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级护理岗位培训创新模式的构建

2020-01-03 02:08王立红王霞张开利黄洋子李群刘玉玲夏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乡级岗位培训护士

王立红 王霞 张开利 黄洋子 李群 刘玉玲 夏静

护理岗位培训是不断提升护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1],以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胜任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更好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级医疗卫生特别是护理工作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机遇。然而,乡级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与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人员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发现[3],目前乡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已不再是多数人学习的重点,主要是接受技术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而且她们具有强烈的接受培训愿望,以全面提升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乡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特点,构建有效的岗位培训模式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 年1 月—2017 年7 月,选取徐州市乡级医院护理人员212 名,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0~30 岁101 人,31~40 岁89人,41~50 岁22 人。学历:中专97 人,大专108 人,本科7 人。职称:护士76 人,护师104 人,主管护师32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自制调查问卷,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以县区经济状况优、良、差分为3 级,每级抽取6 个乡镇,共抽取18 所乡级医院(睢宁:岚山、大王集、陵城、王林;邳县:港上、车辐山、铁辐山、八义集;沛县:大屯、敬安、龙固、栖山;铜山:房村、郭集、大许;丰县:王沟、单楼、欢口)。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及认真讨论,确保问卷项目及内容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设计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借徐州市护理学会和三级甲等医院联合帮扶乡级医院(各种学术讲座)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与乡级医院义诊之机,对所抽取的样本医院212 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12 份,回收有效问卷212 份,回收率为100%。同时,对样本医院的总护士长和部分护士进行面对面及电话访谈。

1.2.2 比较法 通过文献检索、各种护理学术会议向国内部分护理专家及学者进行访谈,对全国各乡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其共性以及差异性,探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徐州市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的有效模式。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 软件将212 份调查表的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乡级医院护理岗位培训现状

如表1 所示,虽然大部分医院已将岗位培训纳入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范畴,每年聘请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专家讲授护理相关知识2~3 次,但既往培训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在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缺乏系统、客观依据和统一标准。在212 名研究对象中,其中有60.8%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30.7%认为培训流于形式。

表1 乡级医院护理岗位培训现状

2.2 乡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需求

乡级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自身知识的滞后性,认为参加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且具有较强的参加相关培训的愿望。在212 名研究对象中,其中要求院内分层培训占60.4%、院外护理专家现场指导占63.2%;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占64.2%。见表2。

表2 乡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需求

3 讨论

3.1 目前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状况分析

完善的岗位培训是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4]。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乡级护理岗位培训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培训制度化推进缓慢,院内培训是乡级医院护理岗位培训的主要形式,而培训的师资是以院内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为主,她们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滞后于专业发展,工作中许多惯性行为,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乡级医院的护理工作需要,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质量,导致实施过程中存在敷衍,形式化的现象。

3.2 乡级护理人员对岗位培训的需求分析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临床护士不断提出新的要求[1-5]。乡级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已逐步意识到护士的专业思想、自身修养及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更加需要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且具有较强的参加岗位培训的愿望。但由于乡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紧张、培训机会分配不均衡,院外进修和短期培训存在局限性,因此,他们多数选择成本低、易实施、针对性强的院内就地分层培训和院外护理专家现场指导。

4 乡级护理岗位培训创新模式的构建

针对乡级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及乡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特点,构建乡级护理岗位培训新模式,为进一步规范有效地开展护理岗位培训提供可参考依据。

4.1 建立健全乡级护理岗位培训体系

4.1.1 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的组织管理 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乡级护理岗位培训,成立由市(县)卫生局及乡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二、三级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地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资深教师组建的培训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高尚职业道德等,并制定完善的培训组织管理制度[6-7]。

4.1.2 加强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的资源建设 一方面设立和筹集专项培训资金,市、县卫生局通过可行性渠道积极筹集上级医院、社会、行政等部门资金,并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和管理机制,保证其经费专门用于乡级护理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应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乡级医院领应完善院内护理设施,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同时,应注重培训师资的选择与培养,选择教学经验与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作为培训的师资力量,二、三级医院临床护理专家有着丰厚的临床管理及实践经验,同时可充分利用地方护理学院的教学资源优势,选择资深护理教师,形成多元、雄厚的培训师资队伍,并做好师资间的传、帮、带工作[8-9]。

4.1.3 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 培训委员会可按年、季度、月组织召开成员和乡级医院院护理人员座谈会,首先应了解乡级护理岗位培训的的需求,按照市卫生局医政处的护理岗位培训目标。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别制定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和目标等。

4.1.4 落实培训计划并监督培训过程(1)联合多方培训。地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二、三级医院要主动关心乡级护理岗位培训工作,联合支持,重点开展“传、帮、带”[10],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①主动上门服务。以解决乡级医院因护理人力紧张无法脱岗学习的困难,由市卫生局牵头,制定具体的可行性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从基础和细节抓起。如:护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由护理学院资深教师负责讲授、示教和考核。临床专科护理由二、三级医院护理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利用护理学院双修日和寒暑假的优势,又缓解二、三级医院本身护理人力和时间不足的困难,各负其责,共同扶持。②举办短期培训班。由市(县)卫生局安排并投入适当的培训经费,组织护理学院和三级甲等医院联合举办为期3~6 个月的短期培训班,可实行护理导师负责制,培训结束双方经严格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以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院内培训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乡级医院应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形成院和科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保证培训的具体落实。其次,在培训对象上,不仅将低年资护士作为岗位培训的主要对象,也应将高年资护士纳入培训对象的范围,从而将培训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临床护士群体,针对不同年资的护士,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拓展专业知识范畴,从而提高乡级医院临床护士的整体素质与道德修养[11-12]。

4.2 建立完善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

成立不同层次的评价机构:市(县)卫生局、培训委员会、乡级医院。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计划,包括评价时间、内容、方法、标准。(1)市(县)卫生局医政处可自定考核项目,在每年的12 月份对乡级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年终考核,可在各医院内随机抽取2~3 名护士进行考核。(2)培训委员会按培训项目实施的前后,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考核。(3)乡级医院依季度或月份对已接受培训的护士考核评价,院内应建立护士个人接受培训及评价档案,最终总成绩与个人的奖金、职称晋升及工作岗位安排直接挂钩,以激励和提高护士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5 结语

构建乡级护理岗位培训新模式,为进一步规范开展护理岗位的有效培训提供依据。因此,相关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护理岗位培训的相关制度,加大投入和实施力度,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施岗位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从而更好地推动乡级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乡级岗位培训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与实践
县乡级公路路基设计探析
乡级直选值得期待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现状与岗位培训情况研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