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充气加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2019-12-26 08:11王洪蕊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充气二聚体下肢

王洪蕊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8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静脉血凝结于下肢深静脉血管中而形成的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后遗症较为严重,主要包括继发性静脉曲张、瘀滞性溃疡、下肢水肿等,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下肢局部疼痛及患肢肿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造成严重肢体功能受损[2-3]。本研究主要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观察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52~78岁,平均(68.94±7.66)岁;手术方式,内固定4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7例。对照组男40例,女26例;年龄53~79岁,平均(69.43±8.01)岁;手术方式,内固定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骨折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定时按摩双下肢并指导患者自行活动脚趾;当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后,鼓励其多下床走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辽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60097号,规格:LBTKM-I3000]:患者取平卧位,选择与其下肢周径匹配的压力护套置于双下肢,固定护套后打开电源,根据患者感受调节压力,时间设置为40 min,模式调整为间歇充气加压,启动治疗仪,早晚各1次。

两组护理周期均为10 d。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下肢周径差及血清D-二聚体浓度。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满分10分,≥9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7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在护理3 、10 d后测量患者下肢周径差,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D-二聚体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10 d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2 两组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指标比较

护理3 、10 d后,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比较(x-±s)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会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且在术后一定时间内需卧床休养,以保障手术最佳治疗效果。卧床休养期间,患者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会发生变化,导致静脉血瘀滞从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对此类患者给予科学、可行、有效的护理尤为必要。传统的血栓预防护理措施主要是医护按摩疏通,核心在于针对病症,患者满意度较低;且烦琐的护理措施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反而易使之产生抵触情绪;加之护理人员个人主观对护理工作存在片面性,最终导致护理效果欠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阻塞静脉血回流,且随着病程的迁延不愈,患者下肢周径逐渐增大,且增大速率与血栓严重程度成正比。纤溶酶和抑制酶保持动态平衡可使血液循环功能正常,当机体处于血管受损或血块形成病理状态下,凝血酶会自主作用于蛋白酶使D-二聚体浓度上升,因此,D-二聚体浓度是急性血栓形成的敏感标志物,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对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判定。本研究结果显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明显降低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浓度,且不存在意识倾向性,可长时间高效率地进行护理,改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间歇性充气加压是将特殊气囊套固定在患肢上,并连接气压泵充气,以间歇形式起到按摩的作用,增强静脉血液的流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达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目的[5-6]。本研究所使用的静脉泵包含3个大腿部位气囊、4个小腿部位气囊,分布均匀,可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按摩。由于患者对气囊压力承受限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应由低至高缓慢增压,以便患者适应。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具有方便快捷、效果显著、个性化强等优势,不仅利于患者预后良好发展,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将间歇充气加压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控制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浓度。

猜你喜欢
充气二聚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