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古”视域下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以沿河艺术遗存为例

2019-12-27 16:50李玉福
文化产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沿河遗存双年展

◎李玉福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前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亘古不息、源远流长,孕育了最为灿烂、最为古老的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成长的摇篮,为世人尊为“四渎之宗”,被人们尊称为“母亲河”。黄河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是引领人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所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沿河遗存艺术内蕴

黄河始于青海,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于山东入海,流经九省(区)。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上游地区文化的典型是游牧文化,中游地区文化的典型是农耕,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是海洋文化。沿河以实物形态出土的文物及现存的造型艺术珍品无疑见证了黄河文化的辉煌[1]。

(一)沿河文明的标志——文字、城、青铜器

文字:河南舞阳贾湖发现了距今约8千年的契刻符号;陕西西安半坡发现了距今约6千年的整齐规则并有一定规律的刻画符号;山东大汶口、丁公村等发现了距今4100-4200年书写并有一定章法的符号。可以表明,黄河沿岸的华夏民族在不同地域寻找着记录语言、思维的人类文明标志——文字。

城:河南省的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能郝家台、辉县之郊、安阳后岗,山东省的寿光光边线王、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村等均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

青铜器:河南登封王城岗出土了确认为最早的青铜器件,偃师二里头等均出土了早期青铜器,见证了黄河沿岸古代先民卓越的创造力。从皇帝开始,直至北宋的5千余年,沿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前列,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黄地区[2]。以上文物的出土见证了黄河流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二)丰富多彩的其他遗存艺术

1.经典传世名作

黄河沿岸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均出现了冠绝一时的丹青艺术,从甲骨文、陶瓷饰纹到岩画、青铜、雕刻等诸多门类,留下了《熹平石经》《兰亭序》《女史箴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作者包括大家熟知的阎立本、皇甫珍、吴道子、颜真卿、张择端等。时至今日这些作品已然成为代表华夏文明的特有符号[3]。

2.博大精深的宗教美术遗存

传世经典的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龙门山石窟等众多经典佛教美术石雕彩塑,均出现在黄河流域。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麦积山,完整的保存了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至公元六世纪隋代的泥塑精品,被历史学家范文澜誉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敦煌石窟位于敦煌市鸣沙山,完整的保存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彩塑、壁画精品,敦煌石窟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美术宝库;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珍存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代表了北魏晚期至唐代的石雕最高水平;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身,云冈石窟艺术成功地将外来艺术与民族艺术融为一体。

三、打造沿河遗存艺术旅游品牌的措施

(一)深入挖掘沿河遗存艺术的原型和着力点

深入挖掘黄河沿岸遗存艺术的原型和着力点,创建黄河遗存艺术品牌,实现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黄河沿岸遗存艺术的原型和着力点是品牌创建的基础,黄河流域遗存艺术资源丰厚,遗存艺术品牌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山西为例:山西拥有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3个世界文化遗产,太原、大同、代县、祁县、平遥、新绛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全国第一,现存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三,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四,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唐及唐以后的彩塑、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均居全国前列。可见,黄河遗存艺术品牌的创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搭建沿河遗存艺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

打造沿河遗存艺术产业新品牌关键在于人才引进平台的创建和融资渠道的畅通。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和耦合,深入挖掘区域市场的发展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吸引文化名人和优秀的文化管理人才加盟。积极争取各方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融资渠道,特别是保持民间资本融资渠道的畅通。

(三)打造和提升沿河遗存艺术旅游新品牌

“放眼世界,凸显民族性”是沿河遗存艺术旅游品牌的创新理念。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尽量和国际旅游文化发展接轨。贡布里希曾言“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认真研究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经验,积极探索高起点定位、超前意识策划的沿河艺术新品牌建设路径,使沿河遗存艺术具有国际化的品质和影响力。可尝试一下具体操作:(1)定期举办黄河艺术双年展,包括:“黄河摄影双年展”“国际壁画双年展”“国际雕塑双年展”“国际美术双年展”“黄河写生展”。(2)开展“黄河文化艺术节”(五年一届),“黄河文明精品联展”。(3)积极开展“国际造型艺术博览会”、积极创建“黄河遗存艺术陈列馆”(部分可以以复制形式出现)。

(四)构建“大品牌”意识

将经典沿河遗存艺术打造成前卫的、时尚的和具有引领性的国际品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我国将来的发展勾画好了蓝图,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们扩大和加强对外交流的需要,沿河遗存艺术品牌的崛起更需要借力东风,大力宣扬“国际黄河艺术巡展”的现代营销理念,将沿河遗存艺术形成品牌推向世界。

文化生产力是人们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识、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沿河遗存艺术浓缩并彰显了先人无上的创造精神,大力弘扬民族艺术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

猜你喜欢
沿河遗存双年展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九九歌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