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西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019-12-30 01:38王湘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了影响营商环境的症结,提出了构建西部地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对策建议:凝聚共识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自觉; 修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和无审批管理;优化再造流程逐步实现权简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涉企服务能力;容错纠错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放管服”(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要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就要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革故鼎新厚植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营商环境是推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西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打造投资发展新高地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优化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不断革除阻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和突破短板制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激发西部地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吸引大量国内外资源,成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吸引生产要素集聚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西部地区“放管服”改革是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培育西部地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推动“双创”的迫切需要。以打造转变创新、重信守诺、亲商清商、尊商护商的营商环境为重点,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稳步实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有力推动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经济企稳向好发展,对于西部地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强企业投资活力、扭转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的态势,深化“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任务、加快构建适应新常态的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刀刃向内破解制约营商环境的“旧顽瘴”

进入新时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制胜法室,通过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想方设法吸引投资,争抢资源要素,推动创业创新。剖析梳理影响营商环境的症结,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还需要重点解决“三个堵点”、“三个痛点”、“三个烦点”。

1、政务服务凸显“三个堵点”

一是简政放权基层承接难。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十分清晰,一些应该下放的审批事项还没有切实下放到位,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并不配套,也不同步,由于对基层承接能力考虑不足,致使下放的部分审批事项基层“管不好、接不住”,流程不规范,利企便民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彻底打通,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二是政策措施精准配套难。政策措施制定、出台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部分政策虽然顶层设计有了,但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未能及时出台,与企业投资者的需求对接不畅,政策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不强;聚焦提升产业链价值、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政策少;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目标导向已与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严重不相适应;缺乏对政策的详细解释说明,宣传不足,导致政策效应层层递减,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信息数据协同共享难。信息孤岛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最大障碍,虽然目前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窗受理、一号对外”,但各部门使用的国家和省上统建系统远未与地方政务服务网对接到位,仍然无法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部门、行政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換,在网上“一网通办”基本上还是无法落实。

2、企业运营折射“三个痛点”

一是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事中事后监管任务的强度和复杂程度也相应加大,虽然“放”开了该放的,但该“管”的、“管”好的措施并未及时跟进,部门监管办事过于看表面原则,而在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加强和创新监管方面很有缺乏操作性,但监管权限分散于不同监管部门,难以形成协调联动合力,导致监管缺失、效果不佳。二是企业负担依然很重。近年来,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综合施策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但非公企业认为在减负方面获得感不强,总体负担依旧较重。随着经济下行,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市场空间越来越窄,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即使税费减少了,但因利润持续降低,仍然感觉负担较重。三是贷款融资瓶颈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除了金融机构怕贷款给民营企业后不能及时足额收回而惜贷、慎贷甚至抽贷外,还在于大多数非公企业“小”而“散”,抵御风险能力弱,融资信用额度低,企业存续变数大,其经营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未来的履约能力,进一步推高了银行的風险定价门槛。

3、群众办事触及“三个烦点”

一是服务意识欠缺,业务办不好。随着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断提速,面对新常态下简政放权给承担审批、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不小压力,在业务上一知半解,解释不清,让政策显得“水土不服”,在事项办理上“磕磕绊绊”缺少干劲,显得“唱功”好“做功”差,服务群众能力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尺出现断层。二是不愿不敢担当,责任担不起。部分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认识站位不高,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缺少吸引资源要素和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新思路、新办法,常常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防范风险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割裂、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政策落不了地、创新冒不出头、工作久不见起色,“新官不理旧事”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制度交易成本降不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变化的感受最为直接与真切。企业希望政府积极引入“外生变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但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政府服务仍然存在善始不善终、管理环节过于繁杂拖沓、招商承诺没有完全兑现等问题,降低交易成本、真情服务企业上,还未能探索出符合实情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

三、攻坚克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好创优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仍不够牢固,优化西部地区营商环境,西部地区更应勇于正视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上的差距,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在巩固经济企稳态势、实现绿色崛起竞争中抢占先机。

第一,凝聚共识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自觉。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凝聚的是全社会的合力。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改善营商环境绝非仅仅是找资金、拉项目,更是与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城乡面貌、文明水平、地域形象等各要素紧密相连,需要统筹发力、久久为功,要增强“造环境”的新本领,以富有竞争力的环境吸引新要素、新项目、新业态向西部地区集聚,倾力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

第二,修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西部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紧密联系各自实际精准修订出台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后的政策措施在内容上能够涵盖营商环境的各项重要指标,标准上至少实现与先进地区并跑,形成相对完整、科学合理、管用有效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面向基层群众,投资创业者做好宣传报道和解读阐释,力促政策发布实施后能迅速落地见效。

第三,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和无审批管理。变政府审批为企业承诺,对政府而言,是从繁冗的审批中抽身出来,将工作重点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服务上;对企业而言,是在获得更多“自由”的同时,增强“红线意识”、诚信意识,履行投资主体承诺的责任和义务,逐步建立起“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新模式。

第四,优化再造流程逐步实现权简审批,多措并举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破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壁垒,为企业全程提供一站式无偿代办服务,大幅度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让流通体制、竞争机制活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源头上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轻装上阵,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源要素增加有效投资,催生新的增长点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第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涉企服务能力。西部地区要深化以放带管、以管促放、放管结合的新型监管改革,旨在告别“审批迷恋”,破解“监管迷茫”,在对“放”字做“减法”的同时,也更加对“管”字做好“加法”,制定与实际相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实现放开准入和严管结合的无缝衔接,以追求放管结合的最大公约数,即重在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六,容错纠错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要给干部在大胆履职、先行先试过程中出现的“合理性”失误或偏差“松绑”,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吃上“定心丸”,关键是要建立起防错审错、容错、纠错的全过程链条,推动干部从“选责思维”变为“负责思维”。同时注重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制定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必要时进行通报批评和公开曝光,对破坏营商环境的各类行为实行“零容忍”,凝聚“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的正能量。

第七,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政府对引进的各类非公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动态监管,体现政府服务的“跟踪性”。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为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务服务工作,确保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增强政府对引进的各类非公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动态监管,及时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营造更加优越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政商之间要保持清风正气,持续深化推进企业和政府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辩证把握好“亲”与“清”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远长.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若干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17(2)11-14.

[2] 褚红丽.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亲”上加“清”[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40-149.

[3] 杨卫敏.简析新型政商关系的层次构建及保障——以浙江省的实践探索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33-40.

[4] 李永胜.“亲”“清政商关系开拓了治国理政新境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8(1)29-33.

[5] 李岚.小微民营企业政治参与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4)69-73.

【作者简介】

王湘萍(1976.7—)女,汉族,甘肃金昌人,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金昌市委党校(金昌市行政学院)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学、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探究
西部某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AACSB认证对我国西部财经院校建设的启示
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读者抱怨问题及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优化研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