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2020-01-06 03:50风语者
阅读(中年级)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纣王韩非子君王

风语者

“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韩非子·说林上》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他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

箕子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制成杯盤;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粗茶淡饭,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的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之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箕子非常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正如所料,不过五年,商朝就被周武王灭亡。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这个成语的来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民间有一句更通俗形象的俗语,叫“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宣扬美德和操守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人性是十分脆弱的,只要有一次禁不住诱惑,堕落往往就不可避免。就像纣王,原本明明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就因为一次向自己奢侈享受的欲望妥协,打造了一双象牙筷子,很快就一发不可收,干出了更多荒唐的事。周武王灭掉商朝后,纣王也成了君王的反面典型被写入史册,为后人所不齿。我们要牢记他的教训,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走上歪路,即使不小心做了错事也要及时反省改正。

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和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桀,都是荒唐无道的暴君的代表,古人将他们并称“桀纣”,用来警醒和告诫在位的君王。

猜你喜欢
纣王韩非子君王
鲁人徙越
商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姜太公钓鱼
众叛亲离
烽火戏诸侯
中华名句
老子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