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供教师积极成长内驱力

2020-01-06 12:46王文茜
人物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内驱力教师

王文茜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的名字我是从众多老师的发言中、办公室墙壁上的格言中知道的,很惭愧从没有主动研读过苏先生的教育著作。所以非常感谢学校师训处赠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共读书籍,感谢年级提供这样的共读时光,感谢备课组给我机会,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成长。

翻开书页,熟悉之感却扑面而来。书中内容真实、质朴,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轰轰烈烈的案例,没有让人费解的说教。隔空隔世而来的苏先生像一位慈祥的老者,他讲的正是我们的故事,他描述的正是我们的学生,他拿起的就是我们的教材,他讨论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对我有启发的地方实在太多。今年是苏先生诞辰101周年,书中的100条建议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与践行。接下来谈谈我的体会。

关键词:阅读提供;教师;积极成长;内驱力

一、鲜活的生命力超越时空

苏先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从民主出发,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出发,直指教育本质,他的教育理论永不过时,即使穿越时空,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如果能将这100条建议应用到解决当下最棘手的问题上,或许这才是他真正的意义所在。

当下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便是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那游戏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让人如此着迷?我们的教学能否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呢。我在《给教师的建议》上篇中找到了答案。

游戏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情节动人,扣人心弦,随时都可能会出现意外。这样,玩家的心就会被紧紧抓住,不容半点的马虎。特点二,是“一切都可以重来”。在游戏中,玩家都有若干次生命,一次倒下了还有下一次,当第二次生命来临的时候,玩家就会更珍惜,更加投入。然而,不管你这样做多少次,永远没有批评。只有技术越来越娴熟,水平越来越高,心理素质越来越稳定。特点三,在游戏中,玩家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获得一个杀手锏,或保护自己,或增强数倍的杀伤力。最后游戏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可以选择喜欢的头像,喜欢的武器,适合的战术,可以控制的速度,甚至自己“想死就死、想活就活”,那真是潇洒自在、畅快淋漓。

二、教育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从某些角度看,教学和游戏是一致的,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他调动了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苏先生讲到,教师应努力发挥的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如备课时要找到若干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他们有因果关系,从这种因果关系中就能引发问题,而问题本身就是调动学生脑力劳动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教师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将因果联系的暗线找到,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就能做到像游戏一样牢牢抓住学生。而不是简单讲个笑话或者提问来制造课堂表面的积极性。

游戏中可以有几条命,但我们的教学是不容学生失败的。且不谈大考,即使平时的作业错了,虽然给一次补做的机会,但那也一定是在 “狂风暴雨”后。苏先生说到,评分是一种最微妙地教育工具。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脑力劳动积极起来的推动力。苏先生每堂课都对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细致的研究,从眼神就能判断他是否懂了。如果眼神说明他对回答问题还没有做好准备,那就不去评价,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此时的评分才会有分量。

游戏中的杀手锏如同教学中的学习技巧。苏先生将没有学习技巧比作一个没有牙齿的人,不得不囫囵吞枣、起初感到不舒服,以后就害起病来,什么也不能吃了……快速而用心阅读,边想边读,快速书写,边写边想,都是学习必备技能,我们要将他训练到日常中。要以看待事实的观点分析教学大纲,要考虑选择哪一部分事实用于课堂讲授,留下哪一部分让学生去收集和处理。学生收集和处理事实时,便走上了自我培养智力的道路。

苏先生列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数学解题课中将班级分成了五个组:第一组是成绩好的,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第三组可以不需要帮助能自己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第四组理解和做习题都很缓慢,第五组是个别学生。这些学生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时根据知识掌握情况晋级到其他组。这是一个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的课堂,是使学生能像在游戏中一样得到个性化定制的课堂。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

我们无法强迫学生用功学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们有探索的内驱力。一句话,我们应在孩子们行进时,不断向孩子们的油箱“注油”。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到这一条时,我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教师这个职业。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学科积淀的重要性,可是总感觉没时间提升,越不提升自己,备课越需要花很多功夫,就会越没时间。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唯有读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就是这样的活水。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最终注入思想的江河。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读书是一个重复次数最多的词语,这也是苏先生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请读书吧,不仅要读所教学科前沿的杂志,更要读教育学术著作、儿童心理研究著作及其它鼓励人奋进、引导学生成长的书籍。

现代教育家张文质说过:建议三种人去当老师,第一种人,童年特别幸福。一个生活在家庭氛围特别好的孩子,得到足够的爱、温暖以及安全感,那他在教学中感染力特别强。另外,家庭阅读氛围好,教师的阅读力就会很强,就能形成持续、系统、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会更专注倾听,和富有逻辑的表达。第二种人,对职业的热爱。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都过着一种特别辛劳和清贫的生活,当老师的生活压力太大,就更容易引起职业倦怠。所以,家庭经济基础尚可,同时热爱这个职业就特别重要。第三种人,身体健康。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应对教师这个复杂、繁琐的工作,才能保证精神不轻易失控。可见,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应对教师职业倦怠和提高教师工作热情,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有人问道,你要花多少时间来准备一堂课?我可以这样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如果是说是办公室里的准备,那只用了15分钟”。

读书是对自己的慈善,做任何事,就跟做慈善一样,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慈善行动,不追求社会评价和他人肯定,當然去做了,你一定会得到赞许。这场关于读书的修行中,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期待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内驱力教师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秋天在哪里
提倡“活学活用” 践行“快乐数学”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