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9-12-27 03:29侯敏敏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杜威语文课堂情境

侯敏敏,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其教育理论不仅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本质论、教学论、儿童与教师论三个方面,而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存在于教学论之中。本文通过对杜威思维与教学思想的分析,论述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杜威问题解决教学思想的内涵

(一)问题解决教学思想的缘起

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源于其教学论中的思维与教学中,在清楚其来源的同时需要清楚几个概念。首先是反省思维。所谓的“反省思维”即“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1]。通过该定义,可以概括出反省思维的特征是反复的、连续性的。同时通过对问题反复地思考,可见反省思维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一种明智的经验的方法。在反省思维的基础上,杜威认为任何的思维的两端存在两种情境,思维前的情境为疑难情境,也可以称为反省前情境,思维后的情境为确定的情境,也可以被称作是反省后的情境,前者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后者是一种问题解决后的满足的经验上的结果。而思维就在这两端进行。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思维的五种形态:(1)暗示;(2)问题;(3)臆说;(4)推理;(5)试证。[2]对于该五种形态也可以理解为:(1)首先存在一个疑难情境;(2)确定疑难后,可以从疑难中提出问题;(3)通过观察、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4)通过各种假设来进行推断到底哪种假设可以解决问题;(5)用行动来进行检验。[3]

(二)问题解决教学思想的内涵

杜威将思维的五种形态迁移到教师的教学当中来,问题解决教学思想由此产生,分为五种阶段,具体分为:(1)教师给儿童准备一个真实的情境;(2)在这个情境中能产生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从资料的占有和必须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与假设;(4)儿童自己负责对假设进行检验;(5)儿童通过应用来检测他的观察是否有效。

用笔者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该老师是一名安徽x小学老师,其公开课是在江苏省y小学进行的,教学内容为“我来编童话”,在该节课的开始,老师以一封求助信来导入,其书信的具体内容为:你们好,我们是x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很高兴认识你们。听说你们特别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的童话故事。童话大王说读过很多童话的人就能编出精彩的童话故事。我们现在只想出了故事的开头,你们能帮我们把这个童话故事编出来吗?谢谢你们!通过书信展示为y小学的同学们创设了一个需要帮助的问题情境,其后,教师展现了故事的开头“很久以前,森林王国里住着很多居民,其中有一只蝴蝶。有一天她在小河边孤独地飞着,她遇见了……”这个问题的展示成为学生思维的刺激物,该阶段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还存在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接下来教师通过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资料梳理,使学生通过对该课文的观察产生“自己编童话的应如何假设”的思考。其后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假设“一只孤独的小蝴蝶会在河边遇到另一只孤独的蝴蝶”“一只在河边孤独飞着的小蝴蝶会遇到狮子”……等假设,并且以童话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展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童话进行评价:(1)书写认不认真;(2)语句是否通顺;(3)是否有自己的想象,以积极评价为主。该教师通过一节简单的公开课为大家展示了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在真实的语文课堂的呈现。

杜威认为反省思维的五步,它并不是依据固定的顺序出现的,而且在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五”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根据教师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具体调控的。

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者”,“生本”仍未回归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开始提倡由教师的“一言堂”向“生本”课堂的回归。其本质而言是锻炼学生的一种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课程内容的把控者、教学知识点的引导者,其特殊性通过课堂的“主宰”得以展现。现阶段“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归其原因,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由于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使得当今即使有了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的设置,也被一些传统的教师所摒弃,他们更加习惯自己“主宰”课堂。对于一些相对年轻的语文教师而言,改变该模式要相较容易一点,但是对于年龄稍长的教师而言,其教学模式已经固定,他们很难进行更多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其二,“生本”课堂在现阶段发展不成熟,易流于形式。笔者刚刚提及年龄稍长的教师不愿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那些年轻的教师还是比较愿意尝试新的改变。但是在改变的过程中,由于其接受的教育也是教师“一言堂”,所以他们对于学生质疑,小组合作与探究等新的教学形式只有耳闻,没有实践的经验,导致在语文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把握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本质意义而极易再次回归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二)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匮乏

现阶段语文课堂还存在思维训练匮乏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对于思维训练几乎没有涉及。归其原因,笔者认为其学科的特殊性质占有很大的原因。语文学科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可以由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入手,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具体的步骤来进行具体操作,而在语文课堂中,其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学习,而非逻辑思维训练。同时语文学科知识点也更多的是理解记忆的内容,而并没有涉及太多的思维训练的内容。所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匮乏。

三、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对于语文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回归“生本”课堂

在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权得到充分的彰显,教师仅仅是课堂的“配角”,而学生作为“主角”。[4]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其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学会运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权。通过学生质疑,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使得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质疑,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这些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都是令他们受益终身的,而且这种形式比教师的灌输更有优势,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的薄弱板块比教师的判断更加精确,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收集,使得学生养成主动获取资料的好习惯,而不是教师将资料摆在学生的面前。但另一方面,其主动权的给予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教师在给予学生主动权的同时,需要站在学生的旁边,给予学生指导,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把握学生的总体方向,使其不偏离正确的教学方向,同时学生的每一步有教师的宏观把控,使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这点无论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教学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杜威的问题教学中,第一步为给儿童提供一个经验情境,在该阶段中需要教师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教师所要设置的情境中[5]。该阶段是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教师花心思。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小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发言,中学生不愿意举手,甚至不愿回答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积极性越差,上课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导入课堂十分重要,这是最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的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发展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导入、音乐导入、图片导入等多媒体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于该节课最初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发。

在整节课中除了最开始的课堂导入外,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用心,首先问题不能设计过易,因为如果问题过易,通过书本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无法激起其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对问题设置的太难,如果问题设计过难,使得学生听后无从下手,使其本能地想依赖教师的帮助。所以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其次,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趣。对于学生而言有深度且有趣的问题,才会使其有想要探究的想法。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杜牧《赤壁》,该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被后来的诗论家盛赞,但沈德潜却说“近轻薄少年语”[6],秦朝釪更指责为“如吴市上恶少年语”[7],赵翼又说“不度时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其实非确论也”[8]。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通过这一矛盾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该问题的设置既有深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增加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在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中,思维的训练贯穿始终[9]。这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增加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现在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缺乏思维训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有提高思维训练的意识。在一次国培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笔者深刻感受到思维训练的设计的价值。其设计为“新龟兔赛跑”,当龟与兔在经历第一次比赛后,第二次龟兔赛跑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共得出四种结局。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结果展示出来,一共为:“兔子赢,乌龟输;乌龟赢,兔子输;乌龟与兔子都赢了;乌龟与兔子都输了。”在结果的分析基础上,教师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因,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种归因方式。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多种可能的展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方式的教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通过其教学使笔者明白语文学科也可以以一种思维发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增强思维训练。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语文教师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将真正的思维训练融入到自己的讲课过程中,这点语文教师需要大量的实践与思考。

四、结语

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对于当今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线语文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思想的学习,使得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注重思维训练对学生的深刻含义,强调学生兴趣的激发,促进语文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杜威语文课堂情境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让我们摇起橹来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