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

2019-12-26 07:35左玉含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大学生

左玉含

【摘 要】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意义。思政教育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整体的自我认知,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达成一致。很多高校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将心理引导贯穿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事实证明心理因素的参与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这对国家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体现,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学习。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引导因素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而且体现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此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应用的心理指导因素,不仅有利于不断丰富高校教育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思想的科学性,政治教育,以及一种创新的教师學习模式,调整学生心态。一般来说,教育的发展是必要的,是发展时事的趋势。

一、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将教学目标定制的很高很远大,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需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心理上的真正需求。因为高校在制定其教学目标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真实诉求,只是一味地追求政治社会化功能,这很容易就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厌烦、抵触等不良心理。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网络诱惑,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但是,事实却是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给思政课的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因此,要想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贯彻落实心理因素的引导还需做出很大努力,时间会向我们证明。国外的大量实践数据也表明,心理引导因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落实。

二、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1.推进思政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心理引导因素的出现功不可没。它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当代大学生不受网络的危害,使大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正确世界观。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拓宽了学习方式;还让学生过早的接触不良信息,容易走向错误道路。因此,如何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何让学生在网络时代下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这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心理引导正确的落实到思政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

2.打造全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心理引导提倡的是老师与学生坦诚相待,从心灵出发,真实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出现了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等不良现象。而心理引导能让学生愿意卸下内心的盔甲,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给老师,使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让学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心理引导因素的参与有助于建立完税证的思政教育体系,使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1.加快制度化建设进程

在当代高校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为中心理念,以此为基础,除了应对高校学生开展传统的思政教育之外,还应加入相应的心理引导内容,对高校的心理引导体系进行建立并不断完善,促使高校心理引导服务不断全面化。高校可以将心理引导机构设置成为日常管理机构,建设专门的工作场地,下拨相应的经费,为心理引导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积极引入心理引导教育的课程,并严格关注课程效果,以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升其心理素质。

2.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传统思维方式和政治教育的实施存在制约,对学生思想健康的评价相对不利,没有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这限制了高校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方面的教育。目前,通过把心理健康方法作为政治教育思维的关键方法,其通过对高校学生实行心理评估工作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作出推断,使得高校能够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技巧以及理论具有一定的完善和提升作用,使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和评价更加统一,准确、合理、大学,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评价。这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3.提升评估准确性

高校思政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对其进行评估不具有统一的标准,问卷调查等传统的方式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而难以使教师有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就无法对思政教育的成果进行有效判断。目前观察法、实验法以及心理测量法等多种方式均能够对心理健康实施评估,采用以上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实施综合评估,能够有效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够根据评估结果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思政教育评估工作的过程中,有部分高校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过强,可能刻意避开符合自身情况的内容。对于此情况,高校在对评估问卷进行设置时,应注意避免题目中具有显著的评价色彩,主要是用隐蔽的语句对题目进行陈述,以促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提高。

4.强化心理引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1)应改善高校心理引导教师的选拔方式并提高对其的要求,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进而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行强化,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引导的接受度的目的。以此为基础,要求心理引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工作经验,并能够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以保障能够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对思政教育以及心理引导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完善,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要求教师能够对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详细了解和掌握,以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性的思政教育技术团队。(3)应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促使教师队伍的竞争意识得到提升。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心理情况、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反馈情况等多方面,并且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具有密切关联。

四、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大学生受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不良习惯和思想动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工程的制定和实施,高校需要把心理引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之中,强化思想道德观念,减少思想教育过程中的误区。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马克思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宋丽敏.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探讨[J].智库时代,2018(23):247-248.

[2]王婷,崔淑卿.探究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2):122-123.

[3]董俊,谢勇.浅析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2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