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育下高中地理的课堂探究

2020-01-04 07:06姜洪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姜洪进

摘要:在地理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科目来说,地理教学必须依托课堂为载体,进行多方面的问题透视。通过课堂上地理知识的教学应用,与当代教育观念相符,从而促使了教学改革的演变。整个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教师应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理解诸如“地缘政治”等复杂概念,从学习与生活中延伸出地理问题。以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授,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有效率地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教育成果的提升。本文从实际教学评价过程进行了反思,为课程效率的改良作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高中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12

在各部分章节的学习内容中,课程通过施加记忆与理解并重的教学方式,逐渐改变学生的旧有学习理念,逐渐掌握地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洋流到气候,通过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督促学生对各种地形或气候图形成强化记忆。在学生面临相关知识点的考验时能够迅速地查找出相关图样。无论是降雨图、等高线图还是经纬图,其中包含的知识点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地为学生掰开讲解,让学生明白每一条图线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并通过情势演变分析,比如100mm等降雨线的推移,理解这个变化对实际气候与环境造成的客观影响。以下则以笔者的教学情况作一定讨论,探究在课堂上加强地理学科教育的方法。

一、积极进行情景导入,把学生引入学习之境

在展开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积极化的情境导入,学生从课间到上地理课的状态能更为快速地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优秀的导入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简单的课堂开题设计,学生搜索相关记忆进行探究。通过对文本、视频等导入的解读,学生能够以较为热情的态势主动在教材上寻找相关材料,通过多样的教学过程,对给予的资料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理解。在趣味化的导入中,学生可以从细节处发掘地理学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即使是面对诸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也可以知道冰山与洋流等知识的重要性。

举例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情境导入的时候,能够在课堂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诸如《2012》等末日灾难片。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通过宏大的电影场景叙述,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诸如火山爆发、地震等灾害对实际气候与人文活动造成的巨大影响,通过地形塑造等方式,深刻改变了地理环境因素,从而给人类的生存施加新一轮的压力。在这样的利用灾难片导入的课堂中,学生能够主动理解课堂中提及的灾害观念,对气候与地形的认知更为深入,明白其通过影响环境因素达成对人文活动的影响。

二、在课堂上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推崇地理美学

地理学科自古以来就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将其单独与其他学科剥离开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地理学科的优势,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学科的作用,就算是面对历史、物理、语文等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科目,学生在教学之下也能通过地缘因素理解这些科目与地理学科产生的联系。除此以外,也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哲学,通过“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等类似哲学观点展示世界的原始本质,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观。在多重交叉的学科体系中,能够帮助学生领会地理学科的美感,以地理学的思想与行为去分析事物,发现知识中固有的美。

举例说明,在学习地理气候、农作物、矿产资源等知识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地理知识,分析世界大国所处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能在资源上实现基本自给自足,国家周边地势良好。比如美国,东西紧挨着大西洋和太平洋,本身矿产资源丰富,周遭国家实力弱,本土所受威胁小,且本身也横跨多个气候区,农作物产品丰富,水源也很充足,从而形成了美国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优秀地理环境。高中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能够实现知识串联,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从客观上的地理美、文化美出发,进而推崇地理课堂中教育的美学。

三、积极进行知识的联系,使具体地理知识形象化

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到客观知识的实用程度,比如南北半球旋涡的旋转方向或是身处无标志物的空旷环境如何判断方向。这类地理知识与高中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在联系上做到了客观的统一,具体的地理知识产生了具象,学生能够更为快速地理解与学习。通过生活实际,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新鲜内容的移植,整个地理課堂也可以变得富有生机与有趣。高中生在一个娱乐化的过程中学习与接受了有用的地理,运用自身的形象思维对教学进行解读。

举例来说,在教学经纬度时,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良好的经纬度计算,就必须引用实例帮助学生区分有关概念,比如用地球仪给学生展示具体的经纬线与经纬度,通过涂色等手段,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大经纬分区,并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做例证。而通过地球仪,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楚诸如自转偏向角等夹角的角度概念。

四、总结

在课堂上实现教育跟进,学生可以逐渐改变自身的知识印象,从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地步,进一步通读人文,学会分析客观因素对历史文化进程造成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上能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知晓整合现有资源的意义。通过文化角度,从地理拓展到其他诸多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明白客观事物间存在的固有联系,从而在思想基础层面培养高中生的主观探究意识与分析能力,在优化课堂的基础上使教学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体系中,高中地理倡导对问题的分解与导向,以较为温和的手段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整个课堂教育通过更细致入微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增进对地理学科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晓惠,郭志永.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应用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

[2]谢成伟.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22570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