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云区醒狮文化的传承发展

2020-01-02 17:08陈君慧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训练场地狮队白云区

◎陈君慧

(广州市白云区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410)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岭南地区,每逢节庆盛典必有醒狮表演助兴,醒狮文化发挥着凝聚民间乡村社群邻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白云区醒狮民俗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基础广泛,全区近乎各个村镇及合作社都有自己的醒狮队伍。目前,白云区醒狮文化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需要深入研究探讨醒狮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一、关于白云区醒狮队伍基本情况的调查

(一)醒狮队伍及训练场地状况

目前,白云区醒狮队伍数量众多、成立时间较长,但多为民众自发组织,缺乏专门的训练场所及经费。调研结果显示,白云区内共有64支醒狮队。其中,村镇及合作社集体所有的狮队数量达28支,占比43.75%;民众自发组织的狮队数目共34支,占比53.12%。在场地方面,其中59支狮队没有设立专门的训练场地,占比达92.18%,其训练多分散在祠堂、公园、闲置厂房等地进行固定训练;另外的5支狮队没有固定训练场地。在成立时间方面,大部分狮队已成立20年以上,个别狮队已成立70年以上。

(二)狮队成员年龄结构状况

狮队成员年龄结构分布不均,成员以中年人为主,青少年占比较低,呈年龄断层趋势。调研结果显示,白云区内醒狮队成员的年龄分布集中为30岁以上,占比达42%;18岁以下成员占比仅25%,狮队中年人占主要部分,青少年成员人数明显偏少。近年来,各个学校狮队也开展醒狮文化特色课程创新,如醒狮操、醒狮文学课、醒狮故事、醒狮游戏、醒狮绘画等,学校狮队也开发了挂饰、摆件等文创产品,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醒狮艺术。

(三)狮队表演内容

由于狮队历史悠久,大部分狮队所拥有的道具基本齐全,其中醒狮服饰较多;狮队收藏的历史资料也较为丰富,多为相关新闻报纸杂志记载的老照片、音像,还有记载醒狮活动的家谱、族谱等。醒狮表演场合多为传统节庆活动,参与比赛及商业演出的狮队较少。白云区内的醒狮队伍每年的演出场次大多在10至30次,狮队的表演场合主要为庆典、民俗活动,其表演内容在遵循传统礼仪与表演套路的同时也进行创新。在节庆表演中,狮队遵循着丰富的醒狮礼仪如民俗礼仪、迎宾礼仪、神庙礼仪、祭祖礼仪、访亲礼仪等。醒狮队伍所流传的民俗语言为故事传说、行话和对联,如“醒狮贺岁”“岁岁平安”新春拜年语,还有在商业开张时用语“锣鼓一响、黄金万两”等。狮队表演套路,主要为传统采青及踩梅花桩,单狮、双狮、群狮表演兼而有之,多数狮队具备表演高难度套路技巧的能力。

(四)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白云区醒狮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发展资源不足、资金和场地缺乏、青年传承人才匮乏以及交流活动少。白云区狮队由于多为自发组织建立,资金来源大部分以自我筹措为主。据调研结果显示,狮队的资金来源以村镇补贴、宗亲帮助、商演收入为主,还有狮队比赛奖金。但以上资金对于狮队的日常开支如训练服装、道具购置,人员劳务费、交通运输费等支出近乎杯水车薪,各个狮队经常面临入不敷出状况。经费不足成为各狮队面临的最大难题,严重制约着狮队的稳定发展及年轻一代队员的培养。此外,大部分狮队普遍都缺少专业的训练场地,只能“见缝插针”地利用村里的公共空间进行训练,不利于醒狮队员们专业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白云区醒狮传承人群面临着年龄断层问题。醒狮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低,许多青少年更热衷于玩游戏、看电视等,对醒狮文化传承意愿低。区内区外各狮队切磋交流机会较少,白云区内狮队表演主要集中在庆典与民俗活动,多局限于区内的表演,受众有限,社会关注度不高。目前对醒狮文化仍持有较高兴趣的是儿童、老年人和部分醒狮爱好者。

二、对白云区醒狮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关部门应设立醒狮文化传承发展专项基金,制定醒狮保护相关政策规定。针对各狮队经费不足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可设立醒狮文化传承发展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管理。专项基金一部分可下拨至各镇街,以确保各镇街狮队每年能够获得专项保护经费用于狮队基本的设备购置、正常排演等支出;另一部分可用于修建专业的醒狮馆或训练基地,完善训练场地登记使用等制度,以改善醒狮员的训练条件。此外,应对醒狮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制定相关保护办法,联动各个相关部门,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工会及企业等社会团体,整合各部门资源,为醒狮传承保护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醒狮文化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挥学校培育传人的阵地功能

为解决醒狮队伍传承人群断层、青年传承人匮乏的困境,应联动区内中小学、职校乃至大学高校,结合各个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醒狮进校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以培养传承醒狮文化观念为立足点,将醒狮文化纳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通过开设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了解醒狮文化。例如创编醒狮操,将其融入每天的课间操中,提升学生的醒狮兴趣。也可开设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如醒狮传承班、醒狮文学课、醒狮音乐课、醒狮绘画课等,培养学生对醒狮表演艺术的认同感,引导青少年传承发扬优秀非遗 文化。

三、结语

醒狮表演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展示了力与美相融合的艺术魅力,既发挥着强身健体、锻炼毅力的功能,也具有凝聚族群、联络同好、培养生活美学观念,有利于弘扬自强不息民族文化精神。当前,醒狮文化传承面临着诸多难题,应与时俱进,转变发展思路,联动多方力量,利用新媒体手段拓展宣传与传播。这样才能逐步破解醒文化传承困境,继承与发展醒狮文化。

猜你喜欢
训练场地狮队白云区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广州市白云区南方钢厂三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云府〔2020〕14号
广东地区龙狮队发展SWOT分析
消费者视野下商业性羽毛球训练场地经营模式探索
习作点评
?如何合理安排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场地、器材、时间
广州开通三大教育信息化平台
贵阳白云区:“诚信森林”顶层设计见真功
武装泅渡训练安全问题剖析
从训练场地角度分析小学足球活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