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专题复习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0-01-07 08:14方晓维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误区有效性

【摘 要】本文针对高考时政专题复习中存在的知识与时政热点简单机械拼凑、以题海战术替代关键能力训练、对时政热点蕴含的学科素养和价值导向挖掘不深等问题,提出高考时政专题复习的改进策略:运用“时政热点+主干知识”的模式,活化必备知识;利用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挖掘时政热点事件隐含的教育内涵,重视素养导向和价值引领。

【关键词】政治高考 时政专题 误区 有效性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150-03

2019 年 11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改革的大背景显示,我国高考的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时政专题复习,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精神,适应了高考评价体系改革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政治高考时政专题复习存在一些问题,提升政治高考时政专题复习有效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治高考时政专题复习存在的问题

时政专题复习作为政治高考备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时政专题复习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知识与时政热点简单机械拼凑

在高中时政专题复习中,有的教师喜欢按单元罗列知识点,再给学生推送一些与单元知识“配套”的时政材料,时政与知识简单生硬拼凑在一起,缺乏融合。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清单,是缺乏结构化的,而时政热点材料,则是未经加工提炼的。采用这样的时政专题复习方式,学生虽然也能够接触到一些时政知识,但因知识和时政材料均未精细加工,势必增加学生认知的负担,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以題海战术替代关键能力训练

有些教师开展时政专题训练的目标不明确,问题设置僵化、表面化,很多问题滥竽充数。对某个特定的时政材料,老师没有深入挖掘其具体内涵,设置有价值、有层次的问题,难以考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的关键能力。在时政专题复习中,一些教师热衷多做题,而忽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讲评指导和思维建模训练,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提升的工作做得不够。因此,学生尽管做了不少真题模拟题,可是遇到相似的时政题目,对如何获取、解读、处理信息仍不得要领,迁移能力比较弱。

(三)对时政热点蕴含的学科素养和价值导向挖掘不深

对一个时政热点,有些教师在选用材料、设置探究问题、拟制参考答案时,习惯性地考虑与知识点的对接,对如何利用时政热点加强学生的素养培养和价值引领却不太重视。突出表现在备考时没有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时政专题在落实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在课堂上没有深入关注学科前沿去关注社会热点,没有注重学科素养要求和价值引领。

二、政治高考时政专题复习的改进策略

当前时政专题复习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学生备考的效果。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时政专题复习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策略。

(一)运用“时政热点+主干知识”的模式,活化必备知识

在政治高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时政热点必然是课本主干知识和社会热点的交叉点。但是,时政专题复习不能简单做成“知识+热点”的简单拼盘,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的复习效果并不好。时政专题复习亟待从传统的“知识+”向“时政+”模式转换。“时政+”模式是一种借鉴“互联网+”模式,将时政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通过引入当前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理论,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探究和论证,帮助学生形成时政意识的教学方法。两种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1)以教材知识逻辑为主,还是以时政热点的生活逻辑为主;(2)在时政专题复习中学生是否对主干知识有明确的把握,对主干知识与时政热点的逻辑联系是否掌握;(3)是否更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开展“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一时政专题复习时,笔者运用“时政热点+主干知识”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构建一个基于时政热点、体现学科理论张力的知识体系。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给学生提供时政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时政资料。时政材料包括三个文件:(1)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2)《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2020 年 3 月 6 日);(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9 年 12 月 19 日)。

第二步,指导学生自己选用政治学科某个模块(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任选一个模块)所学基本知识,充分领会三份重要文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找出该时政热点辐射下的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内部各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与沟通,同时思考在“脱贫攻坚战”这一时政热点辐射下,自己所选的模块的主干知识与其他模块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第三步,在学生已经选取某个模块知识作为切入点,完成初步的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合不同模块的知识,使各模块的知识、技能相互迁移、相互借鉴、互成体系,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发挥学科整合优势。时政热点与知识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不仅可以清楚地体现《经济生活》模块内部知识的交叉与渗透,而且体现它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交叉和渗透。

本文将“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一时政热点辐射的经济生活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行展示(见图 1),其他模块的主干知识也可参照这种方法进行构建。在时政专题复习中,合理选择时政热点,指导学生采用“时政热点+主干知识”的方法反复训练,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将从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活的知识。与“知识+时政”的传统模式比较,学生经过“时政+”模式训练形成的知识体系具有把主干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深度融合起来的优点。

(二)利用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关键能力具体包括:(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述事物;(4)论证和探究问题。利用议题式教学开展热点专题复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增强学生的应考的实力;另一方面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应考的信心。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好一系列教學任务,这些教学任务至少包括“问题设置—问题探究—思维建模—反思总结”等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基本环节。落实这些教学环节,训练学生学会分析时政热点材料隐含的丰富信息;学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学科化的解读;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本质;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建议。

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防止设置议题时按高中政治学科四个模块的知识点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罗列问题的做法,而应该根据热点事件内在的逻辑设置有价值、有层次和有重点的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时,笔者引导学生主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扶贫攻坚的经济措施”总议题进行探究,将议题集中聚焦在经济生活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既符合时政热点本身内在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复习的效果比较明显。具体的探究问题如下:(1)消费扶贫为什么是一种可持续的扶贫机制?(2)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3)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是怎样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农村现阶段主要矛盾的?(4)企业如何把自身生产经营行为与国家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5)政府如何运用财政资金,发挥财政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6)精准扶贫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挖掘时政热点事件隐含的教育内涵,重视素养导向和价值引领

对于鲜活的时政热点专题,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教材知识模块,也不能只是浅层次的一般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事件背后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把握高考试题的素养要求和价值取向。

对于每一个时政热点,平时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高中政治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这一时政专题的复习教学,可以利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以利用脱贫攻坚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明确青少年学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时政专题复习最终要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作为落脚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引导学生在时政热点学习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付诸行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当然,以上提出的提升政治高考时政专题复习有效性的三个策略,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三者综合起来加以整体考虑,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2]刘巧花.“时政+”与高中政治课堂的深度融合探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6).

[3]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5-42.

[4]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作者简介】方晓维(1980— ),籍贯广东揭阳,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政治教学。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误区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