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老年抑郁症

2020-01-02 00:58范士忠
养生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退行性困难子女

◎范士忠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人中,33.1%有抑郁症状,65 岁以上老人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有16.0%,重症抑郁的患病率为5.3%,其中65~70岁年龄组较多。

老年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临床医学研究证明,以下几种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生活习惯不良的老人 如吸烟、饮酒、不爱运动,有时甚至酗酒,1 天要抽1~2 包烟,整天足不出户缺乏锻炼,他们都是患抑郁症的“大户”。

独居的老人 他们中不少是空巢老人,虽然生活上没什么困难,可是情感空虚,生活变得脆弱,没有安全感,甚至会长期陷入到闷闷不乐之中。

性格内向孤僻的老人 有的老人性格固执,不与人交往,有什么事情总喜欢独自闷在心里。

经济困难的老人 有的老人没有退休金,需要子女赡养,如果子女经济收入不多,负担较重,有时会给老人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丧偶的老人 有的老人一旦老伴离去,许多时候难以适应,心里会感到失落。

病痛缠身的老人 有的老人长年患病,而且还不是小病,特别是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往往心理有压力,怕麻烦子女或子女照顾不周,心态失衡,便容易患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特点

在抑郁情绪的支配下,老年抑郁症患者常有以下一些表现特点。

反应迟钝 在思绪反应上有些缓慢,应答迟钝,记忆力集中不起来,思考问题困难,判断力下降,甚至连很简单的问题都很难以解决。

悲观绝望 大部分人没有精神,心理难受,兴趣索然,愁眉不展,有孤独感、自卑感、自责感。

焦虑烦躁 情绪不稳易激动,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常发脾气,终日担心遭到不幸或大祸将至,时常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疑心重重 以疑病妄想及虚无妄想最为典型。疑病内容以涉及消化系统症状多见,尤其便秘、胃肠不适等,这是早期症状之一。

睡眠障碍 失眠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之一,尤以入睡困难、做梦、易早醒为特征。醒后即陷入不知如何才能熬过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自杀倾向 许多抑郁症严重病人,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而有自杀行为的人,走上不归路也不是少数,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身体症状 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性障碍为主要表现,如厌食、腹部不适、体重减轻、胸闷、口干、出汗、手颤、周身乏力、性欲减退、喉部堵塞感、头痛、胸痛、背痛、腹痛、全身疼痛为常见。

抑郁木僵 由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病人会感到全身酸痛乏力,一些很简单的日常活动,如走路、穿衣、吃饭等都很费劲。甚至有这样的情况:当其口渴时,水杯就在眼前,但是连倒水都感到困难。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机体老化特别是大脑的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有关,也与老年期频繁遭受的精神挫折有关。老年抑郁症在慢性疾病患者及残疾人群中尤其普遍。良好的情绪可以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改变,破坏体内的物质代谢,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损害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易生。而老年抑郁症多是不注意心理养生之道,由“气不顺”产生的。从生理学角度讲,人进入老年期后,大脑发生退行性变化,如脑组织萎缩、脑重量减轻、脑室扩大、脑沟增厚、神经细胞皱缩、神经纤维能力减弱、脑血流量减少,导致神经功能衰退。如将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不得疏泄,必然会加快大脑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导致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应对措施

老年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经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大多数是可以恢复正常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它呢?

学会自我放松 紧张、急躁、恐惧、愤怒等心理因素,肯定给病情带来负面影响,要避免独自在家,尽量参与集体活动,保持和周围人的良好关系,胸怀豁达,淡泊名利,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乐观向上。

合理安排饮食 既要注意营养成分的摄取,又要保持食物的清淡,适当吃一些热量高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肉、瘦肉、豆制品、水果、蔬菜、少吃糖、淀粉类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此外,一些粗粮、面包、绿茶等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坚持正确服药 有很多的病人都有因治疗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经历,病人应尽量多学点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做到知己知彼方可从容应对。要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随意增减或中途停药。

适当锻炼身体 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症。多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慢跑或做操,能使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防止发生意外 如果自我调节不好,症状不断严重,应及时就诊,防止发生意外,因为这种病发展严重,就易出现自杀行为,故不可疏忽大意,家属应严格管理可能造成自杀自伤工具。

猜你喜欢
退行性困难子女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困难中遇见团队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困难我不怕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