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话ni55“尼”的共时功能调查初探

2020-01-02 00:31邹雨橙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山物化副词

邹雨橙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

文山话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昆贵片,虚词和词序是其常用的手段,“尼”是文山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助词,对协调语言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起重要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尼”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充当名物化标记;充当定语标记(包括内涵定语和领属定语);作副词状语标记;也是补语标记;还能参与构成分裂结构,以及表示说话人的肯定、判断语气等。本文旨在描写分析“尼”的多种功能,并探讨其功能演化的路径,以期对文山方言名物化标记、定语标记以及语气词,乃至话题标记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文所用语料是笔者调查所得,调查方法为访谈法、问卷法及内省法,分析上类比了汉语名物化标记的研究,其他材料来源于已发表的论文、专著等。

一、ni55“尼”的共时功能分析

(一)充当名物化标记

名物化指将其他词类变成名词的过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汉语语法界就开始对“名物化”“名词化”“词类的划分标准”“‘的’字结构”等问题展开讨论。张志公(1957:17-18,引自胡明扬,2003)指出,“他的来使大家很高兴”中的“来”失去了动词形容词的一部分特点,取得了名词的特点,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1]。朱德熙、盧甲文和马真(1961)认为汉语的动词、形容词本身就具有名词的一部分语法特征,不适合“名物化”的描述,但汉语中的确存在“名词化”现象[2]。有的学者为了避开争论,提出了“名化”的术语(刘国辉,2010)[3]。虽然观点各异,但学者们均承认某些动词、形容词参与的结构具有名词特性,本研究不讨论词类的划分,采用“名物化”术语统一代之。国内外学界主要将名物化分为词汇名物化和小句名物化两类(Comrie & Thompson 2007;LaPolla 2008)[4-5]。词汇名物化,指其他词类通过派生手法产生新名词的过程,如汉语“劳动者”中的“者”;小句名物化,指一个小句能被名物化,如文山话:

(1)[在屋头看电视尼]小句名物化啊个是我家孃。(在里屋看电视的那个是我的姑姑。)

(2)我认得[的爱吃烤全羊]小句名物化。(我知道他爱吃烤全羊。)

例(1)中的小句名物化结构一般被看作关系从句及其标记,例(2)中小句名物化结构则被看作补足语从句①,汉语的补足语从句是零形式(即无标记)。

文山话里的“尼”是小句名物化标记,能将动词、形容词、小句(包括具有小句地位的短语)名物化,名物化后虽不产生新词,但能指称施事者、受事(物)、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

(3)开门尼是哪个?(开门的是谁?) ←施事者

(4)买了两件,一件黑尼,一件灰尼。(买了两件,一件黑的,一件灰的。)←受事(物)

(5)啊个是拿来撬锁尼。(那个是拿来撬锁的。)←工具

(6)打车克我们啊天逛尼啊点要多哈?(打车去我们那天逛的那里要多久?)←处所

(7)的整尼么,太差了!(他做的太差了!)←结果

(二)充当内涵定语标记

刘丹青(2008)将定语分为内涵定语和外延定语。内涵定语指能给整个名词增加词汇性语义要素(即内涵)的定语,包含描写性和限制性定语两类,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动词、定语从句等结构充当,充当定语的从句一般被分析为关系从句。外延定语赋予名词语指称、量化的属性,即在不改变内涵的情况下指明其外延,由指示词、冠词、数量词语、量化词语充当[6]。以文山话为例:“铁铲铲、红杯杯、吃尼零嘴、我买尼书、守门尼狗”中的定语是内涵定语。“自杯酒(这杯酒)、啊个人、三层楼、所有人”中的定语是外延定语。对比内涵定语和外延定语概念后可知,外延定语无标记,而“尼”是内涵定语标记(也是关系从句标记),例如:

(8)白色尼马甲。(白色的马甲。)

(9)好看尼电影。(好看的电影。)

(10)的昨天煮尼饭怕是不能吃了。(他昨天煮的饭恐怕不能吃了。)

