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9-12-26 08:11李晓春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粒细胞直肠癌辅助

李晓春

定南县妇幼保健院 (江西定南 341900)

结肠癌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是对其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1-2]。本研究选取2018年3—10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工作,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10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9~67岁,平均(46.71±4.67)岁。试验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65岁,平均(45.87±3.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初次治疗且在术前检查中通过结肠镜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没有肿瘤转移以及可耐受麻醉药物的患者。

排除标准:伴发全身性严重疾病以及不可耐受麻醉药剂且术后复发的患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无法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通过腹部CT、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位置,依据其结果及患者的身体状态制定手术方案;术前3 d,半流质饮食,同时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甲硝唑)直至手术当天,术前2 d,全流质食物,术前1 d,清洁灌肠。

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满意后,头低足高分腿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术者根据需求调整电视监视器位置及站位,脐部下缘做一小切口,穿刺,置入Trocar,安置斜面镜头,并建立气腹,全面探查腹腔及腹腔脏器,确定无肿瘤转移后,再次置入3~4枚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用于置入超声刀、抓持钳等器械;超声刀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周围的系膜组织,暴露系膜血管,在血管根部用钛夹行切断处理,仔细清扫血管根部脂肪组织、可疑淋巴结,并注意保护输尿管、十二指肠以及周围脏器官;完全游离病变肠管后,在上腹或左下腹部开一条辅助切口,直径约为4 cm,置入保护膜后,将病变肠管拖出体外,切断并做吻合;检查无活动性充血后,置入腹腔引流管,清点器械,最后逐层关腹。

试验组采取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术者站立于患者伸展的两腿间、脐部旁位置做一绕脐纵切口,作为手动口,手指操作器械并进入腹腔内;辅助手和超声刀向上移动,依次从降结肠、脾曲、横结肠左侧到乙状结肠,将直肠乙状结肠提升至前穹隆顶水平,左输尿管的连续可视化为关键部分,在距大动脉1~2 cm处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分离,将其结扎与Treitz韧带水平;在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水平离断标本,并在直肠癌上或中段直肠处距肿瘤的下边缘5 cm处分开切除;通过辅助手切口取出标本,并进一步吻合,进行注气注水试验检查,常规放置引流管,无活动性出血后,单次中断缝合线封闭筋膜,并清点器械,逐层关腹。

1.3 临床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量,观察并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x-±s)

2.2 两组中性粒细胞数、IL-6比较

试验组中性粒细胞数、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性粒细胞数、IL-6比较(x-±s)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人体而言,手术也是一种应激源,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新型手术方式不断涌现,腹腔镜已经逐渐取代开腹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着相似的疗效,同时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3-4]。有学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将手插入腹腔镜内,利用手的触觉辅助完成手术,不仅保留了以往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还能够利用手的触觉,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5]。本研究中,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手动口,让左手参与腹腔镜手术中,充分利用手的触觉以及压感等,使手术过程更加协调、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医师还可以通过触觉,避免钳夹中的不必要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使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霍雄伟等[6]研究结果相似;试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各项指标。

猜你喜欢
粒细胞直肠癌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倒开水辅助装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