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0-01-07 08:14陈彬彬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摘 要】本文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为例,论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研学活动实践,认为在基于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价值之根、课程开发之本、课程构建之纲、课程实施之要、课程评价之度。

【关键词】中小学生研学活动 立德树人 探寻味道之旅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06-03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9 年 7 月,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启动了首期中小学生研学课程项目。项目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结合学校烹饪专业的优势,设计了“探寻味道之旅”的研学产品。本文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角度,探索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开发原则、实施路径等。

一、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研学活动实践

(一)“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概况

2019 年 7 月 17—20 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寻味寻根、匠心匠意、传承文明”为主题,开展“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以食物为纽带,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长分享、交流,将中华礼节、历史人文融入食物交流制作中,以“爱”连接食物、文化、家庭、他人。18 名来自 10 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参加研学活动,年龄在 9~11 岁,男女生比例为 13∶5。活动采用学校为主、市场为辅的运营方式,兼顾市场与公益。依托学校资源优势,进行产品课程设计、前期活动物料及流程准备,采用市场化手段营销宣传推广,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内进行。

(二)“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的课程内容

首期“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的课程包括四个板块:认识食物、独立自理、学会分享、明礼知礼。四天的课程内容,以食物为主线,通过认识、制作、分享,以食物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以食物制作锻炼动手能力,以食物分享建立亲子关系;以分组合作为副线,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晚上安排主题分享会、团建游戏、才艺展示等活动,营造别样的学习生活氛围。研学活动采取全程封闭式管理,在陌生的环境下,学生独立体验职业学校的自主管理,锻炼生活学习能力。此次“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基本达到了前期项目预设的“立德树人”目标,所有参与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反馈。

(三)对“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的思考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是学校申办成为柳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首批柳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遴选的通知》营地后首期实践活动。筆者作为校方主要负责人,通过组织开展本次活动,对研学活动的主办流程、课程设计、意义探求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来看,研学活动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前期准备仓促,产品的宣传周期过短,学生和家长群体无法有效接到开营的信息及内容等,导致首期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尚未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但是,由于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视觉性等特点,学校还是收获了很多来自学生和家庭给予的正向反馈,如很多从来没有去过厨房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主动要求给父母做一道菜,既让家长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快乐,又让家长在未来给予小孩更多的自主权利。因此,活动结束后,同龄人的家长纷纷咨询下一期的活动开展事宜,并询问是否可以同步开家长班,或者让家长一起参与,强化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二,研学课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及深度建设。首期“探寻味道之旅”研学活动,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实现了课程产品生存力的正向发展。但是,在活动中,出现项目组人员及研学师资教得过多、食谱学习过多,而学生年龄太小体能跟不上,导致第二天兴趣度下降等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流程。同时,下一期应增加活动板块,包括消防、逃生、火灾、野外探索等,丰富学生的体验感。

研学活动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研学活动的课程根据在哪里?究其根本,均与“立德树人”密不可分。研学课程的开发应围绕着我们国家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去设计,然后进一步对中小学生在研学活动这个系统内可以承担什么角色、如何发挥角色等问题展开探讨。

二、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思考

(一)“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价值之根

2019 年 3 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关于学生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选择上越来越多样化,从扩大视野的浅显动机出发,由旅行逐步扩展到研学旅行,把知识、视野、能力从校内延伸到方方面面,在此态势下,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变得越发重要。研学活动课程是动态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桥梁,并且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研学活动课程打破了学校空间上的壁垒,拓宽了社会空间内灵活的组织资源,使得研学活动在课程组织的素材方面,突破间接的说教方式。互联网尽管给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直接互动效果在研学活动上体现得更加生动。因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研学活动课程的环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研学活动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开发之本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现代化教育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我国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的趋势,提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二级指标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体系。

研学活动课程是否有生命,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和壮大,核心问题在于它的课程内容及提供的价值是否满足人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石是“立德树人”,即培养什么人。在内容板块上,涉及理念教育、爱国教育、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在实现形式上,打破原来被动教与授,全面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形式,从而在内容、形式上更加高效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构建之纲

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开展,这明确了研学活动课程建设的目标方向及原则,让研学课程从游、玩、体验的表层特征功能建设,向育人、育心深层次发展。

