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2020-01-04 07:06赵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空杯圆圈胸怀

赵军

教师要担起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引路人的责任,首先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如何去。仅仅这样,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还得是照亮学生的心灯,引导学生去哪里,启迪学生这样去。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只有依靠教师持续地自我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每个人都有,但只有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经验进行反思。

反思型教师,要有“空杯”心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学和教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足,并努力提高自我。每个人的大脑可储存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装進所有的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随着阅历、见识的增多,教师要学会归零,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装进更多自己需要的内容。自知自无知,才能求知,才能接纳新知,才有反思的可能。

反思型教师,要有“镜鉴”的胸怀。灯台不自照,自己的缺点自己看不见。“镜鉴”是自我反思的捷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做反思型教师,必须有“镜鉴”的胸怀。通常,我们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比较容易做到,但这是不够的。反思型教师应能够直面批评,知耻而后勇。更重要的,反思型教师还要能够不耻下问,即“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重点不在本身,而在下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只有具有宽广的胸怀,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反思型教师,要有“日课”的恒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天资平庸,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才中了秀才。但他坚持每天反思,并且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名之曰《过隙集》,“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曾国藩的日课,就是坚持每日自我反省、自我修身,寻找自己的不足,持续改进。曾国藩的日课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是三十年如一日。因此,他终大器晚成,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日课,贵在恒。做反思型教师需时刻具有自我批判的意识和刀刃向内的决心。

反思型教师,要有“复盘”的行动。“复盘”是围棋术语,是每次博弈结束以后,将棋局重复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对对弈的印象,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复盘”往往能够有效纠错,避免重复犯错,并促进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很多教师都有切身体会,每次精心的教学设计,都自感圆满,敝帚自珍;而课后结束,则总有纰漏,难掩瑕疵。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尤其是对教育教学中缺陷、瑕疵的反思,往往能够自我警醒,进而找到应对、改进之策。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只有给自己足够的反思时间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但反思必须基于经验,致力于行动。如果不注重经验积累,我们即使知道走哪条路,也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我们又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作者系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空杯圆圈胸怀
胸怀军旅梦
空杯(外四首)
移圆圈
奇思妙想话圆圈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悠悠的圆圈圈
坦荡胸怀 将才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