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禁出一片新天地

2019-12-27 09:32刘伟
奋斗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秸秆利用农民

刘伟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全国第一,与之相应的农作物秸秆产量也十分巨大。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焚烧,使“大资源”变成“污染源”,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生诸多不安全因素。秸秆禁烧及促进利用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课题,作为主管这项工作的部门工作人员,一个阶段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我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我省秸秆禁烧促进利用情况

2018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321万亩,粮食总产量7507万吨,由此产生的废弃物(秸秆)总量13000万吨以上,秸秆可收集量10000万吨以上,201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7514万吨。将巨量焚烧、废弃的农田秸秆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利国利民的战略之举,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两年来,秸秆禁烧倒逼秸秆“五化”利用实现了质的飞跃。

促进了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禁烧以来,龙江县等地从提高饲料化利用比重、缓解禁烧压力入手,加大了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力度,养殖业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态势。2018年,采用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001万吨。促进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禁烧以来,佳木斯市等地通过出台农机补贴、沤肥补贴等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和利用秸秆沤肥,2018年,采用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4750万吨。促进了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禁烧以来,富裕县等地以政策扶持为先导,加大秸秆压块企业上马力度,加快生物质锅炉改造。2018年,采用秸秆燃料化利用量达1677万吨。促进了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禁烧以来,拜泉县等地加大示范引导力度,新开发了多家秸秆食用菌生产基地。2018年,采用秸秆基料化利用量达26万吨。促进了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禁烧以来,庆安县等地积极组织农民发展编织业,秸秆原料化利用步伐大大加快。2018年,采用造型秸秆原料化利用量达60万吨。

二、秸秆禁烧及促进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对随意焚烧秸秆者的处罚往往找不到相关法律依据,致使不能及时做出处理。实践证明,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执法依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焚烧秸秆的行为缺少有力的强制性措施和手段,削减了禁烧监管的力度。

二是企业带动力不强。秸秆利用项目正蓬勃兴起,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条件,但还缺少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秸秆综合利用本大利小,导致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少。除秸秆发电外,大多数秸秆开发利用企业处于小规模、低层次水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随着全省农作物机收程度迅猛增长,而相应配套的收集机械没有随之普及,加之秸秆具有生产时间的季节性和生产区域的分散性,导致运输成本高,储存难度大,秸秆收储运问题始终是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是利用技术尚需提高。生产生物质固体成型设备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存在设备落后、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致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过高。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尚存在焦油含量高、投资造价高、机组气化效率偏低、采暖炉具不过关等问题。

三、对秸秆禁烧及促进利用的建议

一要完善法律法规。禁止秸秆焚烧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专门制定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秸秆禁烧法规,形成有针对性的禁止焚烧秸秆和促进秸秆利用的地方法规体系。

二要加强政策扶持。应制定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凡是与秸秆还田有关的农机具都应纳入政策补贴范围,除了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还应补贴相关企业。可对青贮窖和黄贮、微贮发酵池给予适当补贴。凡农村粮食烘干塔进行生物质锅炉改造的应给予不低于总费用50%的补贴。此外,农业农村部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发改部门加大项目产业化力度,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快环评,土地部门要从速落实用地。

三要加快科技研发。要实现把各类农作物秸秆“吃干榨尽”和转化增值,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的实用化水平。应组织科研人员积极研发秸秆加工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突破固体燃料、秸秆墙体、秸秆板材以及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高成本“瓶颈”。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力度,加快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

四要助力企业做強。大力扶持秸秆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支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提升营销水平。努力为企业融资创造宽松环境,鼓励银行设立可再生资源企业贷款专营机构,推广库存抵押贷款等多种信贷模式,加大对秸秆开发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投资秸秆产业。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为秸秆产业提供劳务、物流、信息、技术等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加速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力促秸秆产业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我省秸秆禁烧及促进利用带来的变化

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强有力的宣传引导,使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对秸秆理解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秸秆是“宝”不是“害”、焚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农民谈起秸秆利用价值头头是道,“秸秆是一种木质草本植物,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话就出自我省一位农民之口,足以见证广大农民群众对秸秆从“厌”到“爱”的心路历程。

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大改善。回眸我省历史上多次秸秆大面积焚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用生态灾难形容毫不过分。秸秆禁烧找回了天蓝水碧,让农民兄弟切身感受到了秸秆禁烧的好处,而朴实的农民兄弟们最讲实际,良好的大气环境会促使他们积极投身蓝天保卫战。

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2019年初,一些农户考虑到秸秆利用还难以一蹴而就,玉米、高粱等高棵作物的秸秆一时还难以找到出口,开始种植大豆、草药等矮棵作物,客观上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秸秆作为加工业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可再生性,可以持续开发利用,这为秸秆产业的长远大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可以预见,随着秸秆开发的深入和产业链的延伸,吸纳农民就业的岗位越来越多,很多农民将在本乡本土完成“农民”到“工人”角色的转换,更多的第二产业元素将被注入到我省大农业产业格局中。秸秆加工业的长足发展势必带动物流、包装、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省农业产业结构面貌将焕然一新。

带来了耕作方式的大变革。2018年,很多农民在被引导采用深松翻地促进秸秆还田过程中,感到深松翻地能改善土壤板结、保墒、增加产量,准备在2019年秋季主动深松翻地。2018年全省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达到1092万亩,是上一年的3.5倍。在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方面,泰来县几位农民发明了适于小块田地的小型粉碎机,正在申请发明专利。适应秸秆禁烧形势需要,一些地方扩大了保护性耕作面积。秸秆禁烧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休耕轮作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开辟了多元发展的新境界,为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了可能。

(作者系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猜你喜欢
秸秆利用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画与理
农民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SONG OF SMOG AND FIRE
废物巧利用
万能秸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