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开拓国家治理的崭新道路

2019-12-27 09:32康渝生
奋斗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特色

康渝生

己亥金秋,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气氛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专题研讨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遵循着长治久安的既定目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改革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针对在制度建设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作出全面回答。全会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实践方向,而且必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乃定国安邦之根本。“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严明的制度规范,不可能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也难以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因此,着眼于制度建设的政治实践,从来都是巩固政权的不二法则,也是彰显政治主张的主要举措。中国古代著名典籍《资治通鉴》曾经深刻揭示制度建设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着重强调“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的政治理念。

在总结新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思路,并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立国和团结全国人民奋斗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方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整章建制,也不同于仅仅旨在稳定政局的具体举措,其中内蕴着两个密切相关的实践要素。一是完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无疑是夯实社会主义政治基础之必需;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必将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实践证明,离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的胜利便无从谈起;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则彰显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治诉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概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括分析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民生制度、人才制度、军事制度、外交制度等多个领域,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全党智慧、经受历史检验、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未来发展的“显著优势”。正是依据这些“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实现“中国之治”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也正是依据这些“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本的政治基础。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继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层面做出明确论断,不仅深刻彰显着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与时俱进,而且也逐步提升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政治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给予我们的思想启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所谓政治自信,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对自身政治活动及价值取向所持的积极肯定的态度,而且也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即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政治理想、政治制度表现出的坚定信念。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人民群众的坚定政治信念,必然转化为追随正确实践路线的政治信仰,也会表现为对社会发展未来前景的自觉认同以及对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在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时,明确将其界定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显然,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就无以確立充分的政治自信;而具备坚定的制度自信,则是我们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基本依据。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认同与支持,无疑提供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是我们的事业必定成功的基本保证。

其次,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在国家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这两条根本的原理。诚然,执政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前提,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信,则积淀为执政为民的政治底气,奠定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基础。古人云:“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严格执行制度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之必须,也是确保国泰民安之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无疑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言:“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值得欣慰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必将造就制度更加成熟、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具水平、人民更多获得的崭新局面,实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殷切嘱托。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特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