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以“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项目为例

2020-01-02 17:08纪洲丽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兵学大讲堂进校园

◎纪洲丽

(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山东 临沂 276000)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博物馆承担着重要职能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 说话。”

博物馆教育,是学校课外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凭借丰富的文物资源,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文物,从直观的实物展示中获取知识,利用实物进行的教学更加生动和富有吸引力。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近年来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促进馆校合作,并建立长效机制。2014年4月,博物馆创办“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项目。笔者作为“银雀山兵学大讲堂”项目组负责人,带领组员们与授课学校老师和学生积极沟通探讨,逐步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立足博物馆综合实践课堂,共同探索馆校合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兵学文化的新模式。

一、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授课计划

根据工作实际,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受众对象的不同需求,在坚持务实高效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课程安排、针对不同环节科学制定全年《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讲课表》;同时根据宣讲团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宣讲工作计划》,把任务目标按时间段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课程的设置围绕孙子兵法为核心的兵学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及宣传,坚持通过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精髓,培养学生们从小树立“爱好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宗旨。通过与学校课程的结合,找到兵学文化与新时期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课程内容包括诵经典、悟智慧、观兵书、编竹简、谈感想等五个环节。采取适合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精心设置教学环节,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授课。

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参与编连竹简、知识互动以及有奖问答等环节,增加学生体验的乐趣。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主动寻找、思考、发现和分析,以获得深刻的认知感悟,使传统兵学文化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们用智慧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本馆教育课程主要针对小学和初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明确每个课程的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通过课程标准设计实践课程,提高课程中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契合度。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博物馆教育是激励、促进、帮助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培养,博物馆的教育主要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校老师对博物馆藏品及其相关各学科知识、博物馆教育理论等方面,相对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比较欠缺。而博物馆教育人员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论研究了解不够,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博物馆教育人员在实践课程上更多地体现为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提炼者,所以讲解员向教育者角色的转变也是我们在开发课程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与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建立了“兵学讲堂志愿宣讲基地”,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研讨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与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针对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意义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交流讨论。明确讲堂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开发博物馆教育的新模式”为方法,实现“注重过程,注重体验,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教育目的,总结以往课程活动中的经验及不足,摸索出综合实践课程的新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力争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

要想确保博物馆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确保资源利用的规划性和系统性,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持续深化。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授课队伍建设,每年举办“银雀山兵学论坛”,由国内孙子文化研究专家对授课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大讲堂授课质量;同时组织专业授课人员到孔子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进行学习,汲取成功经验。二是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建设,以馆内讲堂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吸收全市中、小学生教师兵学文化爱好者参与到授课中,以弘扬兵学文化为目标,开展宣讲兵学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加强研究性人才建设,建立兵学文化研究性人才数据库,与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等国内领先兵学研究机构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并与临沂大学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提高兵学大讲堂授课水平。

三、搭建宣传平台,整理出版相关资料

“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项目,以“弘扬孙子文化,打造智慧课堂”为目标,旨在把文物变成文化符号做成品牌,将传统兵学文化和学生特色课堂教育相结合,普及兵学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搭建宣传平台,整理出版了相关资料。一是建立兵学爱好者活动团体,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组建“微型”学术讨论会,及时发布讲堂信息,同时对不方便参与讲堂活动的学生群体,提供相关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二是根据往期大讲堂开设情况,整理相关课件,印制《孙子兵法白话文》《孙子兵法读本》等教材免费发放给听课学生,方便学生在课下更加深刻地了解兵学文化知识,拓宽兵学资源共享渠道。

通过联合临沂市内30多所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经过五年的课程实践,“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已成为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项品牌教育项目,我们从教育理念、形式、内容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开发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兵学文化教育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讲堂举办以来,开设100余期,受教人员20000余人次,包括300多名外国武官、中小学生(残障学生)28000余人。

“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项目还属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依托名家讲座、知识竞答、流动博物馆等形式,减少走马观花的现象,增强互动性,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体验;联合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博物馆专家进学校开讲座或开设选修课,把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提供官网下载学习课件及相关视频,方便师生学习以及项目课程推广;尝试与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弥补优秀教育人员缺乏问题,使博物馆教育资源得到更大利用。

四、结语

作为一个把博物馆当成终身学习场所的社教工作者,希望通过“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立足博物馆这个承载着中华文明见证物的大课堂,激活学生的记忆力与创造力,让学生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得到启迪和保护,加深他们对兵学文化、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以“银雀山兵学大讲堂进校园”等品牌教育项目为平台,进一步探索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领悟传统兵书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兵学大讲堂进校园
瞎闹腾大讲堂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试运行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封三
经典彩调进校园
“别样”履职大讲堂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