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规划的研究热点与演化

2019-12-27 08:00王晓楠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规划热点

■ 孙 威/王晓楠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0 引言

1981年中央书记处第九十七次会议做出“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的决定,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国土整治和国土规划问题。1982—1984年在京津唐、湖北宜昌、吉林松花湖等地区开展了20多个区域性国土规划试点。1987年颁布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指出: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条件,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全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国土开发整治方案[1]。在国土规划工作早期,缺乏相关理论方法的指导,通过开展国土规划试点,积累实践经验,国土规划的特点[2]、性质[3]、理论方法[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4]等一系列总结性的文章相继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和各级计划委员会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国土规划的职能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转给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在这段时期规划编制工作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国土规划工作开始走向低谷。21世纪初,国家先后在天津、辽宁、广东、福建开展省级国土规划试点,新一轮国土规划正式拉开序幕。针对新一轮国土规划的编制思路[5]、问题与对策[6]、理论体系[7]等,学者们积极提出构想与建议。2010年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通过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实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效果[8-9],为国土规划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2014年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同时探索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多规合一”和空间规划体系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如“多规合一”的实践探索与技术方法[10-11]、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思路[12-13]等。2019年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14],国土规划被赋予新的含义,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国土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讨论,但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的国土规划研究、国土规划的理论方法、国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没有对国土规划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进行总结与比较,特别是缺乏定量化的方法对研究热点进行科学识别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首先确定数据来源和文献检索条件,获取发文量和研究起始时间。其次,根据发文量和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划分研究阶段。最后,利用Citespace工具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特征、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希望通过对既有国土规划研究热点的总结和演化过程的分析,能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用可视化的图谱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进化规律。基于Citespace工具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探寻该领域演化进程中的热点与前沿。本文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中的CNKI板块对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别用到机构合作网络分析(network of co-authors' institutions)、关键词共现分析(cooccurring author keywords)等功能。另外,高频词(high-frequency keywords),即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可用于分析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国土规划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高频词变化,探讨国土规划研究的热点及其演化。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收录了国内学术期刊8456种,全文文献总量5000万篇。考虑到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对国土规划的称呼不同,在中国知网期刊检索中设置了不同的检索条件,共检索到:关键词或篇名中含“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文献3篇;关键词或篇名中含“国土总体规划”的文献28篇;关键词或篇名中含“国土空间规划”的文献166篇;关键词或篇名中含“国土规划”的文献951篇;关键词或篇名中含“多规合一”的文献1020篇。剔除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政府文件等相关文献,再经去重,最终确定的文献总数量为1756篇,其中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981年。

2 研究热点与演化

2.1 总体特征

2.1.1 期刊特征

根据统计,关于国土规划研究的1756篇文献分别来源于534个期刊。1981年至今发文量最大的前6个期刊分别是《中国土地》《地理学与国土研究》《规划师》《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学刊》《经济地理》,发文量分别为52篇、50篇、47篇、40篇、30篇、30篇(图1)。排名前五的期刊发文量约占样本文献总量的14.18%,一方面说明来源期刊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围绕这一主题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另一方面也说明涉足这一研究领域的学科较多,如建筑学、管理学、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

2.1.2 机构特征

图1 国土规划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图2 国土规划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对国土规划研究的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参数设置为:时间切片(Time Slicing)=“1981-2019”、“Years Per Slice = 2”,节点类型(Node Types)=“Institutions”、“TopN = 50”,勾选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和修剪切片网 (Pruning Sliced Networks)。从国土规划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看,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发文量较高,在图谱中的字体和节点半径都较大,是国土规划研究的代表性机构(图2)。从研究机构的属性看,研究院(所)或规划院在该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高校的贡献相对较小。其中,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等机构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在机构合作网络中具有重要的连接作用。在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有165个节点、60条连线,研究机构共现网络的密度为0.0044,表明研究机构之间初步形成合作网络。

2.2 阶段划分

国土规划研究的文献数量及变化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从总体趋势看,1981—2019年国土规划研究的文献数量一直波动上升(图3)。基于各年份国土规划研究的文献量,利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国土规划研究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1981—1992年)、停滞阶段 (1993—2002年)、缓慢发展阶段(2003—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9年)。

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得到的阶段划分结果与国土规划重大事件具有高度的重叠性。1981年中央书记处第九十七次会议首次就国土规划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国土规划随之在全国迅速开展。据不完全统计,至1993年底全国已有223个地市、640个县编制了国土规划[15],分别占地市总数的67%,县及县级市总数的30%。学术界对国土规划的研究也格外关注,因此在起步阶段,国土规划研究的文献数量增加较快。1992年“十四大”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加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规划职能调整,全国国土规划一直未正式颁布实施,影响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关文献数量基本维持不变。直到21世纪初,在深圳、天津等地开展省域国土规划试点,才正式拉开新一轮国土规划的序幕,学术界对新时期国土规划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给国土规划赋予了新的使命,国土规划研究方向更加多元化,文献数量激增。2013—2019年的文献量高达1212篇,占样本文献量的61.65%,国土规划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图3 国土规划研究的发文量(1981—2019年)

2.3 研究热点的演化

2.3.1 起步阶段(1981—1992年)

