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短文的创新写作

2020-01-02 02:50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护短文医护人员

余映潮

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突然来袭,武汉成为重灾区;一场举国上下、惊天地泣鬼神的抗“疫”斗争在这里波澜壮阔地展开了。

伴随着这场持久战的,有各种创新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其中报刊上的抗“疫”短文,颇多创新,给人们精神上的极大鼓励。

这些创新的写作,也给我们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新的写作形式提供了美好的借鉴:

医护日记。无数的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不怕牺牲,忘我奋战。不少的医护手记、战地家书、火神山日记等记录了他们的足迹与汗水,表现了他们对病患的爱心、医疗中的细心和生活中的关心。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衣天使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新冠无情人间有爱”的无私奉献精神。

微博话题。如一篇《复工复产中的数字化新鲜事微博话题》的文章,组合了8则微文,多角度地、覆盖面很宽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一则“武汉一些市场‘云’开市,很多商家都开始在直播平台卖力带货,热干面、麻辣鸭脖……想想就流口水;我压抑许久的消费欲望终于可以释放啦”,给读者带来了迎接胜利曙光的笑意。

图文新闻。这是非常时兴的一种表达形式。“图”主要是摄影作品,“文”则是配合图而写的短小新闻作品。如两幅定格老师翻山越岭给乡下学生送教材的照片,加上短文中“虽然还不能去学校上课,但老师们已经把教材送到了家里”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满心欢喜。

暖闻热评。小小的一则美好事件,或一个人的善意举动,加上一则小小的评论,“双向”地发挥着“感人”的作用。如一则小材料,介绍了一位病愈后重返“战场”的护士;评论者热情洋溢地评价道:“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以自己的忙碌乃至牺牲,换来了他人的健康与安全。”这样的赞语,无疑会激起人们心中的共鸣。

专家群言。分别请医学界、科技界、文学界、美术界、音乐界的“大咖”们每人说上一段话,就形成不同的“专家群言”,让读者感受他们对疫情的关注,对胜利的信心,对人民的祝愿。如202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上有38位作家写就的《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每人一段话、几句话,贴近人民,表达心声。如莫言写的就是一副对联:同心驱疠鬼,众志筑长城。言简意赅,正气凛然。

精美小诗。如作者鲁若迪基的小诗《体温表》:“这个时候/测量着的/不仅仅是人的温度”,全诗仅仅只有三个短语,但意象生动,内涵深厚,诗外之意,溢于言表。又如作者周卫平《谁的一生没有几场硬仗》这首诗中的一节,“手中时光 有过诗和远方/也难免遭遇世事无常/不管多难 依然选择坚强/热爱生活 阴霾就遮不住希望”,意象丰富,哲理深刻,掷地有声,颇有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风味。

还有战“疫”书简、人物素描、一事一议、事件综述、新闻侧记、微型议论、报告文学、网言网语……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在惊心动魄的武汉战“疫”之中的战斗豪情。

猜你喜欢
医护短文医护人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KEYS
Keys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