在区分内涵定语和外延定语时,也会有特例。例如“所有”一词,在“所有人”中,它是外延定语,当它后附“尼”时,成了“所有尼人”,此时的“所有”具有内涵定语的性质。而有些内涵定语则可以不加“尼”,如“红色尼杯杯”可以直接说成“红杯杯”。这是因为定语标记的隐现规律受到句法环境、语义、语用、韵律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具体的限制条件需要对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才可定论。

我们认为内涵定语标记“尼”来自于小句名物化的功能。当小句名物化结构修饰核心名词时,具有定语的功能,即被名物化的成分被看作定语,试对比下例:

(11)这个是我买尼。(这个是我买的。)←名物化/无核关系从句

(12)这个是我买尼苹果。(这个是我买的苹果。) ←名物化/有核关系从句

例(11)中,核心名词没出现,小句名物化结构“我买尼”可以指称任何“我买的”东西。例(12)中,“苹果”是核心名词,“我买尼”可看作核心名词的定语,既修饰核心名词,也与核心名词同指。

(三)充当领属定语标记

刘丹青(2008)认为领属定语的地位较特殊,它可能属于内涵定语,也可能属于外延定语[6]。汉语的领属定语和内涵定语共用同一个标记“的”,即汉语的领属定语属于内涵定语。文山话也一样,“尼”可以标记领属定语,例如:

(13)我尼书包。(我的书包。)

(14 )的尼电脑。(他的电脑。)

(15)牛尼胃。(牛的胃。)

但文山话中,亲属称谓词主要使用另一个领属定语标记“家”,如“的家舅母(他的舅母)”“我家老孃(我的小姑姑)”。使用“家”时,重叠型的亲属称谓词缩减为单音节,如“我家妈(我的妈妈)”“你家爷(你的爷爷)”“的家爹(他的爸爸)”②。

(四)副词状语标记

朱德熙(1961)曾将北京话里的“的”分为三类:的1(副词词尾)、的2(状态形容词词尾)、的3(名词化标记)[7]。参照“的”的研究,我们发现“尼”也具有“的1”“的2”“的3”的功能,其中“的3”就是上文所述的“名物化”功能,本节主要讨论“的1”,即“尼”充当副词状语标记的用法。张谊生(2012)认为“副词+的”充当状语是相当宽泛的语言现象,可以分为4种情况:1.混用,指“的”与“地”的发音相似,说话人随意混用;2.当用,即应当使用,部分副词加“的”,是为了使其所处结构的句法功能或搭配方式更加协调,例如“感觉到万分的温暖”“显得越发的高不可攀”中,“的”附在副词“万分”“越发”之后,是合乎语法的表达;3.选用 ,就是说话人考虑到表达的效果,特地选用“副词+的”来充当状语;4.习用,就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副词+的”的用法已经常态化 ,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表达,如“多么的难堪”“何等的侥幸”[8]。

而文山话口语不区分“的”“地”,均使用“尼”,即文山话并非随意混用“的”“地”,而是共用。也正是因为不区分“的”“地”,文山话的“尼”既是定语标记,又是副词状语标记。如下例:

(16)嚷麻麻尼1东西不要听了,好好尼2开你尼3车。(乱糟糟的东西不要听了,好好地开你的车。)

例(16)中,第1个“尼”是定语标记(也是名物化标记,“嚷麻麻尼”指称开车时听的音乐),第2个“尼”是副词状语标记,相当于汉语的“地”,第三个“尼”是领属定语标记。而从语用上看,如果说话人在对话中选用“副词+尼”的表达,语气上会有细微差别,对比例(17)中的a和b,b相对a更加强调“好看”。

(17)a.这部电影老实好看。

b.这部电影老实尼好看。(这部电影非常好看。)

(五)充当补语标记

汉语中的“的”“地”“得”在文山话中均用“尼”表示,即“尼”也是补语标记,能引导程度、状态补语,例如:

(18)我热尼满身大汗。(我热得满身大汗。)

(19)这个颜色衬尼你超级白。(这个颜色衬得你超级白。)

(20)我今早上起尼太早了。(我今早起得太早了。)

但文山话的补语标记并不止“尼”这一个,还有其他补语标记 ə³³“尔”、tə⁴²“得”,例如:

(21)我高兴尔眼泪都淌出来掉。(我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22)我自种说你给听得懂?(我这么讲你听不听得懂?)

