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途径探究

2020-01-02 06:4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3)

“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课程学习,主要是使大学生们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如何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对于如何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抗日战争史、改革开放史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观点,从而形成了习近平历史观。通过对习近平历史观的学习和领悟,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将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和育人水平。

1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必要性

1.1 “三进”工作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虽然高校各门思政课性质不同、定位不同,但是习近平历史观对于各门课程都具有指导意义。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虽然以理论讲授为主,但是同样需要历史背景的烘托,展现理论出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才能将理论真正讲深、讲透、讲活。因此,通过对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习近平历史观融入其他高校思政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学科性质的需要

“纲要课”是高校思政课中唯一一门历史学科课程,当然它更加凸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就是通过历史的讲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习近平历史观正是集历史性与政治性于一身。习近平历史观对于引领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何正确看待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以历史学习为例,互联网上各类历史学习宣传内容良莠不齐,里面掺杂有各类不良信息,既有对英雄人物的恶搞,也有各类虚假的历史信息。这对于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就提出了挑战。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习近平历史观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

2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原则

2.1 突出教学主线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开设“纲要课”的目的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也是课程的教学重点所在。因此,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要充分凸显课程教学主线,紧密围绕主线做好融入。特别是将习近平关于“四个选择”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教学体系中。

“纲要课”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讲述的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线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编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30年,其主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编则是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其主线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主线,同时把习近平历史观,尤其是习近平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阐述融入其中,这样既能达到鉴史知今、资政育人的目的,又能凸显这门课的功能与特质。

2.2 突出时代特征

只有了解昨天,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和明天。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要充分做到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解读当前时代发展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视角来解读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以讲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才能深刻领悟当前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才能真正体会中国的深刻的历史内涵。所以,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要充分突出时代发展特征。以中国梦讲授为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从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概念,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讲授既需要现实维度,也需要历史维度,从历史层面解读中国梦,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深刻历史内涵。

2.3 突出社会热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对于如何讲好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大学生群体处在三观形成过程中,他们相对缺乏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因此,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是有效占领舆论阵地的重要方式。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为例,网络中出现一系列诋毁英雄的事件,“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政治占位,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深刻领悟习近平历史观中有关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以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储备认清历史虚无物主义的本质。我们需要以习近平历史观为指导,积极占领舆论高地并对这些荒谬的观点进行有力的批判。“历史并非不能考证、不能讨论,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3]

3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途径

3.1 从教学内容储备上,紧密围绕“纲要课”教学目的和要求,实现习近平历史观与教学知识点的融合

习近平历史观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了“纲要课”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教学角度系统研究习近平历史观,既要突出习近平历史观的育人功能,又要完整地表现课程大纲的核心要点,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与设计”[4]。首先,我们需要紧密围绕“纲要课”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专题为模块,梳理出习近平历史观中所包含的有关课程知识点的重要历史论述和观点;其次,在此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历史内涵的深挖和解读,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背景和大学生心智特征完成从理论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最后,要进行习近平历史观融入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构建,为下一步课程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以中国梦讲授为例,习近平历史观包含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深刻认识和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梦碎、梦醒、逐梦、圆梦”为主要维度来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奋斗史。

3.2 从教学实施过程上,凸显全过程教学体系,构建课堂+实践教学一体化融入机制

在完成教学内容储备的基础上,我们要构建课堂+实践教学一体化融入机制。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我们要把习近平历史观融入教学教案、讲稿、课件等教学要素中。以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为例,在讲述基本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要以习近平对抗战重要论述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尤其认真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对于抗战的意义、如何在新时期如何弘扬抗战精神、如何认识战争和平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也要从不同的视角把习近平历史观落实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大学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现场教学环节中,在讲述有关“赶考精神”专题教学时,充分地引入习近平对西柏坡精神的解读,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3.3 从教学效果评价上,尊重教学客体反馈,营造主客体互动教学模式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我们应充分注重教学主客体在教学实施过程的互动。一方面,积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吸纳教学对象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元素。以学习历史观为主题,以教学展示、主题演讲等方式激发大学生自觉地把学习习近平历史观与纲要课学习有机地融入一起。另一方面,以课程考核为平台,在考试出题环节,把习近平历史观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知识点,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习近平历史观对于“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进一步提升理论修养,加深对习近平历史观的认识和把握,真正地能学会、弄懂,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升化,注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结合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受众的感悟,及时总结和生化教学认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升华教学理念,以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归宿。

猜你喜欢
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