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奖励适应学生

2020-01-02 11:12
江苏教育 2020年39期
关键词:评奖发展教师

张 敏

就奖励的价值追求和功能而言,奖励有两个基本模式:一是通过奖励促进和引领学生成为学校(教师)所期待的人,即让奖励适应学校(教师);二是通过奖励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即让奖励适应学生。当二者在目标、效果上一致的时候,奖励就会促进学生、学校的发展,反之,奖励就会带来许多弊端,影响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本文拟从让奖励适应学校(教师)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让奖励适应学生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让奖励适应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

1.从评奖主体看,教师权威至上。

在评奖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按个人的、固化的、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潜意识里就是期待学生成为教师所希望成为的人,这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但与“教育本质上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理念相悖,而且极易导致奖励成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工具。

2.从奖励内容看,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让奖励适应学校(教师)的模式,各种奖励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虽然有些奖励也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但事实上还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奖时一票否决的内容。这必然影响学生全面而完整的发展。

3.从评奖方法看,量化评价盛行。

为了便于操作和突出所谓的“公平”,教师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言行背后的逻辑常常是非线性的,脱离了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具体的情境作出的表面的、量化的判断,常常偏离事实真相,这也自然导致奖励的肤浅和庸俗。

4.从奖励结果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机械的标准和有限的奖励,或者说用过去的经验去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影响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还是因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思潮和工业化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二、让奖励适应学生的内涵和积极意义

1.让奖励适应学生的内涵。

让奖励适应学生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尊重学生意愿、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集体讨论决定设置奖励项目、制订奖励标准、实施奖励过程、确定奖励结果,学生有自由选择是否参与评奖等的权力。让奖励适应学生其实也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具体体现。首先,奖励要体现对学生良好思想和行为的表扬和肯定。其次,奖励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弱化教师带来的外驱力,强化学生的内驱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放在首位。再次,教师“退居二线”,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奖励方案的制订、执行、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来。

2.让奖励适应学生的积极意义。

一是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奖励适应学生,就是真正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设置什么奖励、奖励什么样的行为完全由学生充分讨论决定,这样的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学生对奖励的关注度越高,参与度也会越大,当他们真正体验到这种奖励方式带来的快乐,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对奖励的需要是不同的。笔者所在班级每学期的奖励,包括设置奖项、确定候选人的名单等,全部交由学生自主商量、自主选举、自主决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置了“更上一层楼奖”“会当凌绝顶奖”“最美卫士奖”“翰墨书香奖”等奖项,这样的奖励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兼顾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奖,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培育教师的专业智慧。奖励的模式固定化、标准教条化、过程程式化,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奖励适应学生,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想方设法和学生一起开发真正吸引学生的奖励,奖励的项目、标准、方法和结果都是动态生成的,重点不再聚焦于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或某一类学生的培养,而是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驱力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智慧自然就会逐步得到涵养和培育。

三、优化让奖励适应学生的基本策略

1.奖励要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让奖励适应学生要求教师立足于儿童视角,在奖项的设置、标准、内容、评奖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愿不愿意参与某一奖项的评选,完全本着自愿的原则。笔者曾经的一位学生,发展全面,非常优秀,但他就不愿意参与“三好学生”的评选,询问原因,他的答复是:“我不能为了奖励而学习。”这当然是可以的。此外,学生也可以申报设置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定制”奖项。

2.转变教师在奖励中的角色。

新课改以来,教师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奖励工作的服务员,不缺位,不越位。

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殷切的期待、无穷的关爱,倾听每一个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避免奖非所需、奖励不当和奖励过度,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地接受来自学习和生活的每一项挑战,从容自信地走向人生大舞台。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平等参与者。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奖励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评选环节,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讨论中,在必要的时候(如学生产生争执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并给予一定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奖励的基本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次,教师还要做一个需要创造者。当一些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或似乎没有什么发展欲望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现状的了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把握,创造一定的奖励项目,供学生讨论和选择,通过创造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引领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提升学生对奖励的批判力。

让奖励适应学生不能忽视学生对奖励的评价。教师应有意识地定期组织学生反思和批判:奖项设置是否合理?奖励多少为好?奖励的效果到底怎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教师要组织学生定期对奖励工作进行调整和修正,把奖励的过程作为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增强独立判断能力、逐步认识奖励价值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奖励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教师在让奖励适应学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评奖发展教师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最美教师
第二届“重宇杯”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评奖揭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