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诗文妙句多

2020-01-02 00:58朱秀兰
养生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名句辛弃疾欧阳修

◎朱秀兰

中国堪称“酒国”,自古以来酒人、酒事之多,不胜枚举。单是一个“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的许多名句,如“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无不散发着浓烈的酒香,使人感受到酒文化的神奇美妙。下面从中学课本的古诗文中举几例,与同道共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远行,临别劝酒。一个“更”字显出诗人劝酒的殷勤,也暗示诗人和朋友酒已喝了不少。随着殷勤地劝酒,时光正悄悄流逝。酒越喝越多,分别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诗人为什么要频频劝酒呢?后一句道出诗人劝酒的心意:西出阳关无故人。从频频的劝酒中,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之情,对友人今后孤独寂寞生活的关怀之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老友相聚,把酒闲话。你看,轩窗一开,扑到眼前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味简直令人沉醉!这优美宁静的风光,这质朴诚挚的情谊,这闲适恬淡的情趣,全凭“把酒”一词表露而出。一个普通的款待,由于有了酒的渲染,而表现得富有诗情画意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欧阳修游山,不铺张,不讲排场,酒和菜皆取之当地,很简便,宴会上无丝竹之乱耳,只是行酒令,投壶,下棋而已。太守欧阳修酒量不大,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滁人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是太守的政绩。“醉翁之意”犹有另一义,由于政治上遭贬,内心难免郁闷,娱情山水也是为了排遣这种郁闷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思念亲人,寄情于酒。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因思亲情切而顿生寂寞之感,不由得把酒问天。问月问天,其实是问人生。对月宫的神游,对神话般美丽境界的想象,其实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后,苏东坡终于在酒中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封建社会上,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她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男子都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古代女子一般不能出门,幽闭在狭小的闺房内。但青年时代的李清照不仅能出外远游,而且能喝酒,一喝竟至于醉。赏美景、饮美酒,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分,醉迷迷地忘记了归路,看,多么活泼、多么豪爽的女子!在她眼里,世界是那么生机勃勃,自然是那么优美适意,生活是那么令人陶醉!此处的酒,映照出人情美和人性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把玩宝剑,夜里也不忘杀敌。这“醉”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醉”透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辛弃疾借酒浇胸中块垒,梦寐以求建功立业。醉态乎?梦境乎?理想耶?现实耶?多层境界中勾勒出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赋壮词,抒壮怀,军威壮天下,而壮志不申,其悲愤无比之情,全借“醉”写尽。

古诗文中有关酒的名句,还可列出长长的清单。若我们能从酒的气息中体察文人的内心的复杂情怀,进而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那么收获就颇多了。

猜你喜欢
名句辛弃疾欧阳修
画眉鸟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快乐的“长工”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