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世界 建构大梦想

2020-01-05 05:39钱紫涵
幸福家庭 2020年19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

钱紫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载体,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游戏环境对幼儿游戏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在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在众多游戏中,建构区游戏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笔者将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谈一谈教师如何在建构区中应用支持性策略。

 活——场地和时间的自主性

(一)灵活充分的时间

建构区活动大概持续40分钟,游戏结束音乐响起后很多大班幼儿仍然不愿离开。以我班建构区搭建张家港高铁站为例,虽然前期幼儿通过看高铁站的宣传片,了解了高铁站的大概样貌以及周边设施并画好了搭建的设计图。但是他们在搭建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40分钟不够幼儿搭建出有创意的作品也不能丰富幼儿自己的作品。对于幼儿来说时间是可以延续的,他们可以利用餐后时间或者入园离园时间完善作品。在建构时间上是灵活且由幼儿支配的。

(二)多元和自然的场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怎样的印象!”一般情况下幼儿进行建构有特定的区域,小型建构游戏一般在桌面或者地面,大型的建构游戏一般会选择户外或者是宽阔的场地。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比在桌面建构游戏中的专注度更高,这说明活动区域越宽松,幼儿的学习品质会越优秀。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发现有一个幼儿带着多米诺骨牌来到度假村,他把材料平铺在地面上,用多米诺骨牌记录度假村中架子的影子。下午放学时幼儿再次走过度假村,惊喜地发现被挡住的影子“逃跑”了。他在一次小小的建构游戏中发现了影子的秘密,一场幼儿的探索之旅正在萌芽。

 趣——材料价值的多样化

(一)脑洞大开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廢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例如在小碎件园本课程中,我与幼儿一同收集了没用的瓶瓶罐罐、小木条、小树叶等,利用材质、颜色、形状不同的小碎件唤醒幼儿的感官。纹理、轻重、用途的差异给幼儿带来的是认知经验的丰富与拓展。小碎件材料内在的低结构性、游戏过程的随机和开放性为幼儿的全领域发展提供了无限生长的土壤,每一块材料、每一个场景、每一位玩伴都支持着幼儿拓展对自我、他人及周围世界的认知,最终实现有意义、整体的自我建构。

(二)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

好的创意需要适宜的材料,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种材料起到加法作用,同样再提供两种材料则起到乘法的作用,在建构过程中幼儿能力的体现就在于对材料的任意组合。

 适——评价的有效性

(一)多角度、多维度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建构区幼儿活动情况的多维度评价,对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以及建构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能从多方面反映幼儿的学习状况、学习特色、发展变化等,可以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励幼儿。教师可以围绕活动规则评价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各种规则意识,养成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问“今天谁在建构区拼搭时声音最小”“哪一个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玩具收拾得最快”,教师也可以围绕作品的创意评价,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例如“今天谁拼搭的作品最有创意”“你帮建构区丰富了什么新花样”,教师还可以围绕幼儿的解难能力评价,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例如提问“小朋友在游戏中遇到某些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解决”“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

(二)幼儿建构表征评价法

表征的作用是内化,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化的过程。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教师可以适当为幼儿设计并提供一些贴纸、记录表和大卡纸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之余记录自己游戏的参与情况并加以自评,比如“今天是否参与了建构区的活动,参与了几次,是否成功,有进步吗”,这既可以引发幼儿关注自己的游戏行为,又可以激励幼儿向新的目标努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总之,教师要始终坚持少干预、多观察、耐心点拨,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健康成长。愿游戏点亮幼儿的生命,愿自然与游戏融为一体,愿幼儿在天地间快乐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幼儿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