(23)我搬家搬尼/尔累尼不得。(我搬家搬得超级累。)

例(21)(22)中的“尔”“得”不能彼此互换,也不能用“尼”替代(例(21)中换成“尼”也说得通,但听感上不如“尔”自然)。而例(23)中却既可以用“尔”也可以用“尼”,不能用“得”。“尔”“得”“尼”三者的分布和区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表肯定、判断语气

朱德熙汉语北京话中的某些状态形容词(主要是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之后必须加“的”,朱德熙(1961)称之为“的2”[7],而文山话的“尼”与“的2”一样,也能跟在某些状态形容词之后。这类形容词形式上不只有AA,还有ABB、A了/尔A,以及部分四音格词,例如:

(24)绿绿尼 绿莹莹尼 宽了宽尼

红红尼 红莹莹尼 红了红尼

白白尼 憨粗粗尼 热尔热尼

绿莹杠霞尼(绿得不得了)

咋吧害赖尼(形容乱七八糟或是不修边幅的样子)

我们认为跟在状态形容词后的“尼”,功能不止一种:一方面,“状态形容词+尼”中的“尼”可看作上文所述状语副词标记或定语标记,例如:

(25)你要细细尼看嘎。(你要仔细地看啊。)←“尼”可看作副词状语标记

(26)啊锅满满尼饭你就好吃完掉啦?(那锅满满的饭你就吃完了吗?)←“尼”可看作内涵定语标记

另一方面,“尼”位于句末时,再看作定语标记或副词状语标记是不合适的,此时的“尼”已经重新分析成了表肯定、判断的语气词,例如:

(27)这碗汤咋个看起淡撇撇尼。(这碗汤怎么看着清汤寡水的。)

(28)咋个不开灯,害怕怕尼。(怎么不开灯,太恐怖了。)

(29)我健康得很,胖乎乎尼。(我健康得很,胖乎乎的。)

表语气的“尼”不仅能位于状态形容词后,还能位于名词、动词之后,表示陈述、判断,如下例所示:

(30)的有力气尼。(他有力气。)

(31)的记得尼。(他记得。)

汉语的“的”也可以表肯定语气,“好的”“是的”等已经成为表肯定的最常见应答语。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汉语中“好”与“好的”、“是”与“是的”在语用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文山话中,使用与不使用语气词“尼”,差别较大。对比例(32)(33)中的a和b,两类句子均能表陈述、肯定,但b句语气上更亲昵、柔和,使用时,说话人会根据听话者的亲疏远近来判断是否加语气词“尼”,关系亲近的加“尼”,疏远则不加。

(32)a.是,非常优秀。

b.是尼,非常优秀。

(33)a.好,收到。

b.好尼,收到。

(七)构成分裂结构

分裂结构是许多语言用来表达对比焦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汉语中,系动词“是”常与“的”一起组合为“是……的”构成分裂句,例如“门是小张给我开的”“土豆我是昨天买的”。文山话的分裂句也一样,由“是……尼”构成,我们认为分裂句中的“尼”原为名物化标记,后在分裂句中重新分析为表肯定、判断的语气词,例如:

(34)是的买尼花,不是我。(是他买的花,不是我。)

(35)我猜是的买了寄给你尼。(我猜是他买了寄给你的。)

(36)是别个跟我款尼。(是别人跟我说的。)

例(34)中的“尼”是名物化标记,将主谓结构“的买(他买)”名物化后修饰焦点成分,而(35)(36)中的“尼”位于句末,表达肯定语气。除此之外,表语气的“尼”还带有轻微“完成”含义,起完句作用,故而不可省略。但有时“是”可省略,如下例(37)(38)。尤其是例(38),省略“是”之后,听感上更自然。

(37)这把伞(是)好瞧尼。(这把伞很好看。)

(38)(是)的帮我选尼。(他帮我选的。)

