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水环境监测建设及有关问题措施探讨①
——以安徽省为例

2020-01-06 23:19陈磊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2期
关键词:监测站环境质量安徽省

陈磊

(安徽阜南环境保护监测站 安徽阜南 236300)

1 安徽省地下水环境及其监测现状

1.1 安徽省地下水资源概况

省内的地表水资源为1179.32亿m3,省内的地下水资源及地表水资安徽省的地下水资源的不重复量水资源量值为1.24亿m3[1]。省内的水资源总量为1180.56亿m3。安徽省全省水资源质量总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随着省内经济及工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现状诸如:城市污水管网不健全、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横流、工业企业废水(部分企业转移农村,躲避环保监管)侵入、渗透到地下,导致河流水质下降等现象,因此我省地下水环境资源状况仍旧不太乐观。

1.2 地下水环境监测概况

地下水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通过进行相关的监测工作,为政府以及城乡居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及工作服务,同时为省内的环保部门实施地下水环境管理及维护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2]。现阶段,省内区域中共有239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站点为25个,省级监测站点为156个,地区级监测站点为58个。根据《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要求,地下水信息监测可分为人工、自动、调查三种方式,国家级监测站和省级重点监测站应为自动方式。监测项目根据监测性质和目的要求来确认具体监测指标,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

2 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建设

2.1 整合监测资源,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针对省内的地下水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如大中型采矿和加工矿区、地市级以上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工业废物堆积区域及填满区域、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生活垃圾制定堆放点等复杂程度较高的地下水环境进行重点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并基于实际监测情况考虑将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点资源侧重性的布设在此类区域的周围,实现对省内此类地下水环境重点污染区域进行较为全面性的监测工作[2]。

2.2 科学布设监测井层位,构建立体分层监测网

安徽省相关部门进行监测井层位的布设工作时,应该根据实地环境中的监测区位和监测目的布设对应的省内地下水环境监测层位及监测站点。从而,在构建省内地下水三维立体化的多层位(如区域中地下水环境监测层位中的浅层位、中层位以及深层位的不同含水层位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点时,应注意网点布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因源而异设计监测指标,突出特征指标监测功能

根据实际环境中的水体和实际地下水监测区域的不同及其环境特征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及分配水量监测,对监测地下水环境水体指标,有很强的针对性[3]。对于地下水环境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要定期对其进行水体全方位指标的监测分析工作,不同的地下水环境地理区位中的水体监测指标要以监测环境中的特征污染参考指标为主(诸如(如安徽油田/加油站地下水监测指标以石油类、苯系物、甲基叔丁基醚等指标为主,矿山开采区以重金属为主等监测内容),只有通过实现监测工作中的目标监测功能,才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到并诊断出地下水环境监测附近的水体状况及污染情况,从而从水体污染的角度实现对省内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工作。

3 地下水环境监测建设存在的有关问题

3.1 地下水监测站分布不够合理

现阶段省内地下水监测站(检测井)的密度仍旧不够高,覆盖范围也显得较为有限,同时分布还不够均匀化、合理化[4]。在省内部分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供应区和省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仍旧较为缺乏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点。与省所需的地下水环境检测水平及检测能力相比较而言,省内的监视站的密度仍然相对较低。

3.2 监测经费存在严重的不足

可以说,安徽省在省内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已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良好态势,但这一资金增大的趋势也仅仅持续了两年时间[6]。省内的大部分时候对于地下水环境监测的经费仍旧是处于经费不足的态势,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省内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严重缺乏,长期以来省内用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资金的严重不足,已逐渐给全省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7]。

3.3 监测设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就省内地下水监测设备的先进程度而言,安徽省目前较其他省份仍旧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部分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和运行费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监测设备较为陈旧,且因为没有专业技术的引入,监测的手段也较为传统、落后,这一定程度上导致省内的地下水工作开展受阻,这种情况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安徽省在新的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监测需求[5]。

3.4 监测项目比较单一

现阶段,安徽省的大多数地下水监测井仍旧对这四个要素点的监测工作不够重视,而大多时候仅仅只是简单地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和温度。部分省内区域对于这4个水环境监测要素也会进行一定的开展工作,但其实际监测能够收到的准确结果却也很少。此类较为单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项目对于全面实现多方位的省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目标显然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力度。

4 加强地下水监测的对策

4.1 增强地下水管理意识

省内的环境保护部门作为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管理以及组织部门,其必须适当地提高对于省内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实行力度。在需要的时候,倾注相关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同时有序地落实各个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6]。环保部门和人员应当实实在在地完成以下工作内容:一是需要相关部门机构及责任人员加强对于省内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网管理工作;二是尽快制定及完善省内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标准及工作模式;三是严格进行工程审批程序和管理监测站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从而在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意识方面有力地促进我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增强相关责任人员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意识。

4.2 要积极完善井网布局,加快井网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

在现阶段中,我省的地下水监测井数量相对来说还较为稀少,同时省内多个城市在井网布局方面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为了应对此类尚存的问题,相关人员应需要集中精力、适当地侧重于加强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网络体系的建设工作以及监测资源革新工作。在实际的井网改造的过程中,基于加快施工以及工程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必须要根据实际监测环境的监测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建设,同时借此充分发挥典型市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示范的作用。

4.3 理顺经费来源的渠道,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想保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正常的正常进行,就需要政府在此方面投入足够的环境监测资金来进行支持。国家水利部在2014年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增加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监测资金的特别通知。这一公告明确指出,在我省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及保护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员需要理清楚资金的实际用途,同时各个市区的财政部门要适当在此方面倾注资金,从而保证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正常开展及监测成果。各市对于实际争取到的环境监测经费,要将每一项所实际使用的开支清晰、有序的列入财政支出报告中以及预算报告中。同时,对于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投资规模要积极地争取扩大到最大化,从而为省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

4.4 开展好区域监测工作,加强地下水的科学研究

鉴于省内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污染超标等引起的有关的地下水环境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应充分使用所监测到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区域监测工作中,区域的供水源头地带、生态脆弱的地区、地下水的过度开发的地区以及省内较为重要的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地区,这些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最后,在对于省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面,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还必须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以及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和转化规律等进行深入化地分析,并就这些生态环境的评估情况和问题进行相关的专题研讨和交流,从而有效地强化省内地下水环境监测的科学研究工作。

5 结语

安徽省大多数城市的供水水源都是以地下水为主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指数。在当前的地下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可靠的监测,只有充分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数据,才能够保证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有效地促进省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更加充分体会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加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理论内涵和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监测站环境质量安徽省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