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

2020-01-07 00:54居志成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居志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愈加关注各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教学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直是众多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是人们知识储备和各项综合能力的统称。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内容,并未教给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有效应用知识,就会导致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但是难以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各教育部门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应对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新型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

人们将自身想要对外展示的信息,按照递进关系、隶属关系、轻重缓急关系、主次关系等顺序进行排列和组合,将相同类型和级别的信息放在同一个框架中,用线段将这些框架进行连接,将这些信息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这种表达信息内容的工具被称为思维导图。人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某些知识内容时,会将脑海中存储的抽象性知识内容,转变为具象的思维导图的图形,以核心知识为中心点,围绕中心点设立多个分支,在每一个分支中填入相应的知识内容,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准知识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词,加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速度。

二、小学数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与成年人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从而提升学生掌握和吸收数学知识的速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教学知识内容,能够节省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制作思维导图教具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师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材料,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數学教师要想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解教学知识,应深入研究数学教材,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组合,制作思维导图教具。

例如,在教学“认识克和千克”时,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以“克”和“千克”为中心点,设立多个分支,在每个分支中填入与“克”和“千克”有关的内容,如概念的含义、生活中常见的重量单位、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制作与现阶段教学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教具。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具,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将“克”与“千克”进行对比,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讲解教学内容的策略、课堂活动的开展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等。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效果,应深入研究新型的教学方式,依据自身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学生兴趣爱好、学生对现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各项基本情况的了解,从中挑选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特性”时,数学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前准备三角形实物教具,将教具分发给每组的学生,并设置“观察三角形,分析三角形的特性”的讨论主题。组内学生依据自身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内容,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小组组长将组内学生讨论的结果书写下来,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小组组长讲解讨论的过程和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特性”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与自己罗列出的特性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将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与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比较之后,意识到了自己未考虑到的部分,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运用思维导图,讲解教学重难点

各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涵盖了许多抽象的知识内容,而大部分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的方式,记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学的知识,这就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难度较大。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讲解抽象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以降低抽象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数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与分数概念有关的动画或者图片,运用收集的资料,制作具有较高趣味性的思维导图。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采用动画展示的方式,将一块蛋糕分别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生动有趣且具有动画效果的思维导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抽象性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4.传授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本质是对脑海中存储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厘清思路,明确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不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向班级学生讲解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可以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知识梳理是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关键,数学教师可向学生讲解知识梳理的技巧,如采取对比、比较等方式,找出不同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此外,数学教师还要向班级学生讲解分支和框架的填充技巧,即先确定思维导图的核心,再罗列框架,最后在每个框架中填入相应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四边形图形”作为思维导图中心点,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分支,在每个分支中列出“定义”“特征”“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等框架。在框架列出后,学生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在每一个框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以完成数学教师布置的课堂训练任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环节,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向班级学生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深入研究现阶段的教学内容,绘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采取情境设置、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新型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学习教学知识的热情,同时向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绘制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黄日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J].中外交流,2019(37):165-166.

王雪琴.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天津教育,2019(31):88-89.

卢妙喜.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78):71-72.

倪树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90-92.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