理解的目的。本土化英语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英语可能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英语语言变体。全球化发展使更多中国人在国际社会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 中国英语的广泛通用将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可增强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自信心,将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英语使用者放在平等位置。中国英语的本土化特征彰显了民族身份,使中国英语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的窗口。中国英语必将在英语通用语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ELF理论将促使英语教师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EFL理论指导下,教师可在具天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改变。在语言教学方面,高校英语教学重点成为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识别不同英语语体的特点,灵活运用语码转换进行沟通交际。提升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应变能力。

2.2 高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大多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差,不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交流,当前高校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学习英语偏重于英语语法学习与盲目的四六级试题练习。导致学生忽视对英语听说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关键词汇与习惯用法不熟悉,使得其对听到的内容理解判断受到影响。词汇的匮乏导致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不佳,使得沟通影响正常的交际。

高校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多教师未做到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听说教学中不能与多媒体教学及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听说能力得不到锻炼,打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要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讲解语言文化与英语变体的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间的差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出ELF理论下语境具有多样性与可变性,学生要具备对不同英语语言变体的灵活表达能力。

2.3 ELF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

ELF理论主张由本族与非本族语者共享英语所有权。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应树立多元英语观选择英语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达到英语本族语者能力为目标的要求。可借鉴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侧重学生通融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学习多元文化,更多的了解中国及其他多家的文化。

母语干扰是ELF理论下听说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阻碍,英语教学无法跳出课堂教学场所,学生不能像国外学生一样在接触母语与使用母语交际中习得语言规则。英语教学场地限制是ELF理论下高校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

目前我国各项人才选拔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制度下,英语教学重点仍以语法讲解,词汇背诵与习题练习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以考试成绩为准,导致教师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影响了ELF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体位置,学生被动进行学习。其积极性被忽视,导致学生只熟悉教师的语音语调,其英语发音方式受到低水平教师的负面影响,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机会被削减。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优化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ELF理论下高校英语听说教学的发展。

3 英语通用语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都遵循传统的EFL理论,也就是English as a foreignlan—guage,将英语作为外国语言进行学习的理念。按照英、美英语为标准来进行教学,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词汇都是尽可能接近本族语言者的一些规范,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过于重视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学习显得比较呆板,反而忽略了语言的实用性也就是交际性,导致很多哑巴英语情况的出现。英语通用语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3.1 高校英语听说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目标指教学方法实施提高教学实践的航标,以往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目标侧重于英语的读、写上面,导致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目前高校英语听说教学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中应重视听说教学的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英语人才。

英语教师应树立多元化英语观,我国英语教学一直遵循传统意义上以英美英语为规范的语言观。目前ELF理论方面研究已成熟,实践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英语教师应主动丰富教学素材,应倡导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多元文化。目前高校英语教材多以英美国家文化为主。教材的编撰应加入除英美国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素材。英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在遇到其他国家英语使用者时,就能自如的与其进行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3.2 ELF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首先,要将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相结合[2]。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建立一个比较高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英语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让高校人才的培养与我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型人才。

其次,要做好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语言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还有精神,高校英语课程的安排,要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高校的发展和定位制定,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校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还有语言文化的学习以及语言交际应用的学习。

总之,大学英语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世界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注意培养语言交际的语境和可理解性,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基于英语通用语理论下的高校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听说读写能力被认为是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短板,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四方面,进行了高校英语听说读写课程的教学设计。以优化高校英语教学效果,提升高校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4.1 教学目标

基于英语通用语理论下的高校英语听说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提高学生的全球英语意识”和“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3]。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全球英语意识。在对英语的学习中,由于各国学习英语的方式错误,所以在英语的学习中出现了一些变形的情况,比如说日本英文、韩式英文、菲律宾英语等情况的出现,这些因为语言的发音和口音问题所导致的英语类型,其实与自身英语的能力能力无关,只是他们讲述英语的方式有误,英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仅要关注自身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还要考虑对方的情况,英语通用了理论就是为了增强人民对英语变体的容忍度。

其次,要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点主要针对那些英语变体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并不仅仅是对标准英语的理解能力。因为在实际的交往中,绝大部分人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都会带有一些口音的问题,所以真正要提高地是学生转换英语变体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交际场合,还有一些语言特征来进行语言转换,灵活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来进行交际交往。

4.2 教学内容

基于英语通用语理论下的高校英语听说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语言、文化和语用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语言教学。高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开拓学习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的教学。其次,文化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英语原声的影视剧,或者民间歌谣、民间的传说故事等,让学生进行了解,增添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那些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看到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语用教学。这一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享一些英语的谚语,让学生试着翻译理解。

4.3 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维立体输入,让学生拥有充分接触各国英语变体的机会[4]。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比如说如果有学生要去参加一些去非英语国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就可以首选那个国家,然后了解到那个国家人民的英语口音问题,以及当地的一些文化习俗等等,增强自身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提前了解国家文化,有助于避免一些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情况的出现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做出一个安排,利用课堂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测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训练;最后,教师可以查找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英语通用语下的国际交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沟通能力,优化教学效果[5]。

教学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利用听力测试来进行评估检查。准备不同国家的英语材料进行播放,检查学生对于这些英语材料的识别能力,让学生直接判断,英语口语是哪一个国家的,或者直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翻译;另一种就是检查学生的交际能力。考察的不只是听力能力还有口语能力。就是让学生直接利用英语进行对话,检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5 结语

本文在英语ELF理论基础上,对高校英语听说读写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设计。在全球化英语教学理念指导下,增强学生国际通用语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跨文化能力强的英语人才。ELF英语理论有助于使学生正确看待民族语言文化,促进中国本土文化的发扬。

猜你喜欢
交际理论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两块磁的交际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