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经济推动区域一体化

2020-01-06 03:47
商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城成渝城市群

用数字经济打破城市之间的“产业悬崖”,支持结构转型和产业融合,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自2017年“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近几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更有省份强调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重点工程”,“数字经济示范省”“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等提法频频出现。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的明显特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西北地区等重点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从规模上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最大,达到8.63万亿元,珠三角地区次之,为4.31万亿元,京津冀地区为3.46万亿元,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北地区分别为1.6万亿元和1.26万亿元。从增速来看,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分别达到18.3%和17.6%,西北地区超过京津冀地区的14.2%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1.3%,达16.7%,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西北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选择。

由于数字经济具有虚拟性、高附加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提高同一产业不同环节、不同经营实体之间的关联性,并加快信息要素在不同经营主体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而大数据、5G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也为产业跨界融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成渝地区一体化经验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达成共识,由数字经济推动区域一体化,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內陆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蒲勇健表示,由数字经济推动的产业融合将是成渝两地合作的主要推动力。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通过产业、人文、地理环境、金融市场等优劣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成渝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高效的企业更多,城市会得到更多高效能企业的溢出效益。”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薛领表示。我国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到规模驱动,目前正向创新驱动迈进。产业集聚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实现不了创新驱动。

成渝地区如何实现空间崛起?薛领认为,集聚经济是重要的市场力量,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途径。要推进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越大,越可以通过选择和分类效应提高竞争力。成渝地区要打破地区分割,丰富区域一体化内涵,打造共同基础设施、共同公共服务、共同制度安排和共同的大市场,实现共同发展价值。

数字经济就是实现一体化的一把钥匙。数字经济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集聚虚拟化等特征。成渝地区处于集聚阶段,要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步推进,汇聚要素,使得知识和技术溢出更加容易,促进成渝地区城市整体提升,助力形成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在共享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成渝地区共同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通过互联网整合两地高等学校资源,建立网上成渝双城大学联盟;统一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整合两地旅游线路,做大旅游产业;建立双城医学中心,共享两地医疗资源;同时,以重庆的优势地理位置和成都的优势人才资源有效融合为路径,两地联合打造双城经济圈国际金融中心,全方位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度,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聚集中小企业服务集群和产业集群,是链接成渝双城的重要节点。

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表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地位,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这是山东的机遇,配合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山东将跨入黄河时代。

不过,黄河流域上下游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即便是经济总量第一的山东也是传统产业居多,领头羊作用并不十分突出。

近年来,山东大力支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自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希望扬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有诸多优势。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同时又是距离韩国、日本地理位置最近的省份,外资进入集中,开发区密集,制造业聚集,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水陆空交通便捷,港口集中。这些优势如同一张张“通行证”,为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提供了良好条件。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有专家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交通先行,实现城市联系便捷化;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水青山常态化;坚持人才为本,实现人才资源集聚化;坚持质量引领,实现动能转换最优化。使省内各城市间相向而行、相得益彰,实现高质量一体化集约发展。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时,应该重视数字经济的作用。一方面,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数字治理等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方向天然契合,使得数字经济天然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技术普惠与制度创新,从电商带来的日常生活便利化开始,正自下而上地逐步向促进市场一体化、分工有序化、服务和制度均质化、政府工作高效化过渡。

山东具备用推进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山东数字规模超过2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近些年也出台多项文件,推动“数字山东”建设。

2019年7月,《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

2020年4月,《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发布。根据《方案》内容,明确今年山东将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数字山东建设。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山东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手抓,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建设5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平台。

数字基础设施的作用被着重强调。山东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将进一步推进,提升数字化水平。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也是智慧城市管理、产业数字化的底层支撑。毋庸置疑,未来数字经济的规模一定会持续扩大。用数字经济打破城市之间的“产业悬崖”,促进人才流、资金流和产业间协同,实现共同繁荣,并支持各地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新的一轮基础设施基于此布局和建设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双城成渝城市群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