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30 01:46陈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脑卒中

陈燕

【摘 要】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级心理护理。采用SDS及SA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且护理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级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认可度。

【关键词】 分级心理护理;脑卒中;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也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具有起病急、弥漫性或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等特征[1],多发于老年患者中,疾病类型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有研究发现[3],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59%,焦虑的发病率为20%~79%,表明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情绪不是单独存在,往往均存在。而脑卒中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在患者中较为隐匿,不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4]。情绪障碍常会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增加患者精神痛苦,延长其恢复时间,因此需采用合适的护理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5]。分级心理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护理措施,本文分析了分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以为脑卒中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意识较为清楚,可进行书面或语言交流;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意识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病情存在抑郁症状且被确诊为抑郁症者、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者。其中男23例,女43例,年龄范围为48~75岁,平均年龄(67.4±7.9)岁。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级心理护理。

首先拟定护理方法的实施方案及协调工作,在护理措施实施前,对护理人员由心理医师行基本知识及心理护理等内容,待护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包括一级、二级及三级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先采用焦虑(SAS)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定,SAS共20个条目,≥70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分为正常,50分为标准分;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评分,>72分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为标准分[6]。1)对于SDS为53~62分,SAS为50~59分患者給予三级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相关的疾病宣教,包括疾病检查、治疗及护理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及时进行答疑,同时多与患者交流,以倾听、发现诉求为主,对患者的心里状态进行及时了解,以给医师提供生活信息及医疗信息;2)对于SDS评分在63~72分,SAS评分在60~69分者,患者可能出现愤怒、悲伤、焦虑等心理紊乱现象,给予二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不能直接否定患者的情绪反应,需采用平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促使患者叙述影响自己出现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同时根据其性格特点,指导其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如改变患者的认知偏差,可将愤怒改变为促进康复的动力,向自己亲近、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对干预的患者每周组织1次活动,包括集中授课与患者互动,患者互动活动中可告知患者分享自己的康复心得,给其他患者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集中授课,给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发放健康手册,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同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对于运动性失语者,给其提供白板笔、白板、板擦、纸、简单的图画书及识字卡等物品,以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肯定其每一点进步,同时鼓励患者与他人进行积极交流;对于偏瘫者需给予患者康复锻炼的方法,切忌一蹴而就,尝试患者力所能及的事情,将锻炼融合至日常生活中,提高患者的自我成就感;可告知患者采用音乐、听广播、读报纸等活动缓解压力,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其护理过程,给患者亲情及关爱;3)对于SDS>72分,SAS评分>70分者给予一级心理护理。对于情绪、心理障碍严重者,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给患者提供心理咨询,若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较强,或采用以上护理效果不明显时,可由心理医师对患者行心理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与心理医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沟通,以为患者确定下一步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采用SDS及SAS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2)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评定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问卷内容包括休息与活动、饮食、心理健康、服药知识、治疗与检查、康复训练、病区环境、护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其中评分<60分为不认可,评分在60~79分为一般,评分在80~90分为较认可,91~100分时为非常认可。认可度为非常认可加较认可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用分别用频数(%)和(±s)表示,分别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的不良情绪(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

观察组对护理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多数患者在患病后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及肢体功能障碍,而随着患者失语、丧失肢体活动能力,导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等造成严重影响[7]。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在治疗基础上还需采用护理措施。以往临床上将分级护理用于乳腺癌化疗、喉癌等患者中,疗效显著,但其在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研究较少[89],因此本文分析了分级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

本文护理前,两组的不良情绪(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分级护理可改善卒中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主要是由于分级护理可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盲目性,使得护理更有科学性,让护理有所依据,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同时分级护理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因陌生环境引起的焦虑情绪进行缓解,同时分级护理可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及尊重,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将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以协助其改善不良情绪,同时其可给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10],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分级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刘红.老年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18):64.

[2] 张改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1):13901391.

[3] 王飞,苗从艳,高艳.个性化护理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5759.

[4] 王晓华,梁晓慧,孟伟康,等.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9):30353040.

[5] 赵娜.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94295.

[6] 羿克琼.传统心理疗法用于中风后抑郁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0):122123.

[7] 王晓华,梁晓慧,温博,等.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9):31653167.

[8] 何志荣.分级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4):4951.

[9] 陈娟带,傅桂芬,黄慧雯,等.分级心理指导对脑血管狹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疼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5):32123215.

[10]杨亚菲.浅谈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5(94):135,138.文章编号:WHR2019094017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脑卒中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