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20-01-07 08:14梁柳芳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思维发展语文能力

梁柳芳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培育核心素养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出实施策略:注重基础知识讲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语言运用机会,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语文能力 审美情趣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63-02

语文课程是丰富学生汉语知识与培养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等四个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改进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满足终身学习需要。

一、注重基础知识讲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核心素养培养视阈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推动语言建构和运用。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倍关注字、词等知识讲授,引领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不同,帮助他们建构完善的语言知识体系。

例如,《赤壁赋》一文属于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在基础知识讲授方面,教师先要求学生回顾“赋”的相关文体知识,朗读中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阅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句式等信息,指导他们解读一些疑难句。如第二段中的“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这句话,教师询问:“‘于是是不是今天我们说的‘于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確“于”是“在”,“是”是“这”,具体意思是“在这时候”。又如老师问:“‘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正确的解释是:此处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如此,通过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能逐渐积累丰富的汉语知识,促进语言的建构。

二、创造语言运用机会,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是一门典型的语言类学科,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学习与输入,还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实际学情及具体知识等因素,给学生创造应用语言的机会,如口语对话与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可以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如辩论会、讨论会、分享会等,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想法;书面表达,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师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鉴赏诗中描绘的形象,品味语言文字,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发现本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当完成基本教学工作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场现代诗歌分享会,将自己平时所阅读过的现代诗歌带到课堂上,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要求他们在分享过程中朗读诗歌,简单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受,有效锻炼学生读、说、听等语文能力。

三、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与常规环节,借助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找到明确的思考方向,让他们带着疑问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与解决,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积极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把所授内容串联起来,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积极互动,促使思维发生碰撞与交流,学会思考,发展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时,教师从文章题目入手,提出问题:标题中的“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囚绿”的结果怎样?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速读全文、寻求答案,让他们初步厘清文章结构。接着,教师结合文章结构设问: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期间,情感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关键语句,畅谈个人感受,情感变化为由欢喜到恼怒,再到可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设置疑问:作者“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怀绿?给予提示: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结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进一步理解“绿”的含义。点拨他们从背景来看,作者眼中的“绿”隐含着一种象征意义,从而探究出“绿”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四、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言的学习是永不止步的,高中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初中阶段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汉语知识、学习经验及方法,但是学习能力仍然有待提升,需要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结合具体课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如“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与探讨,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相互碰撞,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先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讲述文中之前发生的事,使其了解背景,告知他们这是全书的序幕部分,借黛玉进贾府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做安排。接着,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从黛玉眼中看贾府”,研讨角度是贾府的软件和硬件,活动形式是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引领归纳总结、总结:软件主要包括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和一套繁文缛节,硬件为外观宏伟、讲究布局和陈设华贵。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包括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和贾宝玉等,锻炼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五、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同初中相比,不仅长度增加,深度与难度也有所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把文本内容放置在一定的情境当中,一方面可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灵活自如地运用图片、视频、音乐、语言等,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强烈的画面感,使其视觉和听觉感官受到强烈冲击,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与审美情趣。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清华大学校园里夜间的荷花池图片及画面,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厘清全文结构,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线索,即作者的行踪是明线,内心情感变化是暗线。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画面品读课文,加强他们对文字画面感的体会,在情境中重点赏析作者从哪些角度描摹荷塘美景,包括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等,从而发现作者按观察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這样在情境辅助下将文字以画面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与形象思维,充分体会文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知识不仅具有显著的工具性特征,还有着自身特殊的人文性,蕴含着很多哲理、道理、道德素质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发掘课文中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带领学生一边学习语言知识,一边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主动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民族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教师简单介绍《左传》,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让他们概括各个段落所表达的含义。再次,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还原故事情节,并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言文的语气,思考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与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何关系,并重点研究烛之武所说的话语,讨论: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退秦师”,游说妙在何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最后,师生一起研究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把握好语言教学的特色与语文知识的特征,并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策略,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使其学会学习和思考,能够学以致用,促使他们个性化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卓岚.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20(14).

[2]宫艳歌.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分析[J].华夏教师,2019(30).

[3]詹志清.刍议核心素养教学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普童话,2019(44).

[4]水生宝.新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方向[J].试题与研究,2020(2).

[5]徐 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渗透[J].课外语文,2019(31).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思维发展语文能力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