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肺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9-12-26 08:10曾文彬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结节病扫描时间准确度

曾文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放射科 (福建三明 365000)

肺结节病是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于肺内呈孤立或弥漫性分布,早期无明显症状,且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易被忽视,如不及时治疗,容易恶化为肺癌,危及患者生命[1]。因肺结节病可呈多样性表现,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1 cm直径以下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的X线检查较难鉴别,且X线无法显示分布于气管前后的增大淋巴结节,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检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是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阵列探测器来获取数据,可以采集多排图像,提高了采集速度,且可进行大范围扫描,诊断结果更准确[2-3]。而高分辨扫描通过大矩阵、薄层厚、高输出量等获得组织的细微结构,可有效发现肺内微小病灶。本研究主要探究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在肺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疑似肺结节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男37例,女23例;年龄39~66岁,平均(48.50±4.65)岁;其中13例胸痛或背痛,34例咳痰或咳嗽,7例呼吸困难,6例咯血。X线及CT平扫无法确诊,需行病理穿刺检查,且患者已签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对碘海醇过敏的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肺心病、凝血功能障碍、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CT灌注图像质量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检测仪器为东芝320排螺旋CT,先对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设置层厚10 mm、层距10 mm,再进行高分辨扫描,设置110 mAs管电流,120 kV管电压,0.69螺距,重建层距、层厚为1.0 mm,扫描整个肺野,从肺尖扫描至肺底,所用的增强扫描造影剂为100 ml浓度为300 mgI/ml的碘海醇(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69),以3.0 ml/s的注射速度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由2名医师综合分析扫描结果。

1.3 临床评价

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分型诊断的符合率;肺结节的CT影像特征为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小泡征、钙化、胸膜凹陷征、边缘模糊等改变;对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0例疑似肺结节病患者中,病理穿刺确诊53例阳性,7例阴性;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确诊48例真阳性,4例真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的准确度为86.67%(52/60),特异度为57.14%(4/7),灵敏度为90.57%(48/53),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扫描与病理结果比较(例)

2.2 分型诊断

53例病理确诊的肺结节患者中,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确诊51例,总符合率为96.23%,见表2。

表2 肺结节病分型CT诊断符合率

2.3 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

良性、恶性结节的血流量和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的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比恶性结节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比较(x-±s)

3 讨论

肺结节病早期无明显特征,可通过X线诊断,随着疾病发展,会逐步侵入周围淋巴结、肝、脾等处,使患者出现咳痰、咯血、气急、胸闷、发绀等症状,甚至恶化为肺癌,因此,早期准确鉴别肺结节病对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肺结节病变表现为非特异度肺泡炎,且晚期会出现肺间质和结节纤维化,肉芽肿处出现于血管间质、支气管间质,晚期会累及胸膜[4]。常规的X线检查容易忽略微小结节,造成漏诊,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虽可诊断出肺部结节,但无法定性分析,因此需要进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准确度、灵敏度、总符合率较高,且良性结节的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比恶性结节低,说明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肺结节病的准确度、灵敏度较理想,可为肺结节病的分型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经分析,其原因在于多层螺旋CT具有以下优势:(1)扫描时间更短,多层螺旋CT在保持原有的层厚及覆盖长度时,扫描时间缩短为单层螺旋的25.00%,在增强扫描时,可在保证高血浓度下,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降低患者花费;(2)覆盖范围广,在同样的扫描时间、层厚、螺距下,多层螺旋CT探测器有4个数据采集通道,覆盖范围是单层螺旋CT的4倍;(3)层厚更薄,在同样的覆盖长度和扫描时间下,多层螺旋CT的层厚更薄,可有效提高Z轴的空间分辨力;(4)三维成像质量更高,多层螺旋CT的层厚更薄,Z轴方向的采用密度更高,扫描后可获得空间分辨力更高的图形进行重建,进而得到高质量的三维成像。此外,恶性肺结节的形态多呈不规则样,边缘有细小毛刺,体积增大,且会牵拉邻近胸膜,引发胸腔积液和淋巴结增大,其良恶性可通过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准确鉴别,便于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避免恶化[5-6]。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诊断肺结节病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可为肺结节病的分型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结节病扫描时间准确度
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难治性结节病的诊治
观察家属同步认知对肺部小结节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随访管理分析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