利用Citespace工具对国土规划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Keyword”、时间切片(Time Slicing)=“1981—1992”,“Years Per Slice = 2”,“Selection Criteria”赋值为“TopN = 50”,通过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对本阶段文献进行热点分析,得到国土规划研究的热点演进图谱(图4)。其中,高频词(出现频率大于20次)有:国土规划(220)、环境规划(203)、国土开发整治(36)、编制(24)、资源(23)、综合经济(21)、国民经济(21)等。

由图5可知:在不同典型负荷分布状况中,随着中压线路上挂接负荷量的增加,LGJ-240线型中压线路的最大供电半径迅速降低。同时,在相同负荷量下,4种典型负荷分布情况下的最大允许供电半径由小到大依次为第④种、第③种、第②种、第①种;相同的负荷量下,负荷分布状况为“负荷集中于线路末端”情况时,最大允许供电半径将最小。

从1981年中央提出要“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学术界就国土规划研究开展了一系列讨论。首先被探讨的是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区划及生产力布局等之间的关系[16-18],为国土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基础。1982—1984年,随着全国各地国土规划试点工作的开展,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19-20],一系列总结国土规划理论方法的文章相继出现,如地域结构[21]、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理论模式[3]、指标体系的构建[22]等。结合时区知识图谱可将国土规划起步阶段的研究热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区域国土规划探索、国土规划相关理论。

2.3.2 停滞阶段(1993—2002年)

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Keyword”、时间切片(Time Slicing)=“1993—2002”,“Years Per Slice = 2”,“Selection Criteria”赋值为“TopN = 50”,通过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进行热点分析,得到国土规划研究停滞阶段的知识图谱(图5)。其中,高频词(出现频率大于10次)有:国土规划(99)、环境规划(64)、区域规划(15)、国土开发整治(12)、土地规划(11)等。该阶段的高频词与上一阶段基本一致,但是关键词的频次明显减少。另外,该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关键词,如:数字地球、数字省市、防灾减灾等。

图4 国土规划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1981—1992年)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务院机构改革,全国国土规划一直未正式颁布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国土规划研究也陷入低潮。通过分析高频词所对应的高被引文献发现,一方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土规划的实践与借鉴方面[23-26],试图由此为我国的国土规划寻找突破;另一方面,学术界对新一轮国土规划展开了激烈讨论,如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构想[5]、新时期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27]等,为新一轮国土规划的开展建言献策。而研究国土规划性质及其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等内容与上一阶段基本一致。从图5可以发现,防灾减灾、数字省市是该阶段新出现的研究内容。综上所述,可将停滞阶段的研究热点概括为: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国外国土规划实践与借鉴、新一轮国土规划探讨、防灾减灾和数字省市。

2.3.3 缓慢发展阶段(2003—2012年)

图5 国土规划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1993—2002年)

2.3.4 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9年)

图6 国土规划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2003—2012年)

图7 国土规划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2013—2019年)

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Keyword”、时间切片(Time Slicing)=“2013—2019”,“Years Per Slice = 2”,术语类型(Term type)=“Noun Phrases”,“Selection Criteria”赋值为“TopN = 50”, 通过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进行热点分析,得到国土规划研究快速发展阶段的热点演进图谱(图7)。其中,高频词(出现频率大于25次)有:多规合一(735)、空间规划(129)、国土规划(1 15)、空间规划体系(86)、规划(70)、国土空间规划(66)、国土空间(60)、长远计划(50)、环境规划(49)、城乡规划(3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6)、规划体系(29)、生态保护红线(27)、城市规划(27)等。

在国土规划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愈发多元化。首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在该阶段备受关注。其次,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落实用途管制”。因此,空间规划体系[31-32]、城市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33-34]、用途管制[35]等研究内容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多规合一”作为建立统一衔接、互相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快速发展阶段最受关注,由“多规合一”延伸出的“规划实施”“信息平台”“一张蓝图”等技术与管理支撑方面的内容也被广泛讨论[36]。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空间规划是新出现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国土规划研究的新领域。综上所述,可将快速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概括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海洋空间规划。

3 结论

(1)从来源期刊和研究机构看,当前国土规划研究的来源期刊比较分散,且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小,没有形成围绕这一主题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期刊。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研究院(所)或规划院,高校的贡献相对较小。研究机构之间初步形成了合作网络关系,但联系与合作程度依然较低。

(2)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土规划研究的发文量在起步阶段(1981—1992年)、停滞阶段 (1993—2002年)、缓慢发展阶段(2003—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9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快速发展阶段的发文量最多,达到1212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61.65%,说明2013年以来国土规划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3)通过Citespace研究热点演进图谱的分析,起步阶段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区域国土规划探索、国土规划相关理论等领域;停滞阶段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国外国土规划实践与借鉴、新一轮国土规划探讨、防灾减灾和数字省市等领域;缓慢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群国土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等领域;快速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海洋空间规划等领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国土规划研究要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来源期刊的影响力,重点开展以下系统性研究:一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尽快研究形成统一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重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加强国土规划的监测评估与优化调控研究,尽快确立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提高“违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国土规划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总结研究,提高国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四是,随着空间规划体系被纳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未来需要更加关注提升国土空间品质的研究。同时,应加强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逐步实现陆海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国土规划空间规划热点
热点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热点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结合热点做演讲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分析
关于河南省空间规划试点的几点思考
浅析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基于共生视角的区域空间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