1.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目标的制定以“立德树人”为经。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在表层上看,是利用中小学校外资源满足中小学生年龄成长的阶段特征,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学生的目标。纵观各个地方的研学活动、职业体验研学,都一定程度围绕学生的表层感知建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立德树人”需要旗帜鲜明地在课程设计层面提出,让研学课程产品在孕育之初,就明确目标及方向,即通过课程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都蕴含“立德树人”的灵魂脉络,把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父母、与人共享合作、认识自己等维度贯穿其中。

2.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框架的制定以“立德树人”为纬。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开发建设需立足实践育人,且不忘“立德树人”之根本,为党和国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有价值的人才,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核心素养。研学课程框架应符合如下原则。

其一,研学活动课程是中小学生校园育人教育的补充,在育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脉共振,研学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灵活、空间自有、素材丰富,将这些素材以“立德树人”为轴心搭建和贯彻起来,才能和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互动并丰富起来,才可以实现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效果。

其二,研学活动课程内容应围绕“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组织课程要素。万变不离其宗,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研学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人”的素养系统。由于研学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历史的惯性包袱,在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版块融入研学课程活动中,并结合研学活动不同的地域素材,发挥其优势。例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即将启动的农业研学活动,将劳动教育与探寻“味道之旅”的课程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延伸学生的发展触角,让远离农村的城市学生直观了解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从而激起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其三,研学活动课程落地表现形式,应以中小学生为核心。课程实施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任务、交流与协助,认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3.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内容的組成以“立德树人”为轴。本文总结归纳了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开发建设的一个维度框架,给予研学活动课程的开发建设提供思考和借鉴。如图 1 所示(见下页)。

(四)“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实施之要

1.课程实施始终忠实于课程设计中的“立德树人”目标。研学教育与课堂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研学往往在户外,受天气、季节影响较大。以 2020 年研学课程为例,原计划开展农耕体验,通过体验增加对农作物、农民、农村的感知,拓宽学生眼界。但是,考虑到短时间反复切换研学场景不利于学员进行深入体验,同时基于“立德树人”的核心标准,最终将农耕研学单列,日后实施。

2.课程设计以利于“立德树人”目标达成为准绳。以 2020 年研学课程为例,营员中有 7 名老生,这是学生对项目的认可,但也有个别学生家长认为项目内容比较单调。事实上,“烹饪”是研学的载体,营地课程设计通过生活技能探索、团队合作研究、学习实践创新等内容,以“烹饪”为载体,培养营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是活动的最终目标。

以 2019 年研学课程为例,四天三晚的时间每天学习两道热菜一个饮品,学员感觉比较疲惫。针对 8~10 岁这个年龄段的营员,保持兴趣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因此在后来的研学活动课程设计中减少了烹饪课程比例,强化了主题延伸,开设礼仪、茶艺、咖啡等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用丰富多样的课程向“立德树人”的目标稳步前进。

3.课程创新成果展现“立德树人”实效。2019 年结营仪式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分组完成这几天中学到的菜品或饮品,家长可以亲眼看到学生的实操过程,提升了家长对学生参与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研学营家长群中反馈的学生回到家后要给家人做菜的图片和视频,折射出通过研学活动,孩子学会爱家人、爱他人,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真实体现。

(五)“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评价之度

对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程的建设及开发、实施的效果,应针对性地建立评价及反馈机制,促使优秀的中小学生研学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评价主体应包括学校、政府、学生、家庭等多方面,对研学产品的评价应在建立在符合“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之上,以此度量研学活动课程评价的核心标准,同时在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化评价指标。

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是课程思政的有益载体,能实现多维立体的“立德树人”效果,建议政府部门在资金、市场许可等方面给予支持,如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将符合“立德树人”的研学活动课程以明文规定纳入中小学的活动课程中,激励更多的机构探索和开发满足学校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许金晖,王 琴,戴欣佚.南京科技游学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20).

[2]雷 洋.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研学”之学农教育的探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1).

[3]高 瑜,黄廷美.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9(5).

[4]徐 高.虹精准推进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18).

[5]王方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育人模式与实践路径[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6]杨鲜兰,程亚勤.论习近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20(4).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面向中小学生的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研学模式探索与实践”(GXZZJG2019A047)。

【作者简介】陈彬彬(1970— ),女,汉族,籍贯广西桂平,本科,高级讲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