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机场统计工作的分析及应用

2019-12-30 12:26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民航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航线机场信息

□ 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郝 睿/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浪潮,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民航业来说,民航统计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统计分析能够为国家及企业层级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当前,面对国际航空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市场需求,迫切要求我国民航业迅速提升运营、分析决策及管理水平,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民航统计成为机场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据预测水平,进而提供战略决策支持的有效手段。

大数据概述

当今社会,“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令人陌生的一个词汇,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人们用它来描述信息化时代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信息整合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在民航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对于民航机场的统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庞大的大数据系统对机场统计工作的数据处理方式、数据整合思维等方面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统计管理及工作思维的转变,也给现有的统计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也为民航机场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后台海量的数据信息,数据的相关性、关联性、整体性也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趋势,蕴含了巨大的价值;同时,也为数据调用的方便性提供了基础,极大提升了民航统计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准确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已经建设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机场的日常运行与管理。除机场传统生产统计系统(机场起降架次统计、机场业务量统计、机场吞吐量分析(分公司)、旅客流量流向统计等报表)外,大数据技术亦可在机场战略规划、航线布局与规划、旅客构成、飞行安全、航班正常率、机场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等机场运营管理中得到应用。例如机场生产统计系统,通过对机场业务生产量、流量流向等报表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机场实际运营情况的分析,可以对机场的中远期的航空业务量进行预测,从而为机场规划、航线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另外,大数据亦可应用在机场新航线开发及航线布局与规划方面。对新开航线进行分析,一般需要立足全国乃至全球,重点分析当地及目的地的经济、社会、人口以及两地或者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及贸易往来等一系列因素,对于新航线培育、航线中长期收益等作出有效的统计与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而一个机场的航线网络规划,也要综合对比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深挖大数据隐藏的价值,从而优化航线结构,对机场的航线布局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及可实施性的规划。

综上,大数据是数据表达一个事件的整体方向,呈现出事件背后的相关关系,通过对相关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机场内信息技术一体化,为各层级战略决策提供更加扎实的数据基础。

民航机场统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航机场的统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收集工作滞后、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信息无法做到真正的共享、统计分析工作不强等问题。

(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民航统计工作中,部分单位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航统计工作还处于传统阶段。例如民航机场生产统计系统,部分航空公司或一些中小机场仍然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也有部分航空公司采用了离港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但存在数据获取时效性差,准确率不高等问题,加大数据复核工作量。这种传统的数据管理工作,人为误差、重复录入等问题无法避免,无法达到统计工作的“快、精、准”的要求,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质量不高。

(二)统计信息共享不足,无法融入大数据系统。

目前,机场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之间没有产生有效的数据共享,这些数据的应用基本停留在专项专用阶段,并且多数是对实时数据的使用,且机场与机场之间后台数据也无法有效共享。机场各个信息系统基本独立存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尚处于原始阶段,属于传统的统计数据途径。另外,统计工作人员无法从各个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数据与数据之间也无法产生关联性,对数据分析的结果难以形成整体结论,导致无法对机场运营整体进行宏观评估与把控。

(三)统计分析工作不具体、不完整、不彻底。

目前,机场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运营数据。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大量的历史数据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这就无法真正发挥统计的作用与价值,这些数据的真正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另外,机场内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孤岛依旧存在,不能对机场实时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整合与有效分析,无法对机场运营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和有效的信息决策。

例如,对于太原机场来说,2009年石太高铁开通后,对于太原=北京航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09年4月1日前,太原=北京航班每日多达13班,平均客座率保持在70%以上。自4月1日石太高铁开通后,它的低价、快捷和便利,严重威胁着太原=北京航线的发展。当时没有大数据支持,致使决策者无法对外部环境进行整体评估,无法客观评价高铁对航空市场的影响程度,而仅仅是通过大胆假设提出决策,再通过假设的结果去论证决策是否正确。石太高铁开通后,当时只能通过减少航班,降低机票价格等手段来进行稳定航线,导致航线收益明显下降。

建议

在大数据时代,针对民航机场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利用现代技术提升统计工作方法

传统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数据来源、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限制和制约。大数据是对传统统计方法的一种革新,它为民航统计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庞大、方便、快捷的数据库系统,大数据技术对于民航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不规则或不完整的数据,包括文本、图片、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都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够为民航机场统计工作人员提供多种数据类型和信息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民航统计工作应更新统计工作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加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升统计工作的时效性。

(二)建设民航统计数据共享平台

1.建立机场综合统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机场内信息技术一体化。以机场运行数据共享为切入点,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发挥共享机制。根据民航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大数据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平台,推进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与生产运行体系全面融合,建立全流程服务质量管控体系”,改进民航机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旅客满意度,提升航空业务量。

2.民航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及其他部门,建立统一、规范的民航统计数据基础库;在此基础上,开展统计信息协调工作,明确协调工作办法和机制,整合分散在空管、航空公司、机场、保障单位的信息资源,设立数据中心,加强运行信息统一集中管控,提升信息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及其他部门之间的统计信息共享问题,从整体上提升机场范围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开展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服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点与精华,是统计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大数据为民航统计提供了庞大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人员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最大化地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如通过对机场生产统计系统、离港系统等后台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规模相似机场统计数据评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居民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判,则能准确预测未来航空市场趋势,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撑,进而提高各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四)加强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专业人才是行业竞争的重要资源,是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民航统计工作中,要逐步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引进统计相关专业人员。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统计人员业务培训,使统计管理人员与统计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大数据统计意识及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统计效率,创新统计分析能力。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机场统计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转变思维,理性分析大数据对民航行业的影响,客观评价和认识当前民航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大数据时代对民航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要从根本上重视民航统计工作,做好统计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及应用等相关工作,应充分挖掘与利用“数据化”资源,为民航机场的战略决策、经济效益分析等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航线机场信息
(21)新航线
展开大兴机场的双翅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留宿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订阅信息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