(八)话题标记/假设标记

文山话的“尼”能与“话”组成“尼话”表假设条件,与汉语的“的话”用法完全一致。董秀芳(2013)认为表示假设条件的“的话”来自于话题标记“的”,如下例法律文献中的“的”既可以分析为假设条件标记,又可以分析为话题标记(标注的是一个小句话题)[9]。

(39)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引自董秀芳,2013)

董秀芳(2013)还指出,“的”充当话题标记时,用法受语体限制(主要在法律文本中出现)[9],然而在现代汉语和文山话口语中,我们也找到了少数“的”“尼”单独表假设的句例,如:

(40)有哪个对这件事情不服尼,出门左转,谢谢。(有谁对这件事情不服的,出门左转,谢谢。)

“的”“尼”单独表示条件假设的句例较少,该功能还未被广泛使用,目前正处于演化过程中。我们认为“尼”充当话题标记的用法来自于它名物化标记的功能,这类由“名物化标记→话题标记”的演变路径在先秦汉语的名物化标记“者”上也得以显现,如下例所示。

(4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10]

(《论语·学而》,引自洪波,2013)

(42)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名之乎?

(《孟子·万章上》,引自董秀芳,2013)

例(41)中,“者”是名物化标记,指称施事者,例(42)中,“者”是话题标记,位于第二个“天之与”(充当话题)之后。无论做何分析,“尼”被看作“假设条件标记”与其能充当名物化标记、话题标记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但并非所有语境下的“尼”都能作话题标记分析,某些结构被名物化后可能意义改变(如指称施事者、工具、处所),朱德熙(1983)称之为“转指”,若意义不改变,则为“自指”[11]。而话题标记所附着的成分是交际中所要讨论的对象,标记本身不具有改变话题意义的功能,试参看下例:

(43)的照尼么,太差了。(他照的,太差了。)

“么”是文山话的一个话题标记,如“搞摄影么,的是专业尼。(搞摄影,他是专业的)”,例(43)中,“尼”将主谓短语“的照(他照)”名物化后指称“照片”或“照相技术”,意义已产生改变,“尼”不能分析为话题标记,而上例(40)中,加“尼”与否,事件本身意义改变不明显,故而仅有表自指的名物化结构充当话题时,名物化标记才有可能演变为话题标记。

二、结语

综上所述,“尼”具有多种功能,包括:1.小句名物化标记;2.内涵定语标记;3.领属定语标记;4.副词状语标记;5.补语标记;6.语气词;7.与系词一起构成分裂结构;8.话题标记及假设条件标记。一方面,小句名物化标记是关系从句(无核)标记的别称,亦是“尼”的主要功能,另一方面,“尼”在这种“名物化-关系从句”同形的基础上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功能。我们认为“尼”的8个功能中,有某些功能间存在较明显的演变路径,例如:

(1)名物化标记/关系从句标记(无核)→定语标记(有核)

(2)名物化标记→与系词共同构成分裂结构→语气词

(3)名物化标记(自指)→话题标记→假设条件标记

但“尼”充当领属定语标记、副词状语标记及补语标记的这几个功能间是否存在演变上的绝对先后顺序却无法定论,仍需调查更多语例加以佐证。

虽然文山话的内涵定语标记、领属定语标记、副词状语标记乃至补语标记均使用“尼”标注,但其他语言的领属定语、内涵定语标记、副词状语标记及补语标记并不都用同样的形式表达(仅看汉语,“的”“地”“得”就存在差别,文山话中也存在另一个领属定语标记“家”),所以,标注领属定语的“尼”是否一定来自定语标记“尼”,还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才同形,以及副词状语标记和补语标记是否存在直接关联等问题暂无定论,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借鉴汉语普通话、英语乃至世界上其他语言的名物化研究,并通过跨语言比较方法来对这些议题展开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 此例中是宾语从句,即小句名物化结构充当“认得”的宾语。

② 语流中,“我家”合音为 wɑ²⁴,“你家”合音为 ȵɑ²⁴,“的家”合音为 tjɑ²⁴。

猜你喜欢
文山物化副词
身体消费、超现实欲望与内爆都市:《金钱——绝命书》中的物化书写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延庆巨变册页
短句—副词+谓语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