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几点思考

2019-12-26 07:35孔令威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高校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能否担起重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存在的困境,从建立干部成长信息库、构建干部培育体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选好用好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也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完成好这一特殊使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就如何及时发现优秀年轻干部、怎样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怎样用好年轻干部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与预期目标相比,年轻干部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现优秀年轻干部不及时

由于未能建立完备的干部成长信息档案,在干部调查摸底工作中无法及时、直观、全面的获取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的信息,更多的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干部信息管理方式落后,把干部信息管理简单的当成做一张表格的静态统计,信息化、精细化程度不够,甚至为了了解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只能逐一翻阅其历年的年终工作总结。由于缺乏大量的信息支撑,使党组织无法时刻对每一名年轻干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无法让优秀的年轻干部第一时间进入组织关注的视野,影响了选人用人的进度。

(二)年轻干部培育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少顶层设计,针对年轻干部的培育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在理论培训方面,更多是采用办几场讲座、听几次网课的形式,开展“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在培训内容、层次、规模、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未能尽早的提前告知参训人员具体的培训计划,导致参训人员无法及时、合理的协调自身工作,工学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了培训效果。在实践锻炼方面,虽然已经建立起校内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的相关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用的顺手”不想让走,“干的顺手”不想交流的情况。

(三)二级党组织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的作用不明显

二级党组织片面的认为选人用人是上级党组织的职权,自己的工作就是坚决服从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在培养选拔干部工作中存在“坐等靠”现象,未能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在本单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职责。当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二级党组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上级党组织“要人”。由于没有把后备干部工作当作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对年轻干部缺乏有计划的培育,在上级党组织选人用人时无法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和推荐符合条件的后备人选。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更多的是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定性评价,未能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设立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仅仅一个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参考价值,使得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充分。考核结果不用或者用的少,导致部分干部在年终考核时只是泛泛地谈谈常项工作,未能达到通过总结发现不足,通过考核知道短板的效果,久而久之让年终考核出现了“形式化”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队伍工作的对策建议

干部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但同样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放养式”的成长是无法成为好干部的。而如何提升干部培育工作的有效性,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针对目前高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现实困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干部成长信息档案

开发干部成长信息档案系统,提升干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信息档案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全校干部每学期对系统中的个人信息进行跟新和完善,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荣誉奖励、违纪处分等信息,由二级党组织负责信息的审核把关,学校组织部门督促检查。通过系统对干部的个人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使其成为干部的“自画像”。在干部调查摸底和考察工作中,组织部门可通过系统直接调取干部各类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干部实时情况,对比同岗位不同干部的履职情况,为选人用人提供信息支持。

(二)完善年轻干部培育体系

在理论培训方面,注重顶层设计和培训教育的系统性。提前了解年轻干部成长需求和现阶段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党校作用,有规划、分批次开展封闭式培训,做好培訓教育效果追踪。在实践锻炼方面,用好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扩大轮岗交流范围,学校机关、各学院每学年至少选派1名年轻干部到其他单位或部门挂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

(三)强化二级党组织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的作用

二级党组织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党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担负起在本单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职责,做好本单位年轻干部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制定本单位年轻干部培养的具体计划和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培养任务,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为校党委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人选。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情况,作为对各党委(总支)及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做实考核评价

好干部是管出来的,要把考核评价作为干部成长的指挥棒。依据岗位职责,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完善年轻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参考价值。通过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综合评价年轻干部做人、做事情况。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年轻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对年轻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尽早发现,尽早纠正。

【参考文献】

[1]谭基虎,汪丽红.高校年轻干部阶梯式培养和递进式历练研究——以海南省高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01):1-6.

[2]代丽健.高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88-90.

[3]孙景宏,刘新军,黄武南,史立伟.高校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4(01):73-75.

[4]杨哲.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路径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9,36(07):50-52.

作者简介:孔令威(1983-),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政工师,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研究方向:干部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高校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