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式”本科生导师制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9-12-26 08:44王建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本科生

王建国

(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导师制是源自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发展于19 世纪欧美各大知名院校,在牛津大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导师对他们在生活、经济、道德、行为、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教导,注重从品格、兴趣、智力和生活习惯等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我国大学最早实施导师制的高校是燕京大学,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到燕京大学,创办了导师制。同时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将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在本科生教育中。进入21 世纪后,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开始重新实行继学年制后的导师制。

1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实行的必要性分析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面提出了要求。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从道德素质修养、职业修养、学术修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同于研究生导师更多注重学生学术和科研方面的教育,本科生导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爱因斯坦说,大学教育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推进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具有促进作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更有助于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对于大班授课,本科生导师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实现精准育人,有助于学生回归常识。更有助于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教育回归初心。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对于教师来讲从另一个方面,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更加能够促进教师自豪感和责任心的产生,从而引发教师从内在产生潜心教书育人的动力。要实现教育报国,高校要进行办学理念、组织、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施和完善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不失为创新的一个可行途径。

2 学校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构建因素分析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有利于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目标实现。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由学校的一个部门或者单独一个下属学院都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其构建所需要的因素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必须由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安排协调。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应为学校推行的办学理念,教育制度,由学校进行组织、管理。即使由一个下属学院尝试进行试点推行,也不能缺少学校在组织、管理、制度和经费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总结出,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全员意识

学校应从各个方面推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进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普及,因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关系到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将全员育人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才能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建立意识,从而使本科生导师制深入人心,顺利推行。

2.2 全方位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要有完善的保障,既能保障导师制顺利开展,又能保障导师制的实施不流于形式,切实有效发挥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对教职工的提升作用,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制度保障,学校应在导师制实施前建立本科生导师选聘、考核、淘汰和督导制度;建立办公地点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学生参与导师制的考核制度; 建立学院或部门推进导师制的保障制度。二是硬件保障,学校应为本科生导师提供导师与学生交流的社交平台,这种平台可以是实体,如公共的交流谈话室;也可以是虚拟的,如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微信群、qq 群、校内网平台群等。三是经费保障,这里的经费不仅仅指给予导师的工资或者津贴,还应该包含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如导师与学生联系的通信费用,交通费用,社交平台使用费用等等。

3 学校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构建的“三全式”模型

在本科生导师制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很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很多本科生导师制在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换一个不同的角度,或将视角提升一个高度,就存在解决的可能性,或者给予实践者一个全新的解决目前困境的思路。在本科生导师的构建和完善可以建立一个空间坐标系,“全员”是横坐标,可以将全员理解为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所有人员数,这个人数包括导师、管理人员;“全程”是纵坐标,表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时间,这个时间不仅仅是本科修业的在校时间,也包括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深造或者工作的时间;“全方位” 是空间坐标,包含导师能够开展育人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生活、经济、道德、行为、学业。这三者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多维度空间,空间越大,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效果越好,无论哪一个坐标的值发生改变,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面的面积的改变,而是整体空间的改变。换言之哪一个因素对于将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效果都存在影响。这个模型的构建,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者之间相互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三者之间一个值变小,即使其他的坐标值大也不会有很大的空间,也达不到预期值。在实施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三全式”坐标系。

3.1 全员参与本科生导师制

从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人员数量来看,很多高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是目前我国高校生师比过高的情况。在“三全式”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过程中,可以认为“全员”不仅仅是一个学院的全员而是全校一盘棋的全员。在很多的研究中提出目前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困境,都提出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师比过高,远远超过牛津剑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生师比5:1 或者6:1 的比例,达到17.5:1,从专业教师的比例来说确实是过高,但是如果跳出一个学院,一个专业的角度,从全校的角度来看,在高校中有很多从事科研的无学生培养任务的部门不乏师德高尚、 学术水平高的教职工,可以将这部分人员聘为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导师。这样跨部门的导师聘用,就需要基于学校的总体协调,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下成全校一盘棋,将“全员”参与,全员共育当成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实施,以有效的解决,生师比低的学院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好于生师比高的学院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难度也随将随着生师比的升高而升高,这样一个公认的问题。扩大本科生导师聘任范围可以有效提高横坐标的数值,同时,提高所有教职工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包括非本科生导师的其他管理人员共同投入到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横坐标的数值,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

3.2 导师全程对本科生进行指导

“全程”指导是指导师在本科教育的时间内对本科生进行指导,这是从时间的维度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有些专业的本科教育时间为五年,在“三全式”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过程中,“全程” 指贯穿整个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从新生入校到本科毕业生离校称之为全程。这个时间的维度我们把它定义为纵坐标,这个纵坐标在狭义看来它是固定值,4年或者5年,但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这个值是可以增大的,很多专业导师把自己指导过的学生都建立在一个社交平台中,如微信群、qq 群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在学生毕业后仍然对学生进行专业问题的解答、人生困惑的解答,这是一种有效的延续,可以将“全程”更加广泛的定义,使本科生导师制的影响更加深远,作用扩大化。

3.3 导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全方位” 指导是指导师对学生的生活、 经济、道德、行为、学业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空间坐标系为全方位,即指导的方面越多,数值越高。基于学校的视阈这一项不是仅仅与导师有关,与学校硬件和软件都有非常大的联系。导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或者重塑都是源自学校对其进行的影响和改造,学校的文化自信、学术风气、专业发展包括校园环境对于导师和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到学校的雕塑,小到一块文化活动的宣传板,都应该彰显学校文化,这些都将传达给导师形成认知,这些认知将通过导师再一次传达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重塑错误认知。学校的学术风气、专业发展将对导师的学术水平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将通过导师传递给学生。

导师制的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也是促进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可行性方法之一,在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没有一种放之世界而皆准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因学校的实际而异,都在实践者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寻找切合点,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必然或者偶然的问题,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不去实践和探索的借口。“三全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型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和不完整性,希望能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学校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本科生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全员核酸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