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

2019-12-26 07:35贾云秀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

【摘 要】新公共服务理论是21世纪由登哈特等学者提出,该理论对中国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依据新公共服务的内容结合服务型政府实施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登哈特等人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而提出来的理论。基于公共利益、公民权利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一方面要围绕一些原则来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并给予框架一个名称、表达方式和外壳,另一方面要将该领域的基础想法进行归纳综合,即公共利益的民主价值观点、公共权力和服务。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治理是以服务为主,充分展示人民的意愿想法,是构建于协商与公民对话基础上公共利益的选择。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服务而非掌舵

对于公务员来讲,他们的任务不是掌控社会新动向,而是要充分善用基于价值的共同领导来协助公民阐述和实现他们共同利益的需要。新公共服务理论把政府定位是“服务”的角色,也就是服务者,而不再是掌舵手。这样身份的转化,也就意味着政府着重于搭建平台,使得更多的群众真正参与到政府决策中,形成由政府、社会、公民共同协商的良好局面。

(二)政府的目的是供给公共利益而不是副产品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建立共享的、集体的公共利益观念,也就是说政府存在的意义是让公民的社会福利均得到满足与实现,并且每个政府官员都要有为人民供给优质公共服务而努力的想法。为了以上目的得以实现,政府需要建设一个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并由政府和公民共同负责的协商程序。这一公共利益既要涵盖公民的利益,又要涵盖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利益。正因如此,每个人对于实现公共利益均负有一定的责任。

(三)战略性地思考,行动要民主化

政府在做决定制定政策时,不但要具备长远的目光和策略,还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据此制定出符合公众需要的计划和策略,并通过集体合作和努力,使得策略得以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

(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公共利益是来自于对共同价值观念的对话协商,而不是由个人自我利益集聚形成,因此,公务员不单单要满足“顾客”的要求,还要更关注政府和公民间、公民与公民间合作信任的关系。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之中,政府更为注重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并为了满足公民而努力。

(五)责任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

政府行政官员及工作人员不能单单关注经济效益,更应关注社会价值观、职业标准、政治行为准则及公民利益等。政府在行政中不应当单方面关注某一方责任,以免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出现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政府公信力不足等问题。

(六)尊重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价值

政府各部门在处理日常工作事务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加强对人的重视,也就是尊重所有人,包括尊重社会民众与政府工作人员的价值和情感取向,使得他们通过共同领导与合作,处理日常社会事务及协商制定公共政策等,增加实现社会共同目的和公共利益的可能性。

(七)公民价值和公共服务高于企业家精神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权利和资源都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并不是属于具体的某一部门或者某一人。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要明确政府所拥有的资源是公共资源,并不单属于政府本身,而是归为全民所有;另一方面,政府不能独自决策,应该要和社会民众进行协商,需要民众的参与和回应,政府在其中仅仅担任中间人的身份。

二、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我国政府执政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方面均得到了迅猛发展,政府职能范围逐渐变大,职责也随之越来越详细,导致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无法及时适应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从而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我国建构服务型政府,同时,也阻滞了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的服务。

(一)政府服务意识薄弱

目前,仍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少平等的公民意识,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看作是行政特权,没有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工作,对于前来办事、咨询的民众,摆出官老爷的做派。政府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建立起较为良好的服务意识,那么则会影响政府的服务形象,不利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推行与实施。

(二)在服务供给上以政府为主,第三部门力量微弱

我国目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来源于政府,第三部门发挥的作用不大。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经历了发展和完善,从原来由政府管控已转换为政府、社区、企业和公民多方参与、协同进步的局面,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然和政府息息相关,且还存在着组织管理层面社会管理、官民联系及政府职能重叠的问题。

(三)民众对政治参与度较低

政府出台的较多政策均以为人民服务、便民为出发点,但通过观察政策执行可以发现,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甚至有時还会出现政策伤民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不够健全,公民参与政治程度较低,不能较适当地参与到政策决策的过程中去。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服务行政

新公共服务理念对政府注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做出了要求,注重社会民众的适应性与回复性,树立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首先,政府要懂得尊重民众,尊重每一个前来政府寻求帮助的人民群众。其次,要求政府同样要注重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建立统一的目标、理想、价值观等。再次,拓宽服务的范围,整合社会力量,联合社会会资源,一同商议供给的公共需求。

(二)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之中,政府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直接地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要将政府转变角色,变成集中精力做好公共决策工作的决策者。政府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主体,政府的目的是健全发展非营利组织,经过政府使得社会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建设民主沟通和民主协商的平台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适应公众需求,展现公众利益的计划和公共政策,通过政府和社会民众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最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由此,政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构建一个政府和公民自由、平等、民主交流和协商的平台,使得民众可以通过该平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愿,从而增添民众的政治兴趣、责任感及自豪感,积极踊跃投身在实现社会共同目标的道路中。

【参考文献】

[1]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第1版)[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3-139.

[2]竺乾威.服务型政府:从职能回归本质[J].行政论坛,2019,26(05):96-101.

[3]钟莉.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中的服务型创新模式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9(09):72-76.

[4]宋君.智慧治理: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变迁中的价值整合[J].领导科学,2018(08):25-28.

作者简介:贾云秀(1995—),女,广西融水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支持:获得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特色学科建设科研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完善河北省“两个代办”制度的学理审思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问题研究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