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低段主题活动教学中的运用

2020-01-07 02:14叶玲华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水果动作能力

叶玲华

(浙江台州市天台县特殊教育中心 浙江台州 317200)

学前班和豆豆班构建了以知觉动作为核心的学习适应课程。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常规、生活自理。这样,不仅能满足小龄身心障碍学生的需求和自我照顾等问题,还能培养特殊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关注、理解学习环境中的信息,以及做出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因而,教师要开展知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低段主题活动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以期能有效促使学生适应基本的学习能力、基本学习常规和基本生活的能力。

一、以知觉—动作为核心的学习适应课程构建的价值

知觉学习和动作学习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任何学习、抽象的认知作用,均根源于具体的肌肉活动,即有效的学习有赖于知觉—动作发展。因而,知动教学会促使个体将刺激接受、传递、组织、统整,并了解感觉讯息的意义,最终形成适当的反应或行为。尤其是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这些反应对个体的行动或动作和学习运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人类是从所有感觉系统传来的感觉讯息在神经系统整合,在脑部做出控制协调动作的反应。因此,感觉出了问题,连带动作也会有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经常绑不紧鞋带,可能本体觉有问题;有的学生在吃饭时,发现头部总是歪向一边,可能是前庭觉有问题;有的学生不容易在抽屉中找到餐具,可能有视知觉的问题;在学校课程活动中,有的学生对关门声音过度反应,可能有听知觉问题;有的学生在游戏之前,闻或尝尽所有东西的味道,可能是其嗅味觉有问题。这些表现中,有的学生感知觉特别敏感,而有的就非常迟钝,表现出来的动作能力也就各异。因而,在特教学校,教师在综合类的学科(主题活动)教学中,必须以特殊儿童学习工作的整体活动为目标,秉持“感觉输入—知觉统合—动作输出—动作反馈”的知动过程,真正并重知觉作用与动作能力,顾及二者间的回馈或配合,构建出整体性、统一性的实践运用体系。

二、特教学校开展特殊儿童“知动”教学实践的现状

1.教学定位问题。2017年版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是特教学校教师选择教材的参照,它着重开发儿童的知识技能,忽视了情感层面的联系,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因此,当学生能力不足时,这类部编教材只能流于形式,仅供参考。即使少数学校引进了新型的适合学生的以“知动”为核心的适应性课程教材。但由于特殊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导致中轻度特殊学生未能发挥潜能,重度特殊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无法正确把握学习、生活能力养成的方向。[2]

2.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的最终实践是教师能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在特殊学校的主题课教学中,教师要关特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通过“参与体验”“动手操作”“领悟”“引导并发现”“欣赏获取情感”等模式,让特殊学生感受到主题活动课的魅力,提升“知动”能力,达成“以知促动,借动感知”的教育目标。

3.教学评价问题。目前,在特殊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大多以“很好”“优秀”或“真棒”为主,都以肯定为主,将知识记忆、口语表述及学习习惯等,作为评判其课程表现优劣的唯一标准,不能根据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和学习特质,聚焦他们的闪光点,最终偏离了特殊学生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

三、“知动”教学在特教学校主题活动教学中的运用

1.游戏体验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动手操作、嘴巴说,以及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道,能激发学生想说、愿意说的愿望,调动特殊学生参与主题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跪走”活动,引导大家以跪姿围成一个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带动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一一走动,音乐停,跪走就停,跪走是粗大动作目标,用音乐控制跪走,是听理解的训练。停下后跪坐,是姿势的转变,而后操作,可以加社交、认知等目标进去。比如,轮流等待,配对分类,数量概念等。学生在一圈一圈的移动走位,身体做出了反应,以视、听、触、前庭、本体的感觉收与放,个人与团体的互动,使身、心朝向平衡的目标迈进,如此进入课堂教学内容。[3]

2.情景创设法。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更重视个别教育,更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因此,特殊教育也更强调大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然而,有些特殊学生有感觉异常的现象,使其对外界的刺激无法做出适当反应。这时,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通过综合儿童的视觉、听觉等进行综合探究,如此创设合适的情景能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主题活动课中:我指导学生演一演×××同学过生日场景,让一部分学生学做水果沙拉,用来招待其他班来参加派对的同伴。让他们通过感知觉的感知探索:如(摸、看、闻、尝水果和加果酱的水果),动手制作:剥水果皮、摆水果、擦牙签、分享水果盘等。让学生学会主动表达需求,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与生活技能。如感知水果时;剥水果皮时;要工具时;切水果时;摆水果时;吃水果沙拉时所要表达的语言。鼓励扮演小寿星的学生按照视觉提示,根据过生日的流程,同伴们一起来分享实物(蛋糕、水果等),指出过生日要有仪式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表演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上课时想上厕所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说一说自己的需求,明确有需求一定要主动说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自己。

3.行为感知法。义务段的主题活动课,也是帮助智障儿童建立逻辑关系的重要一步,丝毫不敢松懈。但因为特殊学生对语言环境比较懵懂,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很差,大多表达不清楚,词汇积累量少,写话就成了记“流水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的逻辑关系、积累词汇量、理顺语序,更好地运用词语,教师可以选择主题,模拟场景,语言在情境中运用,通过一遍一遍的沟通交流,借助夸张的口语、活灵活现的肢体表达帮助学生理解。以此,强化对特殊学生智力的启发、行为习惯的巩固。最终能更好地践行启智学校特殊学生的智力启发教育,真正透过知觉与动作、环境互动,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进而产生知觉、语言、社交和认知发展与深化其感官行为、动作技能。

总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感官知觉与动作能力为核心的“知动”教学,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特殊学生的训练,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部分修复或补偿大脑的机能。这样,能提高学生感觉的敏锐性与精确性,增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为特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水果动作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动作描写要具体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