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①

2020-01-06 23:19惠佳雪张莉娜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2期
关键词:跨境应用型实训

惠佳雪 张莉娜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全球贸易增速放缓,2019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值达到了近3年的最低值。但跨境电商已经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发展的新推手。跨境电商相较于传统贸易来说,具有风险低、运营成本较小、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来寻找合作伙伴,以上这些优点都加速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而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为外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各个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有很多数据表明跨境电商行业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懂得跨境电商平台规则,能够运营跨境电商平台并具备一定的外贸技能。为了匹配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新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做出调整。本文在指出跨境电商行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存不足的条件下,尝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于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提出措施。

1 跨境电商行业岗位所需技能

1.1 外贸技能

跨境电商基于国际贸易而展开,从业人员需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等相关知识,具备能独立完成信用证件审核、相关进出口业务操作的能力等。

1.2 语言能力

跨境电商平台是国际化平台,消费者遍布全球,在销售过程中会接触到各个国家的人员,因此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也要了解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风俗习惯等民族特性,具备跨文化商务礼仪和交际知识。不仅能熟练使用外语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相关的业务推广工作,能根据目标客户来推送产品,而且还能完成基本的业务洽谈。

1.3 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管理能力

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很大的一个区别体现在对跨境电商平台的实践操作,包括平台产品发布、阿里巴巴直通车调价、平台订单处理等方面。跨境电商企业都是利用一个或几个跨境电商平台来发展业务,因此要了解基本的网店运营管理、建设、维护等流程。要具备熟练操作电商工具的能力,对网络营销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要有一定的产品数据分析能力,能持续优化业务开展方案。不仅有实操技能,也有管理能力。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2.1 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传统的国贸课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之余,也开设了一些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如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等,但这些课程并未形成体系,同时课时安排也较少,无法系统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管理能力,学生也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掌握跨境电商所需的知识。

2.2 实践教学较为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采用的是校内实训课程结合校外基地实训的模式,虽然看起来是一个较为合理,相对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在落实过程中,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校内的实训环境缺乏跨境电商交易环境的真实性,且数据量不够大更新较慢,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其次,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是基于合作企业的平台开展,但是企业较难接受大量的实践期限较短的学生,能够接收的企业也无法让学生接触核心业务,学生的专业技能较难得到真正的锻炼。

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大多应用型高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但基本都是单一化的合作形式,很多校企合作都局限于简单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项目,即将企业相关人员引入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讲授,将相关老师和学生带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但是并未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交融,校企合作并未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运作,于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实现最大化的合作双赢效果。

2.4 创新创业教育缺失

在双创背景下,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教授的是理论内容,没有匹配相应的实践项目,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跨境电商平台运营项目是易于学生进行创业的项目,如果能很好地落实创新创业在跨境电商中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较大的益处,但创新创业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实处,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

2.5 师资队伍实践经验薄弱

跨境电商行业的实操性较强,国内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教学岗位,拥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但并不具备专业相对应的社会实践,自身缺少实际参与到该行业中的业务操作、管理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经验累积,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大多是理论教学,无法吸收到与理论知识相关联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接受到的理论学识与实践是不能很好地匹配的,这不利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其相关岗位能力的初衷。尤其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专业化的前提下,教师无法与时俱进地为学生们讲解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相关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跨境电商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革新,要求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教授环节中的教师既需掌握国贸必要的理论知识,又需对电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有更多元的认知与领悟。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3.1 完善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在课程体系中以跨境电商工作流程为主线增加跨境电商模块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化课程,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跨境电商岗位的工作流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跨境电商所需技能。如开设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相关课程,同时,扩充课程内容,以匹配行业发展,如在国际结算内容中增加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内容等。

3.2 发展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有合作企业,但合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应当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借助企业的跨境电商平台来开展实践实训教学,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跨境电商平台相关内容,学生利用这些真实跨境电商平台可以进行对应的实践操作,同时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跨境电商相关从业技能;另一方面,将跨境电商平台的货源引入到学校,从基础步骤开始,逐一引导学生完成各个步骤的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推广、运营等技能,并逐步熟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类赛事,赛事主办方会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软件,数据实时更新,与真实行业对接,学生在赛事环境下能激发较大的自主能动性。

3.3 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应用型高校应当深入市场,主动寻求更多的跨境电商合作企业资源,扩大合作范围,从中选择更为合适的合作资源,建立长效合作。可以考虑实施专业置换的培养模式,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实训、实习来置换部分在校的相关课程。企业可以用更新更实用的内容指导高校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同时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料、课程指导、配套的技术支持、就业推荐等。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共同建立和经营实习实训基地,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其与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基地网,用以服务高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不再局限于校园环境进行实训,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成为市场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4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地开展,在实践实训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创业来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积累真实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和三创大赛等创新创业类大赛相结合,例如举行“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比赛”等竞赛让学生能够将其创新想法以文字和PPT的形式得到外现。通过此类竞赛提升学生对于跨境电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能提升学生的创业相关技能。除了举办创新创业类竞赛之外,还可以与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合作,企业可以帮助学生创立跨境电商网店运营其产品,在学生的创业前准备、网店注册、客户开发、网店运营管理、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指导,在这种机制下,学生能更投入,对创业流程也有了很好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推动毕业生的就业率。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能给予学生有效指导,高校应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可以派遣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如此,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企业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使得相关举措能够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跨境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跨境直投再“松绑”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