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探究

2019-12-26 07:35王吉郝宇航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王吉 郝宇航

【摘 要】精准资助是党和国家对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新要求。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是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关键所在,通过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能够扎实推进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从而实现精准资助、精准育人。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育人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的意义

在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使命进行了重申。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任务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使命的一部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资助,确保资助政策有效落实的迫切需要,贫困生认定、评定工作是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前提。《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四个相结合”充分说明了完善和落实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是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能够保证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帮助高校贫困学子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完全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之中。

二、部分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党和国家更是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各级政府也加大精准帮扶力度,拓展资助领域,形成了以“奖、助、贷、减、免、补、勤”等较为健全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尽管每所院校都有贫困生认定评定的标准和评定认定办法,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各社会团体资助等评定准则,但是通过調研分析不难看出,部分院校对于这些标准或评定认定办法或评定准则往往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不能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不能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原则,不能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原则,不能坚持精准资助和政策倾斜相结合原则。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保障育人机制探究

第一、强化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管理人员培训

高校负责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工作的主要人员是以学院(系)学生工作主管领导、相关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团队,他们相对较为年轻化,人员流动性较强,特别是新入职的辅导员对于新政策、新要求、新流程比较陌生,加上工作量较大,工作事务繁多,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育人工作无法集中全部精力,同时会掺杂着一定的主观因素,进而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完美。通过对新生家长调研问卷所知,新生家长对国家资助政策十分了解的比例占近5%,基本了解的比例占大约40%,50%以上的新生家长几乎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因此,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资助队伍需要通过宣讲让所有学生及其家长都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真正让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时刻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水平和相关政策的把握,定期召开学生认定、评定、资助等工作研讨会,结合工作实际,讨论学生认定、评定、资助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收集并分析认定、评定、资助等工作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探讨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等工作的新问题、新方法。另外,积极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进行主题讲座或举办资助育人等专题辅导员沙龙活动或主动外出调研或家访等,指导工作人员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及管理等工作,规范工作细节,明确工作职能,切实提高工作实效性。

第二、完善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考核评价体制

院校应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工作的考核体制,建立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的量化考察指标,包括主观定量评价指标、客观定性评价指标。同时指导工作人员领会新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原则,不断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职责,扎实推进贫困生的识别、认定、评定、资助和管理等工作,真正做到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对于考核激励体制的完善,积极组织资助育人各项工作的评选活动,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员及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表彰,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到最终的年底考核体系中。与此同时,各院校应加强责任追究,对侵害学生自身合法权益,工作过程中暗箱操作、私自挪用款项、暗地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对有关部门及具体工作人员严肃审查,追究其责任,充分保障资助育人工作的公正与公平,让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得到贯彻和落实。

第三、加大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资金监督管理力度

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评定、资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资助政策精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开展工作,各院校在具体工作中,应成立校、院(系)、专业或班级、寝室等四级评议资助工作组,建立四层联动机制,一方面,可以全面整合贫困生数据资源,扎实推进贫困生评审工作和资助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四级评议资助工作组及时公布贫困生最终认定、评定结果及资助结果,在公布结果的同时注意贫困生的隐私信息,同时还应向广大师生提供举报电话,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透明化,杜绝一切不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申请并被认定为贫困生的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学生处资助科负责汇总各个学院认定情况,建立全校贫困生信息档案数据库,及时进行管理和动态维护,引导学生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在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要对资助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学校监察部门和资助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审查作用,定期对贫困生获得的资助款项的流向加以排查,不定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并将调查结果全校通报。对学生隐瞒、捏造家庭经济状况、伪造证明等行为,一经核实,学校将取消贫困生资格和已获得的相关资助,追回资助资金,并按校规校纪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从根本上增强该项工作的公信力,让精准扶贫、资助育人工作在阳光下开展,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贫困生身上。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现 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8(04):87-91.

[2]罗丽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构建研究[J].重 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2):197-204.

注:本文是2018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学生工作)《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精准性长效机制探究》结题文章。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