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19-12-27 09:32陈宏
奋斗 2019年24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宪法法治

陈宏

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进行了清晰系统深刻的阐释。《决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完整法治系统,包括了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基础和支撑;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制度得以贯彻实施、发挥实际效用的重要手段;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

《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决定》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系列保障举措。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所以,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要着重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切实在宪法全面实施上下功夫。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二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立改废释并举,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保障发展、推动善治。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論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人民需要在拓展提升,尤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聚焦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公正司法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权利遭到侵害会得到救济,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制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司法公正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民守法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而带来守法的普遍性、自觉性,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四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保证法律全面公正有效实施,就必须加强监督,健全法律实施和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司法活动的制约和监督,以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保障其合法权益。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宪法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