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三捷径”

2020-01-04 07:06周荣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写景抒情诗人

周荣

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是高考的一大难点,怎样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这一“瓶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入手。

诗歌“写了什么”。鉴赏一首古诗,必须了解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题目入手。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会借此告诉考生该诗的内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二是从诗歌的背景知识入手。对于陌生诗人及其诗歌,试卷一般都会提供相关的写作背景,而这恰好是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突破口。古代诗歌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三是从诗歌的题材类型入手。古代诗歌题材多样,有咏物诗、写景诗、思乡诗、怀人诗、送别诗、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其主题、情感都是不同的。

诗歌“怎样写的”。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就要研究诗歌的布局谋篇、选材剪裁、语言运用、意象意义等。

一要注意全诗的结构布局。诗歌的结构安排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比如写景诗,一般是先写景后议论、抒情,写景是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的,抓住这一结构特点,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了。

二要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一首诗歌,往往只有一个主题,为了表达这一主题,诗人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比如,笔者讲授《登高》时,引导学生分析:首联写景,以奠定“悲”的基调;颔联写景,以表达时光不再的感慨;颈联写自己身世,以表达身世凄凉;尾联写家国艰难,以表达潦倒孤愁。虽然四联各有侧重,但作者把身世艰难和时世艰难结合起来,这样,诗歌唯一的主旨“忧国伤时”就突出了。

三要注意诗歌中的环境渲染。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同身受,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感。换句话说,诗歌中的环境是为作者抒情服务的。比如,笔者在讲授《琵琶行》时,特意把“枫叶获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等环境描写的句子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如以静衬动、以乐写哀、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因为作者不愿直接表达情感,只能借助这些表现手法来委婉地抒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诗歌。诗歌选择什么意向?诗人有何经历?这些都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

比如,笔者在新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先让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诗人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进入长安后,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被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想从此完全破灭。接着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所写:入梦缘由、进入梦境和回到现实。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抒发的情感,前者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略显消极的思想,后者写出了诗人对黑暗朝廷的不屑与性格上的洒脱,以及远离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想法。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了:一是作者由布衣而卿相的梦想完全破灭,故而表达世事难料的消极心态, 二是社会黑暗、污秽,而作者又恃才傲物,不屑与之为伍,故而写作此诗,以浇胸中块垒。

(作者單位:枣阳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写景抒情诗人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晒娃还要看诗人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诗人猫
简论